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西理工职业技术学院的一项校规引发热议。据齐鲁晚报报道,该校多名学生发布视频反映,学校规定即使没课也不允许学生待在宿舍,导致大量学生清晨被迫离开宿舍,甚至在雨天也只能在户外徘徊。
![]()
视频画面中,雨天里,多名学生撑着伞在校园里走动,还有学生搬来凳子直接坐在室外,场景令人心酸。发帖学生无奈表示:“外面下着雨,我们该何去何从?”
01 校规惹争议
10月31日,一位该学院的学生向记者证实了这一情况,并透露了更多细节:“大二大三学生在没课的情况下,出宿舍后可以一小时后再回去,大一学生则是即使没课也不能回宿舍。”
这意味着大一新生从早上离开宿舍后,必须等到所有课程结束才能返回,即使中间有长达数小时的空档期。
这一规定在网络上引发广泛讨论。许多网友表示无法理解:“大学生已经是成年人,为什么连自主安排空闲时间的权利都没有?”
“如果没课都不能回宿舍,那宿舍的意义何在?”一位网友质疑道。
02 校方回应
面对质疑,31日下午,广西理工职业技术学院学工处工作人员做出了回应。
该工作人员直言:“学校就是这样规定的,没有办法更改。”他进一步解释:“一年级的学生有固定的教室,要去上自习。对于新生我们肯定是要管理严格一点,要不然后面很容易懒散,希望这样的约束能让他们形成习惯。”
对于规定的合理性,该工作人员认为早上8点离开宿舍并不算早,因临近上课时间,并且该规定仅在周一至周五执行,周末不做要求。
至于大二大三学生的离宿要求,他表示初衷是为了督促锻炼:“让学生早上8点起来锻炼40分钟左右,8点40分以后就能回宿舍了。”
03 学生困境
校方的解释看似有理,但落实到学生日常生活中却带来了诸多不便。
最直接的问题是——那些没课的学生应该去哪里?
学校的教室资源有限,并非所有学生都能找到自习的场所。图书馆容量也有限,无法容纳大量同时没课的学生。
这就导致了视频中呈现的心酸一幕:下雨天,无处可去的学生们只能在校园里漫无目的地徘徊,有的甚至搬来凳子坐在室外。
“我们理解学校希望我们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但方式是否过于简单粗暴?”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学生表示,“至少应该提供足够的学习和休息场所,而不是简单地把我们赶出宿舍。”
04 教育管理反思
这一事件折射出当前高校学生管理中的一个普遍问题:学校管理权与学生自主权的边界在哪里?
教育专家指出,大学生正处于从青少年向成年人的过渡阶段,需要一定的引导和约束,但同时也需要培养自主管理和规划时间的能力。
简单粗暴的“一刀切”管理,可能适得其反,让学生产生抵触情绪,反而无法达到教育的真正目的。
“高校的管理应该更加人性化、多元化。”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曾表示,“学校制定任何规章制度,都应该听取学生的意见,尊重学生的权利。”
事实上,大学生作为成年人,有能力安排好自己的时间。学校更应该做的是提供足够的资源和支持,如图书馆、自习室、活动空间等,让学生有处可去、有事可做,而不是简单地禁止他们回宿舍。
雨中的校园路上,三三两两的学生躲在伞下,不时望向宿舍楼的方向。他们拥有一个被称为“家”的宿舍,却不得其门而入。
当教育变成了机械化管理,当成长被简化为统一作息,我们是否该反思:大学之道,究竟在明明德,还是在于制造整齐划一的“合格产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