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市场资讯
(来源:建筑业那点事儿)
前几天,国家发改委主任郑栅洁提到,“十五五”期间,全国预计要建设改造的地下管网超过70万公里,新增投资需求超过5万亿元。
这笔钱,瞄准的就是市政专业的基础设施。
做这行的人都明白,市政这几年过得不容易。项目和房建一样,肉眼可见地萎缩。价格跌得厉害,用“腰斩”形容不算夸张。不少人觉得,市政这条路要走不下去了,眼看就要跟房建一起凉透。
没想到,转折来得这么快。
五万亿,七十万公里——这不是小打小闹,是实实在在的国家级投入。地下管网,看起来不起眼,却是城市的“里子”,是支撑地面运行的血管和神经。它们一旦全面启动建设,市政专业的建造师需求会被直接拉动。
过去一阵子,市政建造师证不那么值钱了,项目少,持证的人多。但接下来,局面可能要反转。
这么大一笔投资落地,需要有人去规划、去管理、去监督。谁来做?必须是具备专业资格的人。市政建造师,就是其中关键的一环。项目多了,单位要人、要证,持证的专业人才自然会变得抢手。
这不是猜测,是实实在在的趋势。国家投入的方向已经明确,市政基础设施的短板要补,欠账要还,未来的城市更新、地下空间改造,都离不开这个专业。
这笔投资覆盖的范围很广。我们每天用的自来水、排走的污水、城市防洪、燃气管道,甚至地下综合管廊,都包含在内。这些工程不像盖高楼那样显眼,但技术要求一点不低,涉及安全、环保和长期运营。这意味着,不是随便谁都能干,需要专业的市政建造师来把关。
前几年行业下行,很多有经验的人离开了,人才其实出现了断层。现在政策东风来了,但能立刻顶上去的专业人员,反而可能不够。这种供需变化,会让真正的专业人才价值凸显。
所以,别急着唱衰市政。它没凉,反而可能迎来一波强势回暖。对于已经在这行、有证在手、有经验积累的人来说,机会就在眼前。那些在低谷期坚持学习、积累经验的人,可能会成为这轮行情的受益者。
现在要做的,是做好准备。别等到项目全面开工、单位到处找证的时候,才反应过来。眼光放长一点,看准大势,提前布局。这个行业的核心价值,正在被重新定义——从过去的规模扩张,转向了质量、安全和技术内涵的提升。
市政建造师的行情,很可能就要起来了。这一轮起来,不只是证书价格的问题,更是专业价值回归的过程。沉下心把专业做好,机会比想象中来得更快。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