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约2300字)
尊敬的各位同仁,亲爱的教育伙伴们:
大家好!今天站在这里,想和大家聊聊教育里那些“不完美”的瞬间。我们总期待孩子长成“标准答案”般的模样——听话懂事、成绩优异、毫无差错,可教育的真相往往是:每个孩子都是带着“不完美”来到我们身边的。而我们的使命,不是用挑剔的目光修正这些“不完美”,而是用包容的光照亮他们直面不完美的勇气。当我们放下“完美”的标尺,接纳孩子的笨拙与失误,才能真正邂逅他们拔节生长的惊喜,因为教育的本质,是让每个不完美的生命都能自信地绽放光芒。
![]()
一、蹲下身看:那些被“完美”遮蔽的不完美
刚当班主任时,我曾是个“完美主义”的追梦者。我希望课堂上的回答都精准无误,希望作业本上的字迹都工整划一,希望课间活动都井然有序。直到有一次,班级里组织“故事大王”比赛,一个平时活泼开朗的孩子却在台上卡壳了——他涨红了脸,双手紧紧攥着话筒,原本背得滚瓜烂熟的故事,此刻一句也说不出来。台下传来细碎的笑声,他的眼泪瞬间涌了上来,低着头跑下了台。
我追出去,看到他躲在走廊的角落里抹眼泪。我没有说“没关系,下次加油”这样的安慰话,而是坐在他身边,轻声说:“老师小时候讲故事,也忘过词,当时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他抬起满是泪痕的脸,惊讶地看着我:“老师也会这样吗?”我点点头:“当然啦,不完美才是最正常的呀。你今天能勇敢地站上讲台,就已经很了不起了。”那天我们聊了很久,他告诉我,其实他准备了很久,但一看到大家的目光就紧张。我摸着他的头说:“紧张不是缺点,敢于面对紧张的自己,就是勇气。”
这件事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我曾经的狭隘——我总盯着孩子的“失误”,却忽略了他们在失误背后付出的努力和鼓起的勇气。就像教育家蒙特梭利说的:“儿童是成人之父。”他们用最真实的不完美,提醒我们教育要回归本真。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成长节奏,有的孩子擅长表达,有的孩子善于思考,有的孩子在行动上略显笨拙,有的孩子在情绪上容易波动。这些所谓的“不完美”,不是教育的“绊脚石”,而是了解孩子、走进孩子内心的“入口”。只有蹲下身,放下“完美”的滤镜,我们才能看到那些被遮蔽的真实与可爱。
![]()
二、伸出手陪:用包容接住孩子的“不完美”
从那以后,我开始学着用包容的心态对待孩子的不完美。班级里有个孩子写字总是歪歪扭扭,作业本上经常涂涂改改。以前我会批评他“不认真”,后来我发现他每次写字都格外用力,眉头皱得紧紧的。我找来他,没有提写字的问题,而是问他:“你是不是觉得写字有点难呀?”他不好意思地点点头。我笑着说:“没关系,我们一起慢慢来。老师给你找本字帖,每天我们只练三个字,好不好?”
于是,每天午休时,我们都会在办公室里练字。他写得慢,有时一个字要写十几遍,我从不催促,只是耐心地陪在旁边,指出哪个笔画可以写得更舒展,哪个结构可以更匀称。慢慢地,他的字有了明显的进步,更重要的是,他不再害怕写字,脸上也多了自信的笑容。还有一次,班级大扫除,一个孩子擦玻璃时不小心打碎了一块。他吓得脸色发白,站在那里一动不动。我走过去,没有责备他,而是说:“没事,玻璃碎了可以换,你没受伤就好。我们一起把碎片收拾干净,下次注意安全就好。”
陶行知先生说:“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孩子的不完美,往往藏着成长的可能。当孩子犯错时,我们的包容不是纵容,而是用理解搭建起信任的桥梁;当孩子笨拙时,我们的陪伴不是替代,而是用鼓励给予他们尝试的勇气。教育就像捧沙子,握得越紧,流失得越多;而当我们轻轻捧着,用温暖的手护住那些“不完美”的棱角,沙子反而能稳稳地留在掌心。这种包容,是尊重孩子的成长规律,是接纳生命的多样性,更是用爱为孩子撑起一片可以自由生长的天空。
三、笑着等:见证不完美里的“拔节生长”
时间是最好的见证者,那些被包容照亮的不完美,正在悄悄绽放出成长的惊喜。那个曾经在“故事大王”比赛中怯场的孩子,后来主动报名参加了学校的演讲比赛。虽然他还是有些紧张,但他坚持讲完了整个故事,赢得了台下热烈的掌声。他跑过来抱住我,兴奋地说:“老师,我做到了!我不怕紧张了!”那个写字歪歪扭扭的孩子,在一次书法比赛中获得了三等奖,他把奖状递给我的时候,眼睛里闪着骄傲的光:“老师,这是我努力的成果!”
更让我感动的是,班级里渐渐形成了包容互助的氛围。当有同学回答问题出错时,其他同学会说:“没关系,再想想!”当有同学做事不够熟练时,大家会主动伸出援手。有一次班会课,我们聊起“不完美”这个话题,一个孩子说:“我觉得不完美没关系,因为老师说,不完美才是我们成长的机会。”另一个孩子说:“我以前很怕犯错,现在我知道,犯错了可以改,重要的是要有勇气面对。”
那一刻,我深刻体会到:包容不是给孩子“找借口”,而是给孩子“找勇气”。当我们用包容照亮孩子的不完美,他们就会在接纳自己的过程中,生出直面困难的勇气,长出不断进步的力量。这让我想起哲学家尼采的话:“那些杀不死我的,使我更强大。”而对于孩子来说,那些被包容接纳的不完美,最终都会变成他们成长路上最珍贵的财富。教育不是把孩子塑造成“完美的模具”,而是帮助每个不完美的孩子,都能成为更好的自己。
各位同仁,作为班主任,我们每天都在与孩子的“不完美”打交道。或许是一次粗心的作业,或许是一场失败的尝试,或许是一段笨拙的表达。但请相信,这些不完美都是孩子成长的“必经之路”。我们不需要做“完美的裁判”,而要做“温暖的陪伴者”;不需要用挑剔的目光“修正”孩子,而要用包容的光照亮他们前行的路。因为我们坚信,每个不完美的生命,都能在包容的滋养下,绽放出属于自己的独特光芒,邂逅拔节生长的无限惊喜。
我的分享完毕,谢谢大家!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