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托"是近年来婚恋市场上出现的一种新型诈骗形式,指以虚假身份、虚构条件与婚恋对象交往,以骗取财物或达到其他非法目的的行为。这类行为往往披着"相亲""交友"的外衣,实则构成严重的民事侵权甚至刑事犯罪。
网友咨询:
现在婚恋网站上经常听说有人被骗,那些专业的"婚托"到底要负什么法律责任?
李珂豪律师解答:
1、民事责任。欺诈是指故意告知对方虚假情况,或者故意隐瞒真实情况,诱使对方基于错误判断作出意思表示。"婚托"行为构成欺诈,受欺诈方有权请求撤销民事法律行为。民事法律行为被撤销后,行为人因该行为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不能返还或者没有必要返还的,应当折价补偿。有过错的一方应当赔偿对方由此所受到的损失;各方都有过错的,应当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
2、行政责任。尚不构成犯罪但以欺骗手段获取利益的,可处拘留或罚款。婚介机构若存在"婚托"行为,还可能面临市场监管部门的行政处罚。
3、刑事责任。若"婚托"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骗取财物,金额达到立案标准,则涉嫌诈骗罪。
![]()
李珂豪律师补充:
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诈骗罪未遂的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构成诈骗罪的,根据诈骗的数额、手段、危害后果等犯罪情节,综合考虑被告人缴纳罚金的能力,决定罚金数额。构成诈骗罪的,综合考虑诈骗的起因、手段、数额、危害后果、退赃退赔等犯罪事实、量刑情节,以及被告人主观恶性、人身危险性、认罪悔罪表现等因素,决定缓刑的适用。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六十六条 【诈骗罪】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李珂豪律师
执业多年,江苏红杉树律师事务所资深律师,专注于民商事、刑事等领域。拥有精湛的法律专业技能和出色的诉讼策略制定能力。始终以客户需求为导向,凭借严谨的工作态度和高效的服务,为众多客户赢得满意结果,在法律界备受赞誉。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