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澳大利亚联邦法院迎来了一起牵动人心的案件,四名身份受法律保护的女兵,正代表数千名曾在军中服役的女性,向国防军发起集体诉讼。
她们控诉的,是军方长期以来对性侵害、骚扰以及性别歧视的纵容,这起诉讼并非偶然,背后藏着澳国防军积弊已久的问题。
![]()
代理此案的JGASaddler律师事务所,将可参与诉讼的时间范围拉得很长,从2003年一直到2025年,二十多年的跨度,足以说明这类问题存在的时间有多久。
随着案件进入公众视野,澳国防军过往被掩盖的阴暗面开始浮现。
而此时,距离军方推出相关文化改革方案刚过去一年,这场诉讼也让外界开始质疑,军方此前的改革承诺究竟是否落到了实处。
数据背后的黑暗
去年发布的澳大利亚退伍军人自杀调查报告里藏着一组触目惊心的数字2019至2024年间,国防军内部记录在案的性侵案约800起。
但报告特意强调,这只是冰山一角,实际案件数量远不止这些,单是漏报率就高达60%。
![]()
这样的数字并非突然出现,代理律师乔什・艾尔沃德早就指出,对女兵来说,最可怕的威胁往往不是战场敌人,而是身边的战友。
这种隐患早已渗透到军营的各个角落,从新兵训练营到海外基地,从日常操练到深夜派对,性别暴力不断侵蚀着军队。
更让人不安的是军中的举报机制存在严重漏洞,很多受害者怕影响自己的职业生涯不敢声张,就算有人鼓起勇气举报,指控也会在层层官僚体系中被慢慢消解。
![]()
长期下来,军营里的阴暗面被刻意掩盖,直到这场诉讼爆发才彻底暴露。
撕破脸面的控诉
2025年5月,澳大利亚联邦法院迎来了一起特殊的案件,四名身份受法律保护的女兵,代表数千名服役女性发起集体诉讼,指控国防军长期纵容性侵害、骚扰和性别歧视。
代理此案的JGASaddler律师事务所宣布,2003年11月12日至2025年5月25日期间服役的女性都能参与诉讼,这长达二十二年的追溯期,足以说明问题积弊有多深。
![]()
领头的原告里,有位前空军成员回忆,她所在的大楼约两百人里只有两名女性,男同事经常肆无忌惮地说露骨的话,另一位前海军女兵也提到,从训练期就开始遭受不公平的待遇。
改革喊得响
这起诉讼刚好撞在国防军改革的关键节点上,去年,军方刚推出“尊重与责任”文化改革方案,承诺要根除系统性性别歧视。
但诉状里的种种细节说明,军营里根深蒂固的厌女文化根本没被撼动。
面对汹涌的舆论,国防军发言人只能承认“仍有工作待完成”,强调“所有人员都有权受到尊重”,还说正在制定性行为不端预防策略,表态“绝不容忍军中性暴力”。
![]()
但这些官方说辞在受害者的血泪控诉面前,显得格外苍白,毕竟从过往来看,澳军方不乏类似的改革表态,却屡屡在实际执行中打折扣。
如今随着案件进入司法程序,澳大利亚国防部正面临前所未有的问责压力,这场诉讼不只是为了赔偿和道歉,更可能重塑这个南太平洋国家的军队文化。
当女兵们不再忍气吞声,把法庭当成捍卫尊严的战场,这起澳大利亚军事史上最大规模的性暴力维权行动,说不定会成为全球军队性别平等的试金石。
![]()
律师预计,最终可能会有过万名女性加入这场诉讼,这样的规模足以倒逼军方真正直面那些被忽视了几十年的黑暗角落。
结语
这起女兵集体诉讼,早已经超出了普通维权案件的范畴,它把澳国防军长期掩盖的问题摆到了明面上,也让外界看清楚,之前那些改革承诺到底有多少没落到实处。
要是后续有更多女性加入进来,这场诉讼的影响力还会更大,澳军方再想只靠说漂亮话蒙混过去,基本是不可能了。
![]()
不管最后结果怎样,它已经让更多人开始关注军营里的性别平等问题,也逼着军方必须拿出实在的行动来改变现状。
对那些曾经受了伤害的女兵来说,这或许只是迟来的正义的开始。
但对澳国防军来讲,这是一场躲不掉的“大考”,能不能真的做出改变、彻底扭转局面,全得看接下来他们的实际行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