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在杨浦,你的“上下游”就在“上下楼”

0
分享至



贯彻落实市、区营商环境8.0版方案,杨浦致力于打造营商环境“最暖城区”,以一个个创新园区为实践样本,将政策势能转化为发展动能,培育企业愿意来、留得住、发展好的创新热土。在这里,“雨林式”产业生态让企业共生共荣,“陪伴式”服务体系精准滴灌,“松弛感”创新场景激发灵感,“合伙人式”人才政策广纳贤才。

01

产业新生态:雨林共生,串珠成链

在杨浦,园区已超越企业的物理集聚,进化为一片有机的“雨林生态”。这里,产业链在垂直空间紧密交织,“上下楼就是上下游”的协同模式,让创新动能如同自然养分,在园区内自由流动、循环共生。

中船科技园,这座由船舶大楼转型而来的“内容工厂”,构建了“内容创作—商业变现—跨境出海”的全生命周期生态链。通过精妙的垂直布局,产业链被巧妙地“串”在了楼梯间:1至9层汇聚电商直播一线战场,11至19层则成为优质内容创作的孵化摇篮。电商运营与内容策划比邻而居,让灵感在上下楼间瞬间碰撞,资源在电梯口高效匹配。

这套紧密的产业生态,吸引了猫耳契约UP主联合工作室、上海廪庶文化等内容、电商精锐扎根。还有像栈道信息科技这样的企业,依托园区的跨境服务,将中国游戏故事传遍世界,实现了从“本土孵化”到“全球开花”的跨越。目前,基地已吸引产业链上下游企业150余家,20余家直播社区企业在此筑巢,一个充满活力的直播与二次元产业互融生态已然成形。


在湾谷科技园,产业生态构筑起一片“热带雨林”。园区紧紧围绕杨浦区创新型现代化产业体系,布局了清晰的“2+4”产业矩阵:以电子通信、生命健康为两大参天“乔木”,主导生态;同时滋养智能科技、科技服务、建筑设计、绿色低碳四大优势“灌木”,形成错落有致、共生共荣的立体格局。

这片雨林的肥沃土壤,基于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上海技术交易所等国家级平台的赋能。它们如同高效的“养分循环系统”,将高校的智慧成果转化为可交易、可孵化的产业良种。同时,这里吸引了中兵北斗、千寻位置等一批业界翘楚,与众多创新企业彼此赋能、协同进化,共同构建了一个从技术研发、平台转化到市场应用的完整闭环,形成了一个活力澎湃、迭代进化的产业创新共同体。


复旦大学科技园作为百年学府的“创新雨林”,依托“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基地”的完整育成生态,将创新要素有机融汇于同一空间。凭借毗邻复旦、同济的地理优势,促进人才流动与校企合作无缝衔接,让学生创业团队与校友投资机构比邻而居,推动创意在实验室与市场间快速流转。

与此同时,背靠复旦大学深厚的学科底蕴,园区资源网络持续注入“源头活水”:与复旦大学核科学与技术系共同成立核技术应用联合研究中心、联合孵化运营中心和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复旦PEVC同学会则汇聚全国投资机构资源,为多赛道项目输出专业投融资服务,构建起产、学、研、资深度融合的产业生态。


02

服务新温度:精准滴灌,陪伴成长

在杨浦,园区的服务理念已从“有求必应”的响应式服务,升级为“未求先应”的主动式赋能。一套精准、主动、有温度的服务体系,开通了贯穿企业成长全周期的“服务直通车”,将各类资源与解决方案直送企业身边。

步入V聚场一楼的“樱有尽有”政务服务中心,一个高效集成的“政务服务枢纽”跃然眼前。这里是由区投促办牵头,联动网信办、市场监管局、税务局、人才局等多部门,分期分批派驻服务专员轮值驻守,将跨领域、跨层级的政务服务精准送达入驻企业。

该中心着力构建“一支面对面专业团队、一本集成化服务手册、一台一网通办自助终端”的立体化服务支撑体系。服务团队提供从政策咨询、工商注册到人才落户的“一站式”精准解答。精心汇编的服务手册,将原本分散各处的政策系统整合,让企业轻松“按图索骥”。功能集成的自助终端,实现了公积金、社保等信息的快速查询与办理,为企业开辟了一条“操作便捷、结果即时”的绿色通道。这套组合拳,真正实现了“进一扇门,办多家事”,让内容创作者能把更多精力专注于创意本身。


在杨浦科技创业中心,“仰视创业者”的服务理念贯穿于企业成长的全周期。园区首创的“企业联络员”制度,为每家企业配备专属服务“管家”。这些联络员不仅专业精干,更通过“老带新”传承宝贵经验。一张张量化服务的表单,反映出“联络员”的上门频次与互动质量,确保了服务响应及时、对接精准。

服务团队从“找人、找钱、找订单”三个核心维度为企业破局:统一采购招聘服务名额,免费向企业提供,精准对接高校人才资源;提供“一企一策”政策申报辅导,推荐多家银行供企业自主选择,确保融资公平透明;构建园区内大中小企业融通平台,推动龙头企业优先向中小科技企业释放订单,以“内部循环”激活外部增长。这套有温度、可信任的服务体系,已成为企业扎根杨浦最深层的“黏性”所在。


03

创意新场景:张弛有度,灵感在线

在杨浦,最好的创新基础设施,不仅是高速网络与实验室,更是一种能够激发灵感的“氛围”。这里的园区正将“松弛感”转化为一种高效的生产力,通过精心的场景设计,为持续创新提供深层滋养。

中船科技园别出心裁打造了“直播十大景观”——从可以亲近萌宠的“萌羊舍”到放松心灵的“颂钵疗愈空间”,从飘香的咖啡吧到专业的普拉提工作室,这些空间不仅是网红打卡点,更是为高压下的创作者们量身定制的“减压阀”和“灵感源”,让创意在张弛有度中持续流淌。有企业表示,使用园区的共享摄影棚,成本仅为外部市场价的约三分之一,实打实降低了创作成本。


在V聚场二楼的“灵感实验室”,秋千轻荡、瑜伽球滚动,这里用充满张力的创意设施取代了传统办公桌椅,打造了一个让思维自由起舞的“风暴场”。创作者们在动态中解放身心,于轻松氛围里激发创意。开业仅两个月,这里已密集举办30余场高能级沙龙、分享与跨界活动,场场人气爆棚。历史、知识、生活等不同领域的创作者在此相会,线下深度互动的“流量”持续转化为内容共创的“增量”。

04

人才新磁场:双向奔赴,合伙共赢

“栽好梧桐树,引得凤来栖”,杨浦以全方位的政策,积极创建吸引创新人才的“强磁场”,以“合伙人”的诚意,邀请顶尖人才与杨浦共同发展成长。

拥有千万粉丝的B站UP主籽岷,选择将公司落户在中船科技园。他坦言:“我的很多粉丝就在杨浦,尤其是周边高校的学生。他们的热情和活力,让我觉得这里特别亲切。”如今,他多了一个“杨浦城市体验官”的新身份,用镜头向百万粉丝讲述杨浦故事。在区领导与他的同框直播中,杨浦与内容创作者又一次双向奔赴。


同样,B站百大UP主“小潮院长”通过杨浦的人才引进政策,成为“沪九条”后首个落户上海的优质内容创作者。杨浦推出“YOUNG立方”实施细则,构建“市级政策+区级配套”的矩阵,对入驻企业提供“首年房租全免、第二年减免75%、第三年减免50%”的实打实支持。他们的选择,印证了杨浦这片土壤对创新人才的强大磁力。在这里,人才不仅是服务对象,更是共建美好城区的“城市合伙人”。

营商环境政策在不断升级,但所有企业关心的核心问题始终简单而直接:这里,能不能让我更好地活下去、长得快?杨浦不谈空泛的概念,而是构建了一片真实的“产业雨林”——在这里,你的上下游,真的就在你的上下楼。

从“产业雨林”的生态赋能,到“服务温度”的全程陪伴;从“创意场景”的灵感激发,到“人才磁场”的双向奔赴——杨浦正以一个个园区的生动实践,擦亮一流营商环境的金字招牌。

资料|区发改委

编辑|文茜婷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杨浦官方微信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上海杨浦 incentive-icons
上海杨浦
杨浦区人民政府官方平台
43472文章数 6231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