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重庆频道
人民网重庆10月30日电 (胡虹、晏红霞)10月29日,“青春华章•青春红岩”网络主题宣传活动走进重庆两航金属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重庆两航”)。这家成立仅四年的企业,凭借西北工业大学凝固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的20余项核心专利,已建成国际一流的钛合金精密铸造产线,成为我国航空航天领域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
![]()
“青春华章•青春红岩”网络主题宣传活动走进重庆两航。主办方供图
为多型航空铸造“钛合金骨架”
走进重庆两航的生产车间,现代化、智能化的气息扑面而来。多条自动化生产线有序运转,机械臂灵活舞动,核心设备对标全球精密铸造龙头企业。技术人员穿梭其间,紧盯各项参数,确保每一道工序的精准无误。
这里生产的,是航空发动机和航天飞行器的关键构件——前机匣、中介机匣、油箱骨架等。这些看似普通的金属部件,却承载着中国航空航天事业的重要使命。
“钛合金被誉为‘太空金属’,在所有金属材料中比强度、比刚度优势突出。”该公司技术人员介绍,“但由于钛合金性质活泼,加工窗口极窄,成形难度非常大,其构件性能直接关系到航空发动机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
技术人员在生产车间为众人介绍产品。主办方供图
目前,这家年轻的企业已通过AS9100/ISO9001、GJB、NADCAP热处理等多项国际国内权威认证,承担我国多型航空发动机研制任务,参与包括国产大飞机用发动机在内的多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可年产380吨大型复杂精密铸件
航空发动机作为“现代工业皇冠上的明珠”,其制造水平是国家科技实力和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而其中关键的大型复杂薄壁钛合金构件,是长期制约发展的技术瓶颈。
重庆两航从创立之初就瞄准了建设我国最大的钛合金熔模精密铸造龙头企业的目标。其核心团队来自西北工业大学、中国航发、中航工业等国内一流院所企业。
通过整合“理论优势—装备优势—工艺优势”,该公司建立起三位一体的核心技术体系。目前,重庆两航已具备生产国内尺寸最大钛合金精密铸件的能力,最大直径可达2.5米。其建设的自动化生产线,可实现年产380吨大型复杂精密铸件,并满足未来产能扩充需求。
加大研发投入推动科研成果高效转化
从2021年厂房动工,到2022年7月通过竣工验收,再到如今成为行业新锐,重庆两航的发展速度令人惊叹。其背后,是一群怀揣报国理想的科研人员和工程师的辛勤付出。
“航空航天产业是制造业的顶端,对于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该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希望成为重庆新材料和先进制造业的一张名片,为重庆航空航天产业发展起到示范作用。”
目前,重庆两航已取得国家高新技术企业、重庆市专精特新企业、重庆潜在独角兽企业等多项资质,其产品不仅应用于航空发动机,还参与了多种高速航天飞行器、商业航天火箭及其发动机、卫星等高端装备的研发制造。
随着我国航空航天事业的快速发展,对轻质耐高温结构件的需求日益增长。重庆两航正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开展高温钛合金精密铸造、钛铝板材成形等前沿技术研究,不断提升制造成品率和部件服役性能。该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将继续深入推进创新驱动,推动科研成果高效转化,努力在国家‘卡脖子’技术领域实现更多突破。”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