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屏功能为何从免费走向付费?
现在想往电视或投影仪上投屏,似乎变得越来越费劲。打开电视,APP先弹出黑屏广告,按右键取消后,又会跳出小广告,得按“反馈”才能关闭。好不容易投屏成功,又会弹出投屏广告,按右键取消后,还会出现定制的VIT分式广告。
想把内容投到大屏幕观看,往往得先看十几二十秒广告。看完广告才发现,投屏居然还有次数限制——要么老老实实充VIP享受无限次权益,要么只能每天去领取所谓的免费时长。广告多、要付会员费、有次数限制、投屏速度慢……各种各样的问题层出不穷。如今不光电视上的节目要会员费,连手机投屏都得买会员,这到底是谁在背后主导?为什么曾经免费的投屏功能,现在非得花钱才能用?答案其实很简单:因为投屏行业的“巨头”要开始“收割”用户了。从商业角度来说,就是要从用户身上收回部分研发成本。
经常投屏的人可能知道,早在今年6月,这家公司就发布了一份收费通告,很多人或许没意识到这份通告的分量。事实上,现在很多电视的投屏功能都被这家公司垄断了。不管你用的是小米、乐视、TCL,还是索尼、三星电视,都离不开它的技术支持。这家看似低调的公司,早在几年前就已经占据了95%的电视投屏市场。
有人可能会问:“我不用电视投屏,用投影仪投屏总可以吧?”还真不行。因为这家公司不光控制了电视投屏领域,在投影仪、投影盒领域也有布局。比如市面上很火的坚果投影仪,就已经被其覆盖。按照他们自己的说法,如今已覆盖5亿多台投屏设备,还接入了8000多款音视频APP——基本上我们能叫出名字的APP,其投屏功能背后都有它的参与。只要你用到投屏,基本很难绕开它。
问题来了,它凭什么能控制如此庞大的投屏市场?因为它不仅抢占了先机,早早进入投屏行业,还顺带把“车门”焊死了。要知道,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投屏市场一片混乱:苹果有AirPlay,安卓主推DLNA,微软则力捧Miracast,三大协议互不兼容。市面上各个品牌和APP各有各的投屏生态,有些不仅难用,还得额外花钱。面对这种情况,普通用户的感受只有一个——懵。
而这家公司早早察觉到这一痛点,巧妙地把这些杂乱的协议整合到几个简单的方案里。用户不用知道背后是哪个协议在运作,只需轻轻一点就能完成投屏。从这方面来说,这家公司确实帮用户解决了大麻烦。当然,如今能做到这一点的APP其实有很多,单靠整合协议,并不足以让它占据这么大的市场份额,这就不得不提它“焊死车门”的关键操作——核心很简单,就是双管齐下,同时占领“大屏端”和“小屏端”。
在大屏端,它从底层芯片层开始与电视厂商合作适配,将SDK(软件开发工具包)预装到电视系统中。需要注意的是,这种方式具有排他性——因为系统内嵌的SDK具有唯一性,否则不同协议之间会产生冲突。在小屏端,它通过提供免费的SDK,让各类APP能轻松集成投屏功能。像我们常用的爱优腾(爱奇艺、优酷、腾讯视频),包括B站,其背后的投屏功能其实都离不开它的技术支持。这就导致很多电视一出厂,就自带他家的投屏软件;APP一更新,就会加入他家的投屏功能。很多用户别无选择,甚至都不知道还有其他投屏方案。
事实上,到了今天,这家公司在投屏行业的地位已经很难被撼动。因为它已构建起强大的资源壁垒和信息壁垒:覆盖的终端越多,对APP开发者的吸引力就越强;接入的APP越多,对终端厂商的价值也就越大。这种双向正反馈循环,让后来者很难追赶。
更关键的是,它先把“活”干完,再和各个厂商分钱。原本厂商还得费力研发投屏功能,现在不用自己动手,还能有钱拿,自然愿意把投屏功能交给它来做。于是,就形成了它一统投屏江湖的局面。
但这苦了我们这些买了智能电视和智能投影仪的用户。本来看个节目就要面对“会员套娃”——VIP、VVIP、VVVIP层层叠加,现在连投屏都要再被“割一刀”。当市场上只有一个主要玩家时,定价权往往会向它集中。年轻人还好,头脑灵活些,总有办法绕开它的限制。但现实是,还有大量用户被困在这家公司构建的生态里,只能抱怨投屏不能免费使用、不够流畅、广告越来越多。可抱怨归抱怨,在享受投屏便利的同时,我们其实早就失去了议价能力。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