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智化吐槽在深圳机场“连滚带爬进飞机”的事,很多人都看到了,多数人都对机场以及那个操作升降车的司机表达愤慨,对郑智化表达同情。还有很多人讲述了自己的类似遭遇。
郑智化说,升降车离机门地板还有25公分,轮椅进不去,他的腿也无法跨进机门,而他认为那个操作升降车的司机最恶劣,不顾他的安危,不愿意把升降板提高,冷眼看着他连滚带爬进飞机。
说实话,看了郑智化的描述和抒情,具备基本理解能力的人,都会有如身临其境,对郑智化当时那种“连滚带爬”的狼狈和羞愤,会感同身受,因此马上会涌起对机场和那个司机的强烈愤慨。
![]()
尤其是,郑智化在说那个司机时,用上了“根本不顾”“完全不愿”“冷眼看着”这三个词组,再结合他对自己“连滚带爬”这种窘境的描绘,强烈的对比,特别容易刺痛善良人柔软的内心,特别容易点燃善良人心中那正义的怒火。
可是,看了郑智化的帖子,我却有一种直觉,觉得似乎有点疑问。我感觉,这里面很可能存在某种误会,尤其是对那个司机的误会。
对于郑智化,其不幸遭遇当然是令人同情的。不过,我觉得,伤害他的可能并不是来自于主观故意,尤其不会是那个司机的主观故意。
为什么呢?因为这不符合逻辑。
郑智化登机的那个是深圳宝安国际机场,那不是一个小机场,据了解那是4F级国际机场、国际枢纽机场,所以在服务的细节设计上可能有做不到位的,有所疏漏,但是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不可能差。
试想,能够在机场工作,而且是很大的国际机场,待遇方面肯定很不错,这对于一个普通司机来说,是多么难得的工作啊,他怎么可能不好好工作、不认真服务呢?他就不怕被投诉丢了饭碗吗?
而且,我觉得正常人对残疾人都会有同情心,会尽力帮助残疾人,尤其那还是自己的工作。如果能上升到机门一齐,司机有什么理由不给升到一齐?
所以,无论从职责角度,还是从人性角度,这个逻辑都是说不通的。
因此,郑智化指责司机“根本不顾”“完全不愿”“冷眼看着”,我觉得这很可能只是他的一种主观感受,是在特定的坏情绪下的主观感受。换句话说,是在气头上,没有冷静思考。
实事求是地说,现在连政府部门的服务态度都变得非常好了,更何况机场本就是服务性行业?更何况还是一个国际机场?我不相信深圳机场工作人员会像郑智化说得那样恶劣。
![]()
而事实证明,这25公分差距,确实不是那个司机故意造成的。
据鲁中晨报报道,原因是这样的:
由于在旅客上机和货物装载的过程中,飞机会出现上下移动,为防止保障设备刮碰飞机,根据安全操作规范,登机车与飞机舱门需保持20cm的高度差,由此给轮椅旅客进入客舱带来不便。
由此看来,这个高度差,是一种事先定下的规定,与操作升降车的司机没有关系,不是司机故意造成的。
所以,那个司机也就不存在郑智化所说的“根本不顾”“完全不愿”的行为,他不过是执行了单位的规定。
至于“冷眼看着”,这只不过是郑智化的主观感受。司机肯定在看着郑智化进飞机,只有郑智化进飞机之后,他才能把升降车开走。至于说是冷眼旁观,司机又能怎么办呢?他不能上去帮助,别人也无法上去帮助,他就只能那样看着了。
显然,对于一个职工来说,单位规定是不能违反的,否则剐蹭坏了飞机,他可能承担不起那样的赔偿。
当然,他如果有爱心,内心也会产生同情,也会觉得单位规定不合理,会建议改进服务。但这是之后的事,是另一回事。
![]()
在收到机场道歉后,郑智化依然对司机耿耿于怀,认为不是机场的问题,而是司机个人的恶劣行径。
很明显,郑智化还在气头上,还没有恢复理智。郑智化应该冷静地想一想,他虽然是残疾人,但是他的话语权可比那个普通的司机大多了,司机岂敢不好好工作呢?
郑智化如果冷静地想一想,就应该看到,这个社会上,小人物都是战战兢兢地兢兢业业,他们特别珍惜自己的工作。
所以,郑智化遭遇的尴尬,完全是机场造成的,郑智化应该指责机场,而不应该指责司机。
相比于郑智化,我更同情那个没有话语权的普通司机,他只是一个卑微的小人物,是我们每一个普罗大众。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