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溥仪狱中写书忏悔,毛主席:你把自己写得太坏了!三次改稿获赞赏

0
分享至

1945年日本投降,溥仪这时候还抱着复辟的美梦,想跟日本人勾结,结果逃亡路上被苏联红军逮了个正着,押回苏联。后来又被送回国内,关在抚顺战犯管理所改造。

在里面改造的时候,溥仪总算明白自己以前干的那些事,把国家和老百姓坑惨了,整个人变得又消极又悲观。1955年元旦,大家都在过新年,所长问他有啥新年想法,溥仪闷声说:"我就等着受罚,别的啥也不想。"那股子自卑劲儿挡都挡不住。



也难怪他这么消沉,自己清楚前半辈子造的孽太多,欠国家欠百姓的太多,对将来压根没抱希望。后来他在牢里写了《我的前半生》初稿,毛主席看了之后说:"这小子就是犯人心态,把自己写得也太不堪了!"

作为中国最后一个皇帝,溥仪的命是真坎坷。三岁就被推上皇位,可坐了才三年,广州新军起义、武昌起义就接连爆发,朝廷乱成一锅粥,大臣们各怀鬼胎,根本不听招呼。

袁世凯那时候装病躲着,一边盯着局势变化,一边跟北洋军的心腹暗通款曲,还变着法儿要权力,一步步爬到内阁总理大臣的位置,最后把朝廷大权全攥在手里。后来他又跟孙中山谈妥,一边威胁一边利诱,逼着溥仪退位。那时候溥仪还是个小屁孩,哪儿斗得过袁世凯。

1912年,溥仪跟袁世凯谈好八项优待条件,比如退位后住颐和园,每年给400万两银元,这才正式退位。要是他的皇帝生涯到这儿就结束,要是当初能顺利出宫去留学,说不定后面就不会犯那些错了。

可1917年张勋兵变,1924年北京政变,又把他的命运搅乱了。北京政变后,日本公使芳泽谦吉看溥仪落魄,就动了歪心思,假惺惺地收留了他。1925年,溥仪在日本人保护下去了天津,这时候距离他第二次退位已经八年,早不是当年没主见的小孩了。

在天津的外国租界里,有人还叫他"皇上",他又过上了挥金如土的日子,天天泡在高档场所,跟各国官员称兄道弟,享受着众星捧月的待遇,心里那点复辟的念头又冒出来了。可那些跟他称兄道弟的外国人,压根不想真帮他,溥仪碰了一鼻子灰。这时候日本人又凑上来,说愿意帮他重当皇上。



溥仪一听有人愿意帮他圆皇上梦,啥也不管了,立马答应跟日本人合作,动身去了东北。就这么着,他在日本人手里当了伪满洲国的傀儡皇帝,还签了《日满议定书》,让日本在军事、经济上把伪满洲国牢牢控制住,他自己啥实权没有。

日本人占了东北,溥仪还主动凑上去帮忙维持统治。虽说他没直接动手害百姓,但他签的那些侵华法令,让日本人在咱们国土上明目张胆地作恶,老百姓遭了大罪。可溥仪满脑子都是皇上梦,压根不管子民的死活,成了日本人的帮凶。

不过这个对百姓冷漠的傀儡皇帝,对一个贫苦妇人却格外亲近,那就是他的奶妈焦连寿,一个命苦的善良女人。焦连寿三岁那年家乡发大水,一家人逃到北京讨饭。16岁嫁给一个差役,刚生了女儿,丈夫就没了。

刚好那时候皇宫给溥仪选奶妈,焦连寿为了养活女儿和老人,就去参选了。选上之后有个规矩,不能跟女儿见面,结果她女儿没多久就饿死了。进了宫,焦连寿一直陪着溥仪,是溥仪最依赖、最信任的人,溥仪也最听她的话。溥仪后来都说,奶妈在他心里的地位,比妃子和继母还高。

焦连寿对溥仪不是一味溺爱,还教他辨是非。溥仪小时候捉弄太监,让太监吃脏东西,大冬天往太监身上泼凉水,焦连寿就温柔地劝他:"太监也是人啊,他们也会疼,也会难受。"溥仪听了,才慢慢收敛了坏脾气。

可溥仪虽是皇帝,却管不了奶妈的去留。有回太妃偷偷把焦连寿赶出宫,溥仪知道后哭了好几天。不过他没忘了奶妈,后来有了点权力,立马派人去找,把焦连寿接到身边好好伺候。可惜好景不长,1945年焦连寿被日军害了,溥仪彻底失去了这个最亲的人。



战争结束后,溥仪在战犯管理所慢慢醒悟,开始认错,给其他伪满洲国的战犯带了个好头。一开始审讯的时候,原河北省公安厅侦查队长李放找他谈了两次,跟他分析局势,讲清楚坦白从宽的道理,还跟他讲社会主义的必然趋势。

溥仪总算想通了,开始真心认错。有回听受害者刘大娘讲伪满洲时期家里的惨事,溥仪羞愧得当场跪下哭着道歉。这个曾经高高在上、卖国求荣的皇帝,总算真正悔悟了。他还积极指证日本人的罪行,揭发了上百件日本战犯的恶行。

在法庭上,他指着土肥原贤二、板恒征四郎这些战犯,把他们的罪行一一说出来。这些在东北作恶的日本人,到了东京大审判还嘴硬,有的上了绞刑架都不认错,说什么"是来建设中国的",军国主义思想中毒太深了。

可在溥仪的指证、侦查人员找到的铁证,还有语言专家的协助、周总理的把关下,1956年7月沈阳军事法庭的审判上,出现了罕见的一幕:28名受审的日本战犯全认了罪,有的鞠躬,有的下跪,有的哭着道歉。他们心里的军国主义思想,总算彻底垮了。

这一次审判,上千名罪行轻的日本战犯被免予起诉。毕竟不少人是被逼着参战的,本身也是老百姓,真正该算账的是发动战争的帝国主义。后来证明这个决定很对,这些人回到日本后,自发成立了"中国归还者联络会",到处宣传中国的战俘政策,还帮着推进中日建交。

虽说溥仪指证有功,但不少人还是觉得他罪该万死,该枪毙。溥仪自己也没指望能被宽大处理,所以才跟所长说那番消极的话。就算所长和检察人员劝他"好好改造,做个新人",他也提不起劲。

在抚顺战犯管理所,溥仪跟其他战犯一样,要总结自己的前半生。1954年开始,他口述,弟弟溥杰动笔,花了三年写出《我的前半生》。这本书改了三次,初稿里全是检讨,毛主席看了说:"溥仪把自己写得太坏了,检讨写得太多了。"



溥仪为啥写成检讨书?说白了就是想保命。他还写过首打油诗:"自由诚可贵,面子价更高,若为性命故,二者皆可抛。"以前的皇家脸面,在活命面前根本不算啥。后来修改,一方面是因为他的"犯人心态",另一方面是有些内容跟史实不符,还有些不方便公开的,改完之后成了很有价值的史料。

这本书出版后,还译成英语、德语等好几种语言,在全世界都引起轰动。毛主席看了最终版,称赞说:"改得不错!"这也能看出社会主义改造的厉害,能把一个封建皇帝改成普通公民。后来这本书还拍成了电影《末代皇帝》,拿了奥斯卡金像奖,名气更大了。

1959年,毛主席表了态,刘少奇主席签署特赦令,溥仪成了首批被特赦的战犯。这事儿溥仪想都不敢想,听到消息当场就哭了,打心底里感谢国家的宽大,也格外珍惜自己的公民身份。就说投票选举这事儿,他每次都特别认真。

有回投票,他刚做完肾切除手术没几天,硬是撑着排队投票,发言的时候声音还特别洪亮,跟他虚弱的身子完全不搭。他自己说,现在当公民,跟以前当皇帝不一样,是跟全国人民一起做"集体皇帝",大家都有平等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特赦后,1960年溥仪被安排到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工作,这是他第一份正式工作,虽然只干了一年,却对他影响很大。刚去的时候,溥仪特别拘谨,话很少,一说话就紧张。好在同事们都很友善,他动手能力差,大家也不笑话,还主动帮他。

慢慢的,溥仪也放开了,跟同事们打成一片。大家问他皇宫里的事,他也不藏着,啥都敢说,还讲自己小时候吃春饼吃多了,被小太监拎着往地上蹲的糗事,逗得大家直乐。有回他扣子系错了出门,同事调侃他,他哈哈一笑:"我真是太笨了!"一点皇帝的架子都没有。



不过在原则问题上,溥仪也会发火。植物园附近住着些旗人,虽说清朝早亡了,可他们见了溥仪还跪下来喊"皇上"。溥仪气得不行,吼道:"都解放这么多年了,还来这套!"看得出来,他是真把自己当成普通公民了。

1961年,溥仪调到全国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工作,天天忙着整理史料,不少都是他亲身经历的,干得特别起劲儿。他心里一直惦记着植物研究所,那是他学会融入社会的地方,交了不少朋友,每个月都回去看看,直到生病才没去。

除了工作,大家还关心他的婚事,不少人给他介绍对象,连毛主席都跟他开玩笑:"皇上哪能没有娘娘啊!"可溥仪不想找皇亲贵族,婚事就拖了下来。后来同事给他介绍了护士李淑贤,俩人差18岁,却很投缘,感情特别好。

在那个保守的年代,他俩敢公开挽着手去看电影。溥仪还郑重其事地把李淑贤带到植物研究所,夸张地介绍给以前的同事。有个英国记者觉得不可思议:"以前的皇帝居然跟平民结婚?"溥仪骄傲地说:"现在的中国早不是以前了,我也不是皇帝,是中国公民!"

后来溥仪还当起了全国政协委员、中央文史馆委员。特殊年代里,周总理特意关照他,没让他受冲击。可惜1966年底他得了尿毒症,1967年10月17日凌晨就走了。



人都有缺点,溥仪的错,不光是他自己的问题,跟当时的时代也有关系。好在他后来醒悟了,彻底改了过来,这也是毛主席特赦他的重要原因。他这一辈子,从皇帝到傀儡,再到普通公民,真是一段传奇。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史阁 incentive-icons
史阁
一个酷爱文史的人
412文章数 131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