学语文,从读童诗开始
“王宜振教童诗”栏目以推荐中国现当代适合儿童阅读的较新的诗歌文本并对之加以品读为主,以此推动全国诗教工作的开展。同时,本平台还开辟“孩子的诗”“诗教课堂”“诗歌后面的故事”“好书推荐”等栏目,欢迎全国诗教工作者、诗人参与互动,共育诗歌教育的花园。
陈曦儿童诗选十首
陈曦,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天津市作家协会签约作家,已出版《少年逍遥游》《蝴蝶知道一切》《一条很长很长很长的路》等图书。在《儿童文学》《少年文艺》《十月少年文学》等杂志发表文章三百余篇。文学评论见《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图书评论》等报刊。
雪人年纪还小的时候
雪人年纪还小的时候
是一颗雪仗里阵亡的雪球
小男孩踢了它一脚
它就,越滚越大
直到它撞到另一个伤心的雪球
它们商量了一下
个子大的那个做肚子
小的就做头
它们不再滚动了
静静的站在那里,很久
后来它们等到了
命中注定的扫帚
胡萝卜和
两颗亮晶晶的煤球
一个小女孩摘下大红的围巾
绕在两个雪球中间
它们就再也没有分离
两个孤单在一起
很久很久
都忘了曾经
那难过的雪球
再后来春天来了
他融化的非常温柔
非常、非常温柔
秘密
别声张好吗?
把悄悄话藏在心里
连对风也别说
她收集的耳语总会偷偷跑出去
如果这件事被蚂蚁知道
他们会把过冬的全部粮食搬出来
要是让松鼠听说
那么松子会堆满整个房间
食梦兽若是听说了
就更坏了
他肯定好心眼的把他储藏的噩梦
统统背来
小比贝只是等着厨房里妈妈烤着的松饼
有点不耐烦
这可是个
天大的秘密
雪的床
每一片雪
都是一个
年幼的故事
它们欢欢喜喜
安心地坠落
从天空的襁褓里
那沉默的大地
是一张厚重的床
又像是
敞开的怀抱
那里面都是温情
都是密藏
一片片雪
就在这温情的床上
安心地生长
它们越来越厚
又慢慢地薄
它们潜入
土地的肌理
把成长的秘密
偷偷传递
所以呀
春天便也在这雪的床上
孕育
如果你
恰巧接到了一片雪
记得把它捧给大地
那是雪的床
也是春的出发地
养夜晚的人
养夜晚的人
最浪漫
他们睡着觉
就是干活儿
闭着眼睛看
躺着行走
拍拍空气就能飞
梦的触角是一双
灵巧的手
他们需要特殊的养料
昙花蕊上的一线香
星星芒上的一点光
最重要的是
得有孩子在胡思乱想
那飞来飞去的念头
就是夜的滋养
所以,别害怕
夜晚是个娇气的娃娃
他需要你才能成长
早晨的露水
是他没有擦干的泪
你怕黑
他也怕黑
所以他躲在黑的后面
养夜晚的人
不需要找
就那么默默地干这活儿
总有一双害羞的手
把所有养分偷偷取走
哦还有你
你和夜晚差不多
否则
你怎么总会发现
睡了一觉
就长了个头
折叠
桂树折叠起枝桠
成了绿色的花环
湖水折叠起浪花
就是明澈的镜
还有那漫天的星星
一旦折叠起芒
就会点亮一只萤火虫
发出移动的光
所以,我的朋友
我折叠起所有喜欢
为你编织一个
甜蜜的梦
那桂冠就戴在你的头上
镜子里是你晶亮的眼睛
还有那星星点点的荧光
是你不经意的哼唱
所有的音符
都闪着来自星辰的芒
当我把这喜欢舒展开呀
那梦就会醒来
但那一切的一切
却都,不会变样
花的星球
你每说一句话
有一颗星球上
就开一朵小小的花
如果你讲一个故事
那就是一片花的海
你笑着说我骗你
瞬间那小小的星球上
就下起了花瓣雨
你更不会知晓
你的一个微笑
就是一朵花做的云
你问我,那星球
如果有,在哪里
我让你凑近点
它就悬挂在
我深深的眼眸
花瓣伞
蜜蜂迎着暴雨
艰难地飞
风吹僵它的翅膀
急速坠落
就像是飞机
失灵了螺旋桨
它习惯了迎难直上
它采的蜜永远最甜
像是天宫的琼浆
它的尾针最锋利
犹如骑士的剑
它说生活就该是战场
暴风雨疯狂
它也疯狂
但这次
没能再次起航
他像是战败的武士
闭着眼倒在水洼
打算坦然赴死
可忽然
一片不大不小的玫瑰花瓣
刚好落在它湿淋淋的身上
它挤了挤眼
收敛了颤动的翅膀
它第一次感受到温暖
还有一点不同以往的香
它打着一把
花瓣伞
说晚安
风用一个吻说晚安
黄莺用一首歌说晚安
花打了个哈欠
用一段香气说了晚安
可是我用什么说晚安呢
一杯牛奶?
一个故事?
深情地眨眨眼?
妈妈说
只要一个善念
全世界的美好
就都是你对万物
对生灵
说的晚安
抱着一朵花
等雨
偶尔有风来
把一些湿漉漉的心事
悄悄传递
很多美好的事儿
需要等
晴的时候等雨
下起雨再等晴
重要的是
怀里的鲜花
在晴里要怒放
雨里要晶莹
苦恼
我小心翼翼地
想怎么喜欢你
像幼鲸第一次喷出水花
像玫瑰迎着风舒展花瓣
可是想着想着
就进入了梦里
我没敢打起小呼噜
怕惊动这微小的喜欢
可星星太调皮
他们眨着眼睛
就把光漫过了窗帘
偷看我小心翼翼的睡颜
大海的信
陈曦
大海把信
写在层层的波涛里
可淘气的鱼儿
总是偷偷衔走一些温柔的抒情
有时
捣乱的是海风
它使劲一吹
那些想念的句子
就乱了阵脚
怎么也找不到
属于自己的那行
最最讨厌的
是海鸥
它们装作捉鱼
一头扎下去
就吃了好多好多
重要的标点
等岸边的孩子
再要读时
这大海的信啊
只剩下翻着白花的
蔚蓝的纸张
人与自然交融的意境美
——评陈曦《大海的信》
王宜振
诗这种文体,是最依靠想象的文体。想象要有素材,它的素材又是什么呢?它的素材来自感觉。感觉人人有,或敏锐、或迟纯、或粗细,而且各个感觉之间错综复杂、千变万化,诗人很难把捉。即使偶尔把捉住了,要成功地将这些感觉组织起来,成为一种可以给人看的样式,还要花费一番功夫。这种给人看的样式,便是我们所说的诗。诗人陈曦就是善手把捉感觉,并依靠想象把它们有机组合起来,从而变成一首诗。我很欣赏他的短诗《大海的信》,这是他从自己的人生经验中,依靠自己的想象写出的一首精品之作。
小诗共分四个小节。诗人在第一小节写道:“大海的信/写在层层的波涛里。”大海能写信吗?显然不能!诗人在这里用了拟人化的手法,把大海人化了,成为一个人化的自然。人化后的大海,自然能写信、也会写信了!大海和信两个意象叠加,从而构成繁复的意象艺术。那么,大海把信又写在哪儿呢?诗人告诉我们:写在层层的波涛里。每一层波涛,就是一页纸张。可是,波涛里的鱼儿也太淘气了,他们“总是衔走一些温柔的抒情。”信的语言是抒情的,可一些温柔的抒情被鱼儿衔走了,信就不再完美。第二小节,诗人写的是海风。海风是个捣蛋鬼,经常来捣乱。只见“它使劲一吹/那些想念的句子/就乱了阵脚。”句子是很讲究的、是很严整的、有规则的。它们有序地排列着,从不随意走动。可海风那个捣蛋鬼一吹,就全乱了套,不少句子吹散了,再也找不到属于自己的那行位置。这一小节,写大海写的信受到海风的捣乱。第三小节,写最讨厌的海鸥.海鸥又怎么个讨厌法呢?小诗写道:“它们装作捉鱼/一头扎下去/就吃了好多好多/重要的标点。”诗人写海鸥善于伪装,常常伪装成捉鱼的样子,一个猛子扎下去,就吃掉了信中的一些重要的标点。大海的信,没有了重要的标点,就很难准确地表达大海的感情。第四小节,诗人写道:“等岸边的孩子/要再读时/这大海的信啊/只剩下翻着白花的/蔚蓝的纸张。”一封感情饱满的信,空留下一些蔚蓝的纸张,空留下一些遗憾和空寂。
笔者以为,这首小诗的可贵之处,在于诗人通过大海的信,为我们创造了一个美的意境。意境,是我们这个民族的诗歌给我们留下的一份丰厚的遗产,也是传统诗美学的重要内容。明代朱承爵说:“作诗之妙,全在意境融彻,出声音之处,乃得真味。”小诗的题目《大海的信》,就给人一种象外之象、味外之味的感觉。大海的信写在层层的波涛里,不仅给人以画面感,更给人以神秘感。接着,诗人写鱼儿衔走一些,海风吹乱一些,海鸥吃掉一些,一封完美的信,便只留下一张蔚蓝的空白。小诗由大海一封信的“满”到“空”,其中蕴含着浓浓的诗的真味。它暗示一个人由复杂的人生投向空寂的自然。让读者从中领略自然的奥秘,妙悟人生的真谛。写山水,写自然,是中国诗歌之所长。也许,这与中华民族文化背景有关。中国人和西方人的区别,是“农业民族”和“航海民族”的区别。中国人和自然,有一种亲切、和谐的关系,是“天人合一”的关系;西方人和自然是一种占领、征服的关系,是“天人对立”的关系。诗人陈曦,正是在中国人这种自然观的引领下,充分发挥了自己对自然的感应力、领悟力,把人的心性与自然的奥秘融合在一体,把诗人的思想感情与客观世界交融在一起,创造出一个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从而也使这首小诗获得了永恒的价值。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