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搞清楚罗马帝国与汉朝谁更狠更强大,只要看罗马帝国在阿拉伯半岛的表现就够了。
![]()
阿拉伯半岛对罗马帝国的战略价值不亚于西域对汉朝的战略价值,是帝国国运之所在。如果这个地方在手,罗马帝国就不会那么快被日耳曼蛮族入侵成功了。
![]()
而且这里跟西域一样都是远离帝国核心区的荒漠之地,战斗环境相似。当时的阿拉伯人既没有统一的宗教,又是一盘散沙的游牧部落,装备比西域各小国还差。所以汉朝远征西域与罗马帝国远征阿拉伯半岛,是历史上最能拿来检验东西方军队战力水平的两场战争。
![]()
网上关于汉朝与罗马的武器装备水平和排兵布阵好坏的争论根本没多少意义。甚至还有人用传说中真伪难辨的罗马残军与汉朝军队的交战记录来论证东西方的战斗力水平,实在是本末倒置。
![]()
之所以说阿拉伯半岛对罗马帝国的战略价值相当于西域对汉朝的战略价值,主要要从经济和军事两方面来考虑的。经济上是因为谁控制了阿拉伯半岛谁就控制了罗马帝国的经济命脉。
![]()
波斯帝国两大王朝安息和萨珊长期把持着海上丝绸之路,阿拉伯半岛上的游牧部落也在海上丝绸之路设卡拦截。这就像当年匈奴和西域各小国长期把持着汉朝的陆上丝绸之路一样,钱袋子被握在别人手里的滋味不好受。
![]()
汉朝攻打西域的原因之一就是为了打通陆上丝绸之路,实现经济自主。而只要罗马能拿下阿拉伯半岛,他将无限接近香料丝绸原产地印度和中国,节省大量经济资源,再也不用被波斯人和阿拉伯人骑在头上二次盘剥了。
![]()
从军事上考虑,波斯帝国是罗马人的生死大敌,就像匈奴是汉朝的生死大敌那样。只要罗马能控制住阿拉伯半岛,他就能用最小的代价从侧翼威胁波斯帝国。
![]()
就像汉朝只要控制了西域,就能从东西两面夹击匈奴,斩断匈奴与西域的经济往来。而且罗马帝国的海军实力压倒性地超过波斯这样的陆权国家,控制阿拉伯半岛后,罗马人可以把舰队部署到波斯湾和阿拉伯海,封锁波斯帝国的海上经济,斩断波斯的海上丝绸之路收入,削弱对方的战时经济。波斯帝国将腹背受敌,2000多公里的南部防线将永无宁日。
![]()
历史也证明了,没有被阿拉伯半岛牵制住的波斯帝国,就是罗马灭亡的催化剂。罗马帝国将大量精锐部队长期部署在东部前线防御波斯帝国,经常吃败仗割地赔款,甚至公元260年罗马皇帝瓦莱里安都被波斯帝国俘虏了,以致于对内威严尽失,压不住手下各诸侯国。罗马人在与波斯帝国的几百年对抗中耗尽了国力,分裂成东西两部分,才最终给了日耳曼蛮族入主罗马的可乘之机。
![]()
在远征不毛之地的过程中,东西方最经典的案例当属汉朝远征大宛和罗马远征也门。
![]()
大宛深处内陆,附近没有汉朝的产粮地。而也门靠近海边,还有海路直通罗马帝国的大粮仓埃及,理论上来讲攻打也门要比攻打大宛容易得多,可实际情况是汉朝成功了,罗马却失败了。
公元前104年,汉武帝第一次出兵大宛,汉军途中饿死渴死无数,抵达大宛边境时仅剩数千人。进攻失败后,撤回敦煌的士兵不到十分之一。
![]()
汉武帝大怒,认为此次远征如果不成功将有损大汉国威,不利于对西域的控制。所以他一边严禁败兵退入玉门关,一边又下令第二次攻打大宛。结果史料记载:“军马死者十余万匹,人死者不可胜数。”又渴死饿死无数人后,最终攻克大宛国,此战之后活着回到汉朝的人不到1万人。其国力和动员能力以及士兵的坚韧程度令人咋舌。
![]()
而同样的,公元前26年,罗马帝国都出兵一万一千人从埃及亚历山大港出发,海陆并进南下直扑也门,在途中他们也遇到了和汉朝军队相似的问题,那就是缺水高温和疾病。但他们又比汉朝军队幸运得多,那就是他们可以通过海运获得补给。结果由于将领指挥无能,对沙漠行军一知半解,再加上向导出卖。这支罗马军队花了六个月时间才穿过了300公里宽的沙漠抵达也门都城,精疲力尽的罗马士兵在城下只坚持了6天,就丧失战斗意志,迅速撤回了埃及。
![]()
此后罗马又多次攻打阿拉伯地区,但仅能在自然环境较好的阿拉伯西北部一带站稳脚跟。始终无法稳定控制阿拉伯南部,更无法控制整个阿拉伯半岛,对当地的影响力很快就烟消云散了。
![]()
而汉朝则做到了对西域的绝对控制,对西域的影响力持续2000多年。
![]()
试想一下如果阿拉伯半岛位于罗马帝国和大汉帝国的中间位置,罗马与汉朝在此地展开大决战,哪方的胜率更高,自然一目了然。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