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将兄/文
或许不少人还不清楚,如今银川的网红打卡地、外地游客必到的览山公园,其实是建筑垃圾的变废为宝的典范。
![]()
▲2008年8月,建设中的览山剧场。via 武晓瑜
0 1
根据银川市政府官网介绍,览山公园,始建于2008年1月,历时8个月竣工,是由政府投资建设的一个环保治理工程,央广网也提到,览山公园是“利用建筑垃圾堆砌而成”。公园所在地最初是湖岸边的低洼地和农林地,当时计划在此建设绿化基地。
所以,览山就是一座人工山——将建设材料堆放在湖岸外边低洼地滩地上,每堆放2~3米就用机械碾压一层,这样不断地分层碾压后,就堆成高低错落的山形。
曾经的银川市市政管理局在2020年8月对农工党银川市委会的提案回复时表示,“(览山)两座景观山,一次性消纳近400万立方的建筑垃圾”。在银川大建设、城市建成区不断扩容的时期,览山公园就相当于是给建筑垃圾的处置,提供了一个样本。
要知道,在2008年前,银川市建筑垃圾管理体系尚未形成,随意倾倒严重,对居民生活环境影响相当的大。
0 2
如今银川的建筑垃圾数据同样不容小觑。
根据公开信息显示,银川一年的建筑垃圾数量超过了300万吨。
银川市城市管理局不久前公开发布了《银川市建筑垃圾污染环境防治工作规划(2025-2030年)(征求意见稿)》中提到,未来银川将致力于推动建筑垃圾的源头减量、分类处理和资源化利用,计划建设专业的建筑垃圾消纳场和资源化利用厂,将垃圾转化为再生建材,用于市政工程和基础设施建设,让“垃圾”真正成为“城市矿产”。
当然,就像我们的生活垃圾一样,建筑垃圾也需要详细的“分类”。
银川市生态环境局的文章提到,银川的建筑垃圾主要以工程渣土为主,占比达到了近九成,工程渣土的处理方式就是“就地掩埋”;其余的如工程泥浆、工程垃圾、拆除垃圾、装修垃圾,这些建筑垃圾则需要分门别类,详细消化。
银川市城市管理正在做的一件事,就是构建建筑垃圾再利用产业链。逐步构建“建筑垃圾分类→资源化利用→再生产品生产→应用”的产业链,通过引进资源化处置企业,促进建筑行业与环保产业的协同发展。
0 3
猛将兄了解到,建筑垃圾中的金属、木材、塑料都是可回收物。只要进行分选后,完全可以生产各类再生产品,包括再生骨料、再生砖、再生沥青混凝土、再生无机混合料、再生干混砂浆等。
如今银川市已经有再生产品比如如再生砖、砌块、骨料等已用于市政、绿化工程及农业大棚建设,成为了点缀城市的一部分。
不过如今的问题也有不少。
比如整个银川的建筑垃圾处理企业数量少,规模小,工艺简单;建筑垃圾分类处理还未形成完整的体系,混合收集的现象依然大量存在;整个银川的建筑垃圾治理方式依然是以填埋消纳为主,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处于起步阶段等等等等。
![]()
0 4
不过起步晚,代表着进步的空间大。
猛将兄留意到,银川市也已经开始重视这一问题,除了银川市城市管理局发布了“建筑垃圾污染环境防治工作规划”之外,还在今年8月提到拟定建设“银川市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项目”,项目位于银川市金凤区南绕城高速以南、银兴路以东、植物园东路以北。项目设计建筑垃圾处置规模130万吨/年。
130万吨的处理量,相当于银川建筑垃圾一年的四成左右。
尤其是,这个项目配备再生混凝土生产线、再生水泥稳定层生产线、制砖生产线、再生预拌干混砂浆生产线、冷拌再生沥青生产线、热拌再生沥青生产线。
赵本山说,“要榨干范老师所有的艺术细胞”;这也相当于是“把银川曾经只能掩埋的建筑垃圾,利用到极致”。
2008年的览山已经证明,当我们将建筑垃圾视为资源而非负担,城市便有更多的无限的可能。
同样的,当时代慢慢的发展,社会愈发的进步时,建筑垃圾也不再只是被填埋或堆积,同样可以通过精心拆解和重塑,获得新的生命。
把它们从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真正变成银川的“城市矿产”。

□校对:英子 摇摇
□审核:老六 金子
参考资料
□关于对市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第108号提案的答复
银川政府网
□银川市2023年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信息公示
银川市生态环境局
□《银川市建筑垃圾污染环境防治工作规划(2025-2030年)(征求意见稿)》
银川市城市管理局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