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绵里藏针的宋朝一代名相,比奸臣还奸,用小人手段整小人,真高明

0
分享至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新的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坚持创作的动力~

文|橘子 编辑|橘子

《——【·前言·】——》

谓权倾朝野,宦官干政,太后垂帘,宋仁宗朝初年,乌云密布。就在这种局面下,有人不动声色地杀出一条缝。他没有锋利刀剑,没有诛心言辞,只有沉默和算计。他是王曾,一位你可能从未听过的宋代名相。

但就是他,在朝堂之上,用看似绵软的手段,拔掉了政坛最毒的钉子。他出手不多,但每一次都极准、极狠。



稳健登场的布局开端

乾兴元年,宋仁宗赵祯登基。

那年,王曾才十二岁。宋朝中前期的政局,从未轻松。皇帝年幼,太后刘娥垂帘听政,权柄不归赵氏,而归刘氏之手。更棘手的是,刘太后将政事转交宦官雷允恭,再由大权独揽的丁谓出面批复。皇帝,只能坐在偏殿旁听,偶尔盖章。



朝堂上,谁都明白一个现实:真正掌权的是刘娥;执行的是丁谓;传话的是宦官。至于皇帝?是挂名的。

就在这样的局势下,一个名不显眼的副宰相悄然入局。他叫王曾。

王曾出身士族,文风清丽,政绩扎实。他并非当朝最耀眼者,也未曾在军中封侯。但他有一样武器:看人入微,布局精准。

他看得出,权不在皇。看得出,丁谓羽翼渐丰。也看得出,雷允恭操控密奏,是朝局根病。

可他不喊,也不闹。他不在殿前争辩,不在私下结党。他只是做了一件看似不动声色的事——建议仁宗与太后“分阁办公”。

这不是技术操作,而是一次政治爆破。



建议一出,满朝震惊。分阁办公,就意味着权力从刘娥之手开始外流;意味着赵祯可以单独议政、独立批事;也意味着,太后“临朝听政”的时代正在悄然走向终点。

这一步,不是拔剑。而是从制度根基上动摇丁谓的后台。

更巧妙的是,王曾没有口诛笔伐,没有正面点名。他只是以“皇帝年岁已长、可试行亲政”为由,从仁义出发,从规范出手,让刘太后不好驳回。

最终,这个提议被采纳。



仁宗第一次单独坐上议政大殿,第一次不用绕过雷允恭收取奏章,第一次在没有太后在场的情况下裁决官事。

而丁谓,只能沉默。

他明白,从这一刻起,他与皇帝之间,多了道墙。墙,是王曾建的。

王曾就这样,在无声中拿到第一块筹码。



以柔克刚,步步为营

制度上的突破只是开端,真正的较量,在权力网络。

丁谓的力量,不在职位,而在结构。他控制奏章传递,掌握财政预算,安排地方巡抚。更关键的是,他有刘太后的全力支持。

王曾的挑战,是一场上山的逆风战。

而他的策略,就是“绵里藏针”。

他开始第二步操作:推动“御前定期议政”。

以“沟通君臣、整肃政事”为由,建议皇帝每月两次召开御前会议,由三省大臣亲自面陈事务,皇帝当场裁定。

这一操作,看似是提高效率,实则是对丁谓发出的一记闷雷。



以前,所有重要政事,丁谓都可先过一遍手,经雷允恭私递给太后或皇帝。别人讲什么、怎么讲,皇帝常常听不到全部。

现在,三省大臣可以直接与皇帝对话,丁谓不能封堵。更多声音可以进殿,皇帝裁决有凭。

权力话语权开始松动。

丁谓开始反击。他暗中指派亲信在殿上唱反调,说王曾“多事”、说“国政有常规,不可擅变”。

王曾不回应。他在外朝依旧沉静,在御前依旧谦和。他不与人对骂,而是递交了一份新的建议书:建议皇帝将“州县吏治”列入殿前固定议题,实行“问题追责制”。

这一步,更狠。

它不是针对丁谓,而是瞄准丁谓的根基。



丁谓手下安插了大量地方长官,靠收税、外运和人情通道建立了庞大的人事网络。而现在,王曾一纸建议,要将这些“基层吏治问题”直通天听,谁的底子不干净,就可能“当场审问”。

这不是削权,这是开刀。

雷允恭开始慌。因为奏章越来越少绕过王曾,越来越多直送御前。

宦官失势,是丁谓无法想象的事。可如今,就在眼前。



王曾继续下棋。他派人深入调查财政运行,收集丁谓亲属买卖军粮、囤积库银、官商勾结的实据。

他没有立刻弹劾。他知道还不是时候。

他让这些证据静静躺在内库档案里,等一个火候。

与此同时,他秘密疏通其他尚书、侍郎,让他们提前转移站队。朝堂上的人开始分化。有人暗中求见王曾,有人递来表忠折子。

丁谓不再稳如泰山。

他察觉到了风声,开始在御前抛出政策建议,试图争取仁宗支持。



可仁宗越来越少采纳他的意见。一次御前会议上,丁谓力主增税,王曾不语。皇帝却突然道:“可否按王曾之法先试一郡?”

丁谓沉默。

全场安静。

这一瞬间,他知道,那个他曾经看不起的副宰,现在已是他的对手。



暗杀奸佞权臣的高潮时段

乾兴二年,丁谓表面依旧稳坐相位,但实际上,风向已经转变。

王曾知道,收网的时机到了。

他早已积蓄了一份厚实的“账本”。这份账本不是财政清单,而是丁谓过往多年行权的“软肋档案”:包括他亲信收受贿赂、私售盐铁、纵容宦官收钱办事、挪用赈灾钱粮、干涉科举取士等共计十七项。

每一项单看都不致命,可组合起来,就是一场权力大地震。



他先试探性递交一份匿名举报文书,署名某地监察御史,列举丁谓干政三项,语气模糊,证据暧昧。

这封奏折的目的,不在“实锤”,而在试探仁宗的态度。

仁宗当场未表态,但私下找王曾问了一句:“朝中是否真如所言?”

王曾什么都没说,只是交上了那份“软肋档案”的摘要。

仁宗看完,没有说话。只是轻轻叹了口气。



几天后,朝堂上,弹劾丁谓的奏章接连不断。包括前文所述匿名举报人,也包括几名早已“被安排好”的忠臣,如范仲淹门生、监察御史王举正等,轮番发言,斥责丁谓私权压政,违制用人。

弹章不是杀器,但可以点火。

王曾没出面,但火已经烧到丁谓脚边。

丁谓慌了。他以“体弱多病”为由请辞,试图以退为进,避开风头。但王曾立刻递上第二份奏章:请求皇上彻查“贪污扰政”事端,不得轻易罢休。

仁宗依旧未答复,但当晚就下旨:丁谓暂免相职,改任太常卿,出京调任江南。



那一晚,整个开封城悄无声息,但朝堂空气仿佛被抽干。

十年权臣,一夜去位。无声无息,无血无伤。

可是所有人都知道,这不是退休,这是政治软性斩首。

王曾杀人不用刀。只用证据和等待。

丁谓离开时,没有欢送,没有礼仪。只有零星数人敢相送。曾经追随他的三司使、副使、京营节制使们,都在装病、请假、回避。

因为他们知道,这一回,不是斗输。而是彻底输。



权力已被接管。

宦官雷允恭也被仁宗下令调出内廷,削职为民。

过去十年操控朝局的两颗钉子,就这样被王曾轻描淡写地拔除。

无声。无血。却极狠。

这场胜利,不是热血的“包公怒斩”,也不是英雄式的“寇准击贼”,而是一场冷静、缓慢、几乎没有痕迹的“绵里藏针”的权谋清除。

王曾没有在殿上咆哮过,没有联合外臣发难,也没有借外力作后盾。



他只用三件事赢了整个局:

第一,制度设计,分权布局;

第二,静默积证,软中带针;

第三,等待时机,一击致命。

这样的人,不是“烈士”,而是政坛的“外科医生”。

丁谓的毒瘤,被完整切除,却不溢血、不溃烂。



稳定朝局与政治影响

丁谓倒台,雷允恭削职,整个仁宗朝前半期的政局终于转向。

王曾顺势提出整顿吏治、改革财政、提升地方官能动性的三条改革建议,得仁宗批准。

他扶持了晏殊、吕夷简、范仲淹等一批政治清流进入政务中枢,使朝堂风气大变。官员不再靠关系上位,地方财政审计开始公开,中央和地方开始出现真正意义上的行政配合。

更重要的是,皇帝的决策权力,第一次真正握在了自己手中。

仁宗终于成了名副其实的“天子”,不再是“太后的代理人”。



王曾却没有因此进一步扩权。他辞去宰辅职务,转任资政殿大学士,半退不退。他不建私党,不纳门生,不在家中设立议事堂。

他始终记得,这场胜利不是为了他王曾个人的权力,而是为了一个朝廷能真正有自己的秩序。

这就是他与丁谓最大的不同。

丁谓夺权,是为了私。

王曾夺权,是为了去私。

他用“奸臣的手法”收拾“奸臣的成果”。但他本人,却从不留下“权臣之姿”。



他像个刺客,刺完一刀,转身消失。

史书对他评价极高,但并不热烈。他不是英雄,也不是改革家,更不是政治运动领袖。

他只是那个关键时刻、动一根线就能掀起全局震荡的人。

“王曾一去,仁宗朝清。”

这是后人对他的评价。

而丁谓之后,朝堂再无敢挑战皇权之人。王曾这一刀,直接断绝了宋前期“外权压主”的恶性循环。



仁宗后期能出现“庆历新政”“范仲淹入相”,背后没有王曾的铺垫,根本不可能。

这才是真正的“名相”。

他不喧哗,不争功,不立碑,却能以一己之力,改变皇帝的命运,稳定半代朝局。

他不是正义的象征,而是清明的保守者。

他不是大刀阔斧的改革家,但却是最致命的纠偏者。

王曾,一位用小人手段,成大人之事的绵针权相。

他的锋芒,藏在静水中。

声明:取材网络、谨慎鉴别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杭州网红“大逃亡”,网红之都跌落神坛!

杭州网红“大逃亡”,网红之都跌落神坛!

财经三分钟pro
2025-11-05 13:58:59
阿莫林回应C罗对曼联的批评

阿莫林回应C罗对曼联的批评

星耀国际足坛
2025-11-07 12:23:43
里夫斯身价飙升!美媒晒NBA30队最大挑战:火箭队三分勇士队自满

里夫斯身价飙升!美媒晒NBA30队最大挑战:火箭队三分勇士队自满

锅子篮球
2025-11-07 21:24:45
世界大湖真稀缺啊!全球面积超过1万km²的才17个,仅5国独自拥有

世界大湖真稀缺啊!全球面积超过1万km²的才17个,仅5国独自拥有

全城探秘
2025-11-04 16:33:03
跌9.35%!上海楼市,最新数据曝光…

跌9.35%!上海楼市,最新数据曝光…

说故事的阿袭
2025-11-07 11:53:07
我们国家把公务员的数量减少三分之二,会不会好一些?

我们国家把公务员的数量减少三分之二,会不会好一些?

书中自有颜如玉
2025-11-07 09:54:54
荷兰政府:安世中国很快恢复芯片供应!闻泰涨停!

荷兰政府:安世中国很快恢复芯片供应!闻泰涨停!

中国半导体论坛
2025-11-07 21:30:45
美军航母都去了,5大迹象显示,战争阴云弥漫委内瑞拉上空

美军航母都去了,5大迹象显示,战争阴云弥漫委内瑞拉上空

晨枫老苑
2025-11-06 10:40:47
李春平死了

李春平死了

霹雳炮
2025-11-05 22:34:23
中年女人的婚外情,很难躲开这3种男人

中年女人的婚外情,很难躲开这3种男人

叶飞飞情感屋
2025-11-07 18:54:15
600745,尾盘突然大幅拉升!PEEK材料概念冲高,融资客重点加仓标的曝光

600745,尾盘突然大幅拉升!PEEK材料概念冲高,融资客重点加仓标的曝光

数据宝
2025-11-07 20:04:04
几乎全是假货!利润高达2400%,为何消费者还前赴后继争相购买?

几乎全是假货!利润高达2400%,为何消费者还前赴后继争相购买?

以茶带书
2025-09-17 14:10:04
郑丽文不装了?国台办回应武统后,郑丽文宣称:绝不放弃武力保台

郑丽文不装了?国台办回应武统后,郑丽文宣称:绝不放弃武力保台

青烟小先生
2025-11-07 21:22:05
瞬间暴涨3倍!上海有人立马出手:好怕抢不到

瞬间暴涨3倍!上海有人立马出手:好怕抢不到

极目新闻
2025-11-05 15:06:20
上海交大:一旦吃上降压药,6种食物立马戒掉,再吃或有心梗风险

上海交大:一旦吃上降压药,6种食物立马戒掉,再吃或有心梗风险

Kerry哲学
2025-11-07 11:14:56
差点翻车!韩鹏倒吸一口凉气 抽签晋级太奇葩了 王钰栋和队友挥别

差点翻车!韩鹏倒吸一口凉气 抽签晋级太奇葩了 王钰栋和队友挥别

刀锋体育
2025-11-07 10:08:57
7900万份!《荒野大镖客2》成为史上销量第四高

7900万份!《荒野大镖客2》成为史上销量第四高

游民星空
2025-11-07 11:10:10
人形机器人里藏真人?何小鹏哽咽再辟谣:大家不敢信它来自中国公司!剪开覆盖件后露出机械件……公司美股大涨9%

人形机器人里藏真人?何小鹏哽咽再辟谣:大家不敢信它来自中国公司!剪开覆盖件后露出机械件……公司美股大涨9%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1-06 23:18:07
普京镇压机器“向内开火” 俄罗斯开始清洗军事博主与亲战名嘴

普京镇压机器“向内开火” 俄罗斯开始清洗军事博主与亲战名嘴

兰妮搞笑分享
2025-11-07 00:19:08
在蒙古住了两个月,才知道,蒙古的艰苦,远远超乎你的想象

在蒙古住了两个月,才知道,蒙古的艰苦,远远超乎你的想象

诗意世界
2025-11-06 11:13:06
2025-11-07 22:52:49
娱乐圈的哔哔王
娱乐圈的哔哔王
带你深扒娱乐圈的人和事儿
478文章数 13030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头条要闻

家长称男婴被两个不满12周岁女孩害死:拿她们没办法

头条要闻

家长称男婴被两个不满12周岁女孩害死:拿她们没办法

体育要闻

是天才更是强者,18岁的全红婵迈过三道坎

娱乐要闻

王家卫的“看人下菜碟”?

财经要闻

荷兰政府:安世中国将很快恢复芯片供应

科技要闻

75%赞成!特斯拉股东同意马斯克天价薪酬

汽车要闻

美式豪华就是舒适省心 林肯航海家场地试驾

态度原创

本地
旅游
手机
房产
公开课

本地新闻

这届干饭人,已经把博物馆吃成了食堂

旅游要闻

遇见五台山:从自然奇景到佛国古刹,每一步都是心动

手机要闻

OPPO Find X9 Pro卫星通信版上市,“四卡双待”旗舰手机

房产要闻

全国2025唯一“开盘即百亿”在广州诞生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