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聚力民生福祉!市中区 “十四五” 妇女儿童事业交出暖心答卷

0
分享至

大众网记者 张钟雯 枣庄报道

10月29日,市中区召开“十四五”妇女儿童事业高质量发展成果新闻发布会,市中区相关单位负责同志参加,并回答记者提问。


会上,区妇联党组书记、主席姜正艳介绍了市中区“十四五”妇女儿童发展规划实施成效。“十四五”以来,市中区区委、区政府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妇女儿童事业纳入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以《市中区“十四五”妇女发展规划》《市中区“十四五”儿童发展规划》为抓手,全区妇女儿童事业发展取得积极成效,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障,健康水平明显提升,受教育权利全面保障,发展环境持续优化,妇女群众就业规模持续扩大。


健康基石全面筑牢,全周期服务保驾护航。全区构建起覆盖妇女儿童全周期的健康服务体系。妇女健康方面,孕产期保健实现闭环管理,“两癌”筛查与防治知识普及持续深入,女性人均预期寿命稳步提升。儿童健康方面,婴儿及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得到有效控制,儿童近视防控、免疫规划、心理健康服务网络日益健全,为孩子们撑起了坚实的健康“保护伞”。

教育公平优质并举,成长平台更加宽广。教育作为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奠基未来的关键路径,得到充分保障。市中区着力构建女性终身教育体系,鼓励女性投身科技创新等领域。同时,严格落实义务教育,保障所有适龄儿童“应入尽入”,并通过推进家长学校标准化建设,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的良好生态。

就业创业精准赋能,“她力量”蓬勃释放。为助力妇女实现自我价值,全区构建了“线上+线下”融合的就业服务体系,通过专场招聘、公益岗位、技能培训等方式,精准对接妇女就业需求。创业扶持政策持续优化,通过补贴、贷款等举措,有效激发妇女创业热情,推动广大妇女从“能就业”向“就好业”“创好业”跨越。

参政议政渠道拓宽,社会治理彰显巾帼智慧。妇女在决策管理中的“半边天”作用日益凸显。通过科学选拔任用,女干部在各级党政班子、企事业单位中实现合理配备。基层治理中,借力村(社区)“两委”换届,妇联主席100%进入“两委”班子。新兴领域妇联组织建设基本全覆盖,女性正成为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力量。

权益保障网愈织愈密,安全底线坚不可摧。在法治保障方面,全区严厉打击侵害妇女权益的违法犯罪,健全婚姻家庭纠纷排查化解机制。对儿童,聚焦防溺水、产品安全、校园欺凌等重点领域开展专项整治,并通过法治教育、分级干预等举措,全方位守护儿童安全成长。

福利服务暖心兜底,发展环境持续优化。社会福利体系日益健全。全区为100余名低收入“两癌”患病妇女申请救助金,并稳步扩大妇女社会保险覆盖范围。针对儿童,精准落实补贴政策,建成9个留守儿童快乐成长站,智慧化公益服务平台链接社会资源,为孤困儿童送去个性化温暖。

此外,全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迈上新台阶,“十四五”期间开展家庭教育主题活动120余场,惠及万余人。阵地赋能成效显著,4个省级妇女儿童家园实现提质增效,建成“妇女微家”95个。典型选树激发活力,涌现出各级三八红旗手92名、三八红旗集体26个、最美家庭等优秀家庭372个。

下一步,市中区将紧抓“十五五”规划编制契机,吹响新一轮妇女儿童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冲锋号”,为全区现代化建设贡献更多“她力量”、激发更强“童活力”。

随后,与会领导回答了记者提问。

1、记者:请介绍市中区在提升妇女儿童卫生健康服务水平,特别是创新服务模式方面的主要举措及成效。


区卫生健康局党组副书记、卫健服务中心主任 褚鹏:市中区卫健局始终将保障妇女儿童卫生健康权益置于优先位置,紧紧围绕《市中区“十四五”妇女发展规划》《市中区“十四五”儿童发展规划》的目标和任务,积极作为、持续发力,着力提升服务的公平性与可及性,相关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现将主要举措及成效介绍如下:

完善三级保健网络,筑牢母婴安全底线。从健全妇女儿童卫生保健服务体系入手,大力加强区、镇、村三级医疗机构建设,更新妇幼保健设备设施,加强全区妇幼卫生从业人员基本技能和专业知识培训,全面提升妇幼健康队伍能力素养。从严从细落实母婴安全五项制度,通过实施妊娠风险预警评估,实现对孕产妇从早孕建册、孕期保健到产后访视的全链条、无缝隙管理。同时,着力加强产科质量管控,切实守牢母婴安全生命线,孕产妇系统管理率达98%。全面落实三级预防措施,持续推进免费婚检、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及农村妇女补服叶酸等项目,产前筛查率进一步提高,新生儿遗传代谢性疾病筛查率和新生儿听力筛查率均达到99%以上,有效筑牢出生缺陷干预屏障。

优化儿童健康服务,促进儿童健康成长。大力普及科学育儿知识,加强母乳喂养宣传与指导,严格规范母乳代用品销售管理,巩固爱婴医院成果,“十四五”以来,全区婴儿纯母乳喂养率从81.92%增至89.83%。加快推进托育服务体系建设,规范机构登记备案,推动行业有序发展,从2021年托位数916,千人口托位数1.6,增长至托位数2732,千人口托位数4.61,目前市中区备案托育机构24家,托育机构备案率69%。坚持每年入校开展查体一次,重点加强对托幼机构和中小学生眼保健、口腔保健、儿童肥胖及营养不良等方面的防治宣传工作。0-6岁儿童健康管理率及0-3岁儿童系统管理率持续保持在90%以上。稳步推进预防接种智慧化建设,预防接种服务更加便捷高效。截至目前,市中区1-7岁适龄儿童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达到95%以上。

推动服务模式创新,提升妇女健康水平。持续推进妇女宫颈癌、乳腺癌筛查,宣传普及早诊早治理念,妇女宫颈癌和乳腺癌筛查率逐年提高。针对服务供给不平衡问题,创新组建“两癌筛查流动医疗队”,配备便携式检查设备,定期深入村(社区)、企业开展上门筛查,并同步提供健康咨询、异常结果随访服务,将健康服务直接送至群众“家门口”。这一做法有效扩大了筛查覆盖面,显著提高了重点人群的早诊早治率,使阳性或可疑病例得到及时转诊和规范管理,是提升服务可及性的重要实践。

下一步,市中区卫健局将持续聚焦群众需求,动态优化服务资源配置,不断加强对妇幼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督导与规范,推动妇女儿童卫生健康服务提质扩容,努力为全区妇女儿童提供更加优质、全面的卫生健康保障。

2、记者:请问《市中区“十四五”儿童发展规划》实施以来,市中区教体局在促进儿童发展方面开展了哪些工作?


区教育和体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宋亚丽: “十四五”以来,市中区教体局紧紧围绕规划任务,充分发挥职能作用,聚焦儿童身心健康、安全教育、教育权益、德育教学、法律保护等五个方面系统性施策、精准化发力,为促进儿童全面发展筑牢了坚实屏障。

第一,身心健康持续优化,筑牢儿童成长“健康基石”。坚持“健康第一”理念,以全省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试点区建设为契机,投入760万元建设“护眼教室”,基本完成全区学校护眼灯改造及可调节课桌椅配置;落实“三课两操两活动”,确保学生每天在校至少1小时体育活动,全区青少年在市第十届和第十一届运动会表现优秀,充分展现了全区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扎实成效;完善学生视力状况监测和预警机制,全区儿童青少年视力不良率连续三年下降,十六中被评为首批全国明目功进校园“光明行动”学校。成立区心理健康指导中心,通过“5·25”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月举办送教下乡、漫画大赛、心理剧展演、时光信箱等系列活动,240余名专兼职心理健康教师依托“智慧心育”平台建立“一生一策”档案,开展分层干预等工作;探索“互联网+”家校社信息交互与资源共享新模式,形成政府统筹、部门协作、学校主导、家庭尽责、社会参与的协同育人良好局面。

第二,安全教育不断强化,织密儿童成长 “安全网络”。高度重视并定期开展“1530”常态化安全教育,提升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救能力;实施《“同心防溺水”专项行动工作方案》,通过推送系列视频等方式对学生、家长进行防溺水提醒,组织镇街对全区200余处隐患点加强日常巡逻;完善学生欺凌防治工作机制,各学校分别成立学生欺凌治理委员会,设置防治电话、邮箱、信箱,制定《“一校一策”优化校园周边安全环境实施方案》,联合公安等部门开展校园周边专项检查,优化学生成长环境。

第三,教育权益全面保障,守护儿童成长“公平机会”。推进适龄儿童普遍接受安全优质的学前教育,全区公办园和普惠性民办园在园幼儿占比普惠率达89.72%;持续加大义务教育投入,保障各类适龄儿童应入尽入,依法接受公平优质的义务教育,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动态保持在100%,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8%以上,全面兑现各类资助政策,切实保障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残疾儿童等特殊群体入学;定期开展送教下乡活动,有效破解乡村学校教育薄弱难题,深化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第四,德育教学成效显著,夯实儿童成长“育人根基”。出台《关于加强全区未成年人思想建设的实施方案》,构建“五育并举”育人机制,厚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持续深化大思政体系。成功签约加盟“全国新教育试验区”,广泛开展“立标”“学标”“练标”活动,促进广大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成立17个联研共同体、92个工作室,开展联合教研和“送课到校”活动;十五中一校五区、同频共振,全区中考成绩逐年攀升;十六中办学成果突出,挺进全市强校前列;全区高考本科上线人数5年增长1.78倍,高考录取万人比稳居全市第一。职普融通实现新突破,职普融通学生由64人增至430人;积极落实“3+2”贯通培养,与山东铝业职业学院等合作招生;与江苏京东方等多家企业协会开展合作,打造“产学研人才培养基地”。

第五,法律保护不断加大,撑起儿童成长“法治保护伞”。择优遴选115名公检法司等政法部门干警,聘任为中小学法治副校长,深入学校开展法治教育主题活动;开展“070勇敢者行动”系列活动,教育引导未成年人主动团结关爱同学、珍爱生命、不恃强凌弱;联合检察院高标准遴选24名德才兼备的检察官分派到全区71所中小学,通过法治讲座、座谈会交流等形式开展法治教育工作,推动了校园法治教育水平和依法治校能力。

下一步,市中区教体局将锚定 “办好人民满意教育” 目标,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擦亮“学在市中”品牌,持续优化儿童成长教育环境。

3、据了解到市中区检察院在未成年人法律保护领域采取了多项创新举措,请区检察院介绍一下具体开展情况。


区人民检察院党组成员、专职检委会委员 刘兴军:《市中区“十四五”儿童发展规划》实施以来,枣庄市市中区人民检察院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指派山东省优秀公诉人带头组建专业化未检办案团队,探索未成年人法律保护的市中检察模式,取得了明显成效。特别是我们关于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综合治理的经验做法被最高人民检察院九厅转发并在全国推广,应该说这既是对我们过往未检工作的肯定,也对我们继续做好未检工作给予了很大鼓舞。

一是构建权益保障模式,推进涉未成年人犯罪打击治理。贯彻“预防就是保护,惩治也是挽救”理念,对主观恶性大、犯罪性质恶劣、后果严重的未成年人,依法严厉惩处。对于主观恶性不大、初犯、偶犯的未成年人,依法从宽处理。近5年来,共办理涉未审查逮捕案件240件408人、审查起诉案件252件444人。审查后批准逮捕90件142人(逮捕率37.5/34.8),不批准逮捕130件240人;提起公诉116件195人(起诉率46/43.9),作出情节轻微不起诉46件73人、附条件不起诉64件83人,持续保持附条件不起诉人员重新犯罪率为零的记录。未检办被评为2024年山东省青少年维权岗,2名干警被省院评为2025年全省优秀出庭公诉人。

二是打造源头预防模式,筑牢涉未成年人犯罪的社会支持防线。开展涉罪未成年人社会调查586次,制发“督促监护令”257件;对涉罪未成年人家庭开展辅导谈约187次。与区妇联、孟庄镇政府联合设立全区第一个镇街级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切实打通了关爱未成年人的“最后一公里”。充分发挥大数据赋能,构建涉未成年人KTV有偿陪侍类案监督模型,制发诉前检察建议38份,以“我管”促“都管”,共同为未成年人营造良好成长环境。

三是培育精准分级矫治模式,提升罪错未成年人矫治成效。引入专业司法社工,通过“周谈话+月课堂+季度公益活动”的方式,对83名未成年人开展精准化考察帮教工作。与多部门会签《罪错分级协同管理办法》,1名干警受聘为专门教育学校法治副校长,并作为专门教育指导委员会成员,对送教人员进行科学评估。截至目前已送教136余人。2024年,我院被评为省级罪错分级试点单位,有关罪错未成年人分级处遇体系的做法被《山东法制报》刊发。

四是搭建创新普法模式,深化未成年人法治教育长效品牌建设。持续打造“中兴未检”品牌,着力构建线上线下相融的普法体系。2023年9月1日,与区教体局联合会签《检察官担任法治副校长实施方案》,全体员额检察官担任辖区内中小学、职业学校及枣庄市专门学校法治副校长。深入校园开展法治宣讲等活动300余场次,受教师生15万余人次。与区教体局联合录制以校园欺凌为题材的“模拟法庭”活动,并通过校内的道德与法治课堂在全区中小学播放学习,做法被新华社、大众网等多家主流媒体报道。2025年2月,联合区共青团、区教体局,创新性开展“双师双课堂”网络直播法治宣讲,实现了对全区中小学生及全体家长防欺凌法治教育的全覆盖。创设“太平在线”普法栏目,创作《少年有梦,法不可违》普法动漫,提升了未成年人普法实效性。1篇预防未成年人犯罪课件入选省级精品课件,1名干警入选山东省“法治进校园”巡讲团。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按照规划部署,在各有关部门和社会各届的共同参与和支持下,努力推进市中儿童健康水平迈上新台阶。

4、记者:请问在妇女就业创业方面,市中区推行了哪些举措?


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孟青:“十四五”以来,市中区人社部门认真履行工作职责,持续优化工作举措,在支持妇女就业创业领域精准发力、深耕实干,为全区妇女儿童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2021年以来市中区城镇新就业32781人,其中女性15370人,占总人数的46.89%。

拓宽就业渠道,夯实妇女就业根基。一是巾帼专场招聘精准发力。聚焦妇女就业需求,构建“线上+线下”招聘服务体系,线上通过政府门户网站、微信公众号定期推送岗位信息,同步以“小规模、广覆盖、多批次”为导向,组织镇街开展精准化线下招聘,实现岗位需求与妇女求职意愿高效匹配。2021年以来组织开展巾帼专场招聘会8场次,157家次用人单位发布岗位910个,有效打通妇女就业服务“最后一公里”。二是公益岗位扩容提质增效。深入推进城乡公益性岗位扩容提质行动,重点瞄准妇女就业困难群体,助力妇女实现就近就地就业。2022年城乡公益性岗位扩容提质行动开展以来,累计安置就业人员3859人,其中妇女就业困难群体2430人,占总人数的62.97%,切实解决了部分就业困难妇女“就业无门、增收无路”的难题。

优化创业服务,激发妇女就业活力。一是政策宣传全覆盖。依托招聘会、微信公众号、政府门户网站等线上线下渠道,全方位解读就业创业政策,确保妇女群体精准知晓各类补贴政策。2021年以来,累计发放一次性创业补贴565.5万元,其中女性受益163人、获补204万元,分别占总人数的37.9%、总金额的36.07%,切实降低妇女创业门槛。二是创贷支持加速度。充分发挥创业担保贷款“造血式”扶持作用,切实推动创业担保贷款政策落地生根,为妇女创业破解融资难题,2021年以来,累计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07人、共计2113万元,其中20名女性获贷380万元,分别占总人数的18.7%、总金额的18%,同时加大对符合贷款政策、有创业意向的妇女“精准滴灌”,提供个性化指导,有效激发妇女创业热情,带动更多妇女实现就业。

强化技能培训,提升妇女就业能力。将职业技能培训作为促进妇女就业的重要抓手,坚持“需求导向、精准培训”原则,聚焦企业用工需求与妇女求职意愿,对有就业能力、培训愿望的妇女群体落实“应培尽培、愿培则培、需培就培”。通过开设中式面点制作、婴幼儿发展引导员等贴合妇女特点的培训项目,着力提升妇女就业竞争力,2021年以来,累计开展各类技能培训15091人,其中女性8684人,占总人数的57.54%,其中农村转移劳动力培训6783人,其中女性5554人,占农村转移劳动力培训总人数的81.88%,为妇女群体从“能就业”向“就好业”转变奠定坚实基础。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聚焦妇女就业创业痛点、难点,以更精准的举措、更扎实的服务,推动妇女就业创业工作再上新台阶,重点抓好以下三方面工作:一是强化政策宣传力度,释放政策红利。构建线上线下宣传矩阵,精准推送就业创业补贴、职业技能培训、创业担保贷款等政策,确保妇女群体“知政策、会申请、享红利”。二是深化困难群体帮扶,筑牢就业保障底线。聚焦农村留守妇女等就业困难群体,持续抓实抓细城乡公益性岗位扩容提质行动,通过“就近安置+稳定增收”的模式,切实解决其就业难题,夯实民生保障基础。三是提升技能培训质效,增强妇女就业能力。紧扣企业用工需求与妇女求职意愿,开设家政服务、电商运营、中式面点等特色课程,持续推动妇女技能水平与岗位需求精准匹配,提升就业竞争力。

5、记者:能否介绍一下,近几年,龙山路街道依托志愿服务活动,在推动妇女儿童事业发展上做了哪些积极探索?


龙山路街道党工委副书记、政协联络室主任 李丙城:近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龙山路街道深入贯彻落实《市中区“十四五”妇女发展规划》《市中区“十四五”儿童发展规划》目标任务,“小切口”聚焦妇女儿童发展需要,积极探索“志愿服务+项目运作”模式,加大服务力度、拓展服务广度、提升服务温度,将志愿服务网络延伸至基层末梢,以志愿初心守护妇女儿童幸福底色。

健全组织保障,加大妇女儿童服务力度。一是强化组织覆盖。积极构建“街道-社区-网格”联动的高效工作格局,扎实推进妇联组织全覆盖,选派77名政治素质高、群众基础好、业务能力强的优秀女性纳入街道、社区妇联队伍,将妇联组织触角向基层延伸。二是搭建友好空间。依托和整合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资源,高标准打造集教育启蒙、亲子互动、心理疏导、权益维护、文化娱乐于一体的“家门口”服务综合阵地。目前已建成市级妇女儿童家园3个、市级亲子阅读基地2处、示范社区家长学校2处、妇女微家10个,以贴心、专业、多元、活力的环境满足妇儿群体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三是壮大服务队伍。广泛吸纳社区内热心公益的居民、专业技术人员、在职及退休党员、“五老”人员等多元力量,成功孵化培育了以“阳光雨露”“邻聚道南”“乐小柒”“红星”等为代表的8支品牌志愿服务队,志愿者规模超千人。

聚焦项目驱动,拓展妇女儿童服务广度。一是精准问需明诉求。坚持“服务围着需求转”,通过网格员走访、线上问卷、12345热线和“两枣”平台等渠道,精准识别在家庭教育、职业发展、权益维护等方面的共性难题与个性需求100余个,确保服务供给与群众诉求无缝对接。二是科学立项定清单。按照“急难愁盼”程度和资源匹配度,精心编制“供给侧”清单,常态化开展“巾帼共富工坊”“寒暑期艺术课堂”“亲子共读共享”“家风传承家教课堂”“关爱女性健康瑜珈舞蹈公益课”“童心向党 快乐成长”等特色项目,切实将群众需求转化为高质量的服务实践。三是品牌引领出特色。推动项目从“有”到“优”升级,集中资源培育一批叫得响、效果好的特色服务品牌,其中“‘辛’巾帼 ‘辛’生活”项目精准定位助力妇女儿童提升生活品质服务,获评全省首批巾帼志愿阳光站。

注重个性需求,提升妇女儿童服务温度。一是撑起关爱“保护伞”。积极链接公益慈善、医疗、法律等社会资源,通过“微心愿”认领、节日慰问、结对帮扶等形式,帮扶低收入患“两癌”妇女210人次,公益募捐500余人次,走访慰问困境儿童家庭50户,救助困境儿童37名,发放助学金2.6万元。二是搭建就业“彩虹桥”。密切关注辖区女性职业发展需求,“巾帼家政驿站”针对就业困难女性,开展多期家政技能培训,提供就业岗位30余个;“巾帼共富工坊”培育了“甜甜手工编织”团队,已带动70余名女性灵活就业,人均年增收7500余元;“爱‘辛’妈妈互助志愿队”将巧手面点、缝制“新生儿爱心包被”技能培训与对困境女性、儿童的爱心帮扶进行结合,以妇女带动妇女,助力女性实现自我价值。三是涵养家庭“和谐风”。开展“最美家庭”及优秀家庭角色评选,累计选树市、区级优秀家庭36户,用好榜样力量引领社会新风尚;将家庭教育理念融入社区文化,推进区妇联“匠人筑家 润泽中兴”家教项目品牌落地,定期开展“家庭家风家教”公益课堂及亲子活动,传播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营造了相亲相爱、向上向善的社区家庭文明新风尚。

下步,龙山路街道将以此次新闻发布会为契机,进一步打造素质优良、运行高效的志愿服务队伍,持续为妇女儿童和广大家庭提供优质、丰富的志愿服务,努力为全区妇女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龙山力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海报枣庄 incentive-icons
海报枣庄
海报枣庄:服务枣庄百姓生活
9059文章数 1125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