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了2025年度领航级智能工厂项目培育公示名单,仅有15家企业入选其中。
这些企业是从全国数以万计的制造企业中层层筛选而出,代表了当前中国智能制造的最高水平。自2024年起,工信部等六部门联合启动智能工厂梯度培育行动,构建起“基础级、先进级、卓越级和领航级”四级培育体系,旨在系统性、规模化推进智能工厂建设。
其中,领航级作为最高等级,培育标准极为严格。
![]()
从此次入选的15家工厂来看,它们无一例外都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
这15家领航级智能工厂基本覆盖了中国制造业的优势领域和战略性新兴产业。
从地域分布看,长三角、珠三角和中部地区成为领航级工厂的主要聚集地,反映了这些区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先发优势。
![]()
从行业分布看,这15家工厂涵盖了钢铁、航天、机械、石化、电子、汽车、家电、光纤通信等多个关键领域。
上海航天设备制造总厂有限公司作为链主依托“航天数字化制造平台”,集成设计工艺一体化、科研生产管理、智能制造执行与管控等功能,在培育期内面向现役运载火箭和新一代大型运载火箭,打造系列化自动柔性总装对接装备。
长飞光纤光缆股份有限公司则作为湖北省数字孪生工厂的代表,在光纤制造领域实现了物理工厂与数字工厂的深度融合。
![]()
徐工集团的“装载机全价值链运营增值制造智能工厂”,依托“1+3+N”智能制造模型系统,深度融合5G、工业互联网、数字孪生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他们构建了数字化全流程与全价值链高效协同的智能生态,成功攻克智能装备、柔性化生产等22项关键技术。
海尔集团的高端特种冰箱柔性智能工厂,则通过应用数字孪生、AI等技术推进智能化建设,实现劳动生产率提升56.2%,工厂创新大规模定制模式,使订单响应仅需30秒,形成了可复制的智能制造方案。
这些领航级智能工厂的价值,不仅体现在自身的高效运营,更在于其对整个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带动作用。它们通过技术溢出、模式借鉴和生态协同,正在成为推动中国制造业整体升级的重要力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