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转自: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本报记者 胡杨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科技金融居于首位。在此背景下,银行业金融机构积极发展全生命周期的科技金融服务,加快构建同科技创新相适应的金融服务体制机制,科技金融制度逐步健全,不断完善专业化服务机制、产品体系、专业能力和风控能力。
在2025金融街论坛年会上,来自科技企业、银行、投资公司的嘉宾就“如何以金融工具组合拳护航科技企业成长发展”等话题展开讨论交流。
作为科技企业代表,荣联科技集团总经理张旭光直言,初创期是科创企业最困难的时候,要在研发、技术创新等关键节点发力。现阶段,商业银行已开发一系列创新产品,基于研发专利、知识产权等为初创期企业提供支持,呵护其成长。至于成长期企业,银行则定制化地提供非常多的产品和服务,通过提升自身对科技企业业务的深度理解,匹配定制产品,增强投贷联动,运用投行意识与成长期企业共成长。对于成熟期企业,银行应助力其所在产业的整合和升级,满足其出海过程中的一些需求,服务其战略定位和长远转型。“希望金融业更深入理解成熟期企业所处阶段及其所在产业的最新趋势,助力科创企业实现‘科创兴国’梦想。”张旭光说。
从实践来看,银行正向科技企业上述愿景进化与转变,提供更加匹配的科技金融服务。北京银行科技金融部总经理王晓宁介绍,银行提供融资支持,要解决的不只是科技企业关于钱的问题,还要成为“看得懂”科技企业的存在。北京银行专为科技企业开发“科创雷达”评价体系,通过六边形模型量化企业科技能力。
正如张旭光所说,科技型企业要经历不同的发展阶段,每个阶段都需要匹配相应的金融产品。王晓宁介绍,包括服务企业成长上市、提供科技并购贷款等。这是银行从单一贷款服务向综合金融服务转变的体现。
王晓宁举例说明:很多企业家把全部身家投进企业,私人银行的家庭信托产品应该起到财产传承及家庭财产与企业财产风险隔离的作用;很多企业有非常多的核心研发人员,怎么更好地留住这些人才非常关键,北京银行提供“英才计划”系列产品,通过金融服务帮助企业留住人才;有企业在部分阶段可能产生资金盈余,怎么实现资金保值和增值,银行要提供相应的服务,为科技企业匹配专属理财产品。
王晓宁强调,银行对科技企业的服务应始于金融但不止于金融,更多要依托生态提供服务。比如北京银行开发的“撮合赢”平台,通过平台股权链与产业链精准撮合功能,帮助企业实现资源对接、订单互通与技术协同。在线下,如果企业处在上市进程中,北京银行可以开展“走进北交所”等系列活动。银行不仅要思考能提供什么,更要思考企业需要什么。
从风险防控到前瞻设计,再到落地实施,银行业金融机构正积极完善一整套、一揽子的实施方案和计划,打出坚实的“组合拳”,为科技企业及其创始人、初创团队和每一名基层员工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