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长 3400 字,阅读大约需要 6分钟
![]()
提及西咸新区沣西第一小学教育集团的智慧,龚健辉校长从校门口的“红领巾书吧”说起——那个摆着共享书籍的“铁皮柜”里,常年有师生、路人驻足,连路过的拾荒者都会停下翻几页。“技术再先进,也要连着人的温度。”她指着书吧的照片,为我们展开了学校“AI赋能教育”的真实图景:没有晦涩的术语,只有学生对着“心灵树洞”倾诉的松弛,课本二维码里跃动的《黄河大合唱》旋律,英语课上帮孩子校准发音的智能识别器……每一个细节都在印证:智慧校园的内核从不是科技的堆砌,而是让技术为育人搭台,让成长始终带着暖意。
1
AI护心:做无说教的倾听者
填补心理关怀空白
谈及学生心理健康,龚校长直言:“没有身体的健康,没有心理的健康,孩子可能都无法健康地长大,还谈何教育呢?”在她看来,传统心理沟通中,成人难免带有说教或评判,而AI恰好能填补这一空白。
“现在的孩子跟爸爸妈妈讲心事,大人有时候会用自己的标准评价,虽然好像在听,但并没有给正向回馈。”龚校长提到,学校为此研发了“心灵树洞”智能体,并在一个校区进行推广实践。“小朋友想说啥就随便说,这个智能体首先是个很好的倾听者,会守护他的秘密,另外,不会太多的干涉和评判。”这种无压力的互动,让学生的负面情绪有了安全出口,也让心理关怀更具针对性。
除了“心灵树洞”,学校还在部分班级试点“心情晴雨表”:“每天早上来了以后,小朋友会在班级一体机上记录自己的心情。”龚校长解释,一段时间后,“用生成式AI大模型开发的网页小程序会做一些数据分析,老师再结合日常对孩子的观察,给出建议。”这种“AI初筛+教师跟进”的模式,在大班额管理场景下,让每个学生的心理状态都能被关注,“技术让我们的教育更能关注到每一个孩子。”
2
AI助学:从被动听到主动创
让学习突破边界
在教与学的变革中,龚校长提到最多的是“让学习从输入变成输出”,而“码资源”“AI互动工具”等载体,让这一目标落地。访谈中,她列举了多个校园实例,每一个都指向学习样态的改变。
(一)“码”上拓展:让课本变成立体知识库
“我们的‘码课本’,是贴有二维码的国家课本。”龚校长以具体学科为例:“比如音乐课本,通过二维码,能播放歌曲《黄河大合唱》,还能看到与歌曲相关的视频;美术课上,二维码能让孩子更多元地了解画家、作品,以视觉、听觉等充分调动全感官沉浸课程。”
除了课本上的“码”,学校还有体系化的“码书”:“比如二十四节气、传统节日、数学小老师讲题等,都是主题式的码书。”这些“码资源”不仅丰富了学习内容,更让学生从被动接收转向主动建构——“要讲二十四节气,孩子得先学习传统文化相关内容,做调查、文字学习,对节气有基本了解,才能用自己的方式讲出来。”龚校长强调,这个过程中,“孩子不仅探索了知识,还把它转化成成果、输出出去,是更高阶的学习。”
(二)课堂互动:用AI让表达“活”起来
在语言类学科教学中,AI成为激发学生表达欲的工具。“语文和英语课上,我们会用互动生图软件。”龚校长描述场景:“孩子们讲清明节的青团,一开始可能只会说‘它是一种食物,绿绿的,很好吃’,生图的形象很简单,甚至不是青团;老师引导孩子丰富语料,‘它是一种南方的小吃,圆滚滚、绿油油的,像小翡翠一样!摸起来软软糯糯,咬一口香香甜甜,还带着青草的清香,可好吃了’,AI逐渐生成了青团的样子,孩子也会调动想象力及语言表达能力。”这种直观的互动,让原本枯燥的语言训练变得有趣,也让学生更愿意主动思考、表达。
(三)全时空学习:打破课堂的“墙”
依托“码行天下”平台的3800多个资源,学习不再局限于教室。“孩子可以在课堂之外的任何地方学习,比如在家里,在旅行的途中,随时查阅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这也是学习。”龚校长说,无论是在老师指导下查阅“非遗文化介绍”,还是自主选择“数学和倍问题的讲解、科学小实验”,学生都能根据兴趣选点,完成自主的、个性化的学习,真正实现“无边界学习、全时空成长”。
3
AI赋能
既让学生会学 也让教师善教
访谈中,龚校长多次思考“AI如何真正赋能师生”,她认为,赋能不是技术堆砌,而是让学生更主动、教师更高效。
(一)对学生:从学知识到成榜样
“码资源里很大一部分是我们自己的老师、家长,尤其是孩子建构的。”龚校长提到,这种“身边人建资源”的模式,让学生看到了榜样,也获得了激励。他们在使用资源的时候是学习者,输出建构资源的时候,就成了学习引领者:“数学好的孩子,能讲一道和倍问题,或者讲数学文化;语文好的孩子能讲诗词歌赋,推荐整本书;擅长英语的孩子能用英文讲小知识、中国故事;热爱科学的孩子可以分享小实验。”在“成为榜样”的过程中,孩子也会更有动力去学习、去输出,把学习变成自己的事。
(二)对教师:从经验教学到精准施策
AI让教师的教学更具针对性、高效性。龚校长从“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阐释了AI在教师教学过程中怎样赋能。
课前,“老师可以借助AI梳理知识点,更深刻地理解教材;还能做前测,比如英语老师开发网页互动小程序,课前评估学生学习起点,让教学更有针对性;设计项目式学习教案时,人机协同能制作课件、视频资源、网页小程序等,降低备课难度、提高备课质量
在课堂中,除了语言课的“互动生图”,AI还能辅助教师关注每个学生的状态,比如英语课上的“语音识别器”:“一个老师带很多班级,一节面对四五十个学生,很难关注到每个人的语音语调,但识别器能辨别每个孩子的发音,给予及时评价,大幅提高上课效能。目前这一设备已在我们学校的一些教室试点,学生能够阶段性参与课程,后续我们也将不断优化,大面积推广。”
而在课后,“AI能对教学进行评课,引入第三方评价;还能在五育并举框架下,通过学生上传的内容,生成数字画像,做综合性评价,让课堂评价不再仅凭印象。”龚校长介绍。
据了解,目前,学校已形成12个AI应用场景,涉及到老师的教,学生的学和师生的综合素质评价等,龚校长强调:“技术不是取代老师,而是解放和辅助老师,让老师能更关注‘人’,关注每个学生的个性需求。”
4
育人初心
技术为座驾 温暖为底色
尽管AI在校园中应用广泛,但龚校长始终明确:“技术只是人类的座驾、是路径,永远不能取代人本身,也不能取代教育本身珍贵的、温暖的瞬间。”她心中的智慧校园,核心是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人”,但一定要有温情与故事同行。
“现在的孩子物质条件好,但缺乏把个人发展、成长与祖国、社会关联的意识。”龚校长希望通过AI与教育的融合,让学生“有高远志向,掌握学段应有的本领,还要有基本的家庭和社会责任感”。就像学校坚持10年的“萤火团队”,2015年,学校刚刚建校就与边远地区学校建立联系,做公益服务;校门口的“红领巾共享书吧”,学校内外的“共享雨伞雨衣”、交大种植园的“共享农具”,“我们就想通过这些,让孩子知道,每一个个体都是需要链接的,链接他人,链接社会,努力让自己成长,也要予人玫瑰’。”
5
未来规划
培养“有底气的未来人”
谈及未来五年的规划,龚校长提到未来的校园,将以“码行天下,数智未来”为方向,“从经验主义转向数据驱动下的精准育人和管理”,让AI更深度地服务于学生成长。
而对于“未来学子”,龚校长的期待很清晰:“要有高远目标,同时脚踏实地;要有知识技能,还要有创新的本领;能够担当起家国的责任。”她希望在小学阶段,“给孩子积累面对未来的底气,培养漫长一生需要的素养”,让他们既能掌握AI时代的技术能力,也能守住人文的温暖,成为“勤学、笃志、快乐、创新”的人,正如学校的理念:“让每一个孩子都闪亮”。
记者手记:
整场访谈中,龚校长没有华丽的辞藻,却用一个个真实的案例、一次次深刻的思考,让“智慧校园”不再是抽象的概念。它是“心灵树洞”里的温暖回应,是“码课本”上的知识延伸,是课堂上的互动欢笑,更是技术与教育相融、最终指向“人”的成长的初心。
第五届中小学班主任发展大会暨班主任实战技能研习坊将于11月10日至11日在西咸新区沣西第一小学举办!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校长派中小学课程建设与发展大会暨第三届特色课程博览会,2025年11月9日—11日我们在西安不见不散,年度盛会,期待您的加入,欢迎扫码报名!
校长派投稿邮箱:xzpxzzk@163.com
![]()
中小学"十五五"时期发展规划编制与学校高质量特色发展·专题八讲
![]()
邀请函| 中小学课程建设与发展大会暨第三届特色课程博览会
![]()
关于举办2025第二届中小学科学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教育研讨会的通知
![]()
2025全国中小学班主任发展力高级研修班暨《班主任说》编委会遴选
编辑|智库君
说明|校长派尊重原创,版权为原作者所有,若侵权,我们会及时声明或删除。
我们在一起,可以成为改变的力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