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巴掌扇在脸上,要连续扇五分钟,中间不能停,还必须要有清晰的耳光声——这是一位家长申请退款时收到的要求。
“上传家长怒骂孩子的视频、狂扇孩子耳光的视频(时长需要5分钟,中间不能停,必须有清晰的扇耳光的声音)”。当李云(化名)发现自己11岁的女儿在千岛App上花500多元购买了卡牌后,她联系卖家要求退货退款,却收到了这样一份“未成年退款须知”。
![]()
无奈之下,李云转向平台客服求助,然而客服的回复让她失望:“抱歉平台无法强制,建议双方协商沟通。”
01 扇耳光换退款:平台与卖家的责任边界
千岛平台对此次事件的回应迅速而明确。10月20日,千岛官方微博发表声明称,本次交易纠纷是“个人闲置交易引发,未使用千岛闪购服务”。
平台强调,聊天截图中出现的“未成年退款须知”为卖家个人发送,并非平台官方规则。
然而,法律专家对此看法不同。四川致高律师事务所董杰律师指出:“根据《电子商务法》,电子商务平台经营者对平台内经营者的行为负有管理和监督的责任。”
即便在C2C交易模式下,平台也需对平台内经营者的资质进行审核,并建立交易规则和信用评价体系。当交易中出现明显违法信息时,平台若知情却未采取必要措施,则可能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02 扇耳光条款:违法性与社会影响
卖家要求家长拍摄扇巴掌视频,不仅不道德,更涉嫌违法。河南泽槿律师事务所主任付建表示,这种要求本质上是在教唆和胁迫家长对未成年人实施家庭暴力,直接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关于禁止家庭暴力的规定。
“扇孩子耳光”这一退货要求并非孤例。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在小红书上搜索发现,多位个人卖家宣称如果未成年购物后家长要求退货退款,需提供“家长怒骂孩子视频、孩子1000字手写检讨、家长狂扇孩子耳光视频”等内容。
江苏省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明确表态,在此次事件中,消费者所述的未成年人年仅十一岁,根据《民法典》相关规定,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花费500余元购买卡牌的行为既非纯获利益,也超出其认知范围,家长未追认其行为,要求退款于法有据。
03 未成年消费困境:平台规则与用户信任危机
“扇孩子耳光退款”事件暴露了千岛平台更深层次的问题。在黑猫投诉平台,与“千岛”相关的投诉高达9800多条,近30天投诉数达371条,“客服不处理”“商品明显瑕疵”“不退款”等问题集中爆发。
千岛平台由上海必有回响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运营,天眼查显示,该公司曾两次被行政处罚,并多次因信息网络买卖合同纠纷被起诉。
特别是在2022年8月15日,公司因违反《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五十一条规定而受到行政处罚。
平台在未成年人消费纠纷中应扮演什么角色?付建律师认为,平台并非要禁止向未成年人出售所有商品,但需对高风险商品、类赌博交易机制履行审核义务。对于未成年人的不合理交易,平台有义务协助家长与卖家协商退款。
类似事件在二手交易圈并非新鲜事。早在2024年1月,就有媒体曝光过闲鱼卖家提出类似的“扇耳光条约”。这种现象反映了二手交易市场对“未成年退款”的普遍焦虑。
法律专家们一致认为,平台不能以“无法强制”为由推卸责任。对于此类严重违背公序良俗甚至涉嫌违法的言论,平台负有主动发现、制止和处置的义务。
信任是二手交易平台的基石,但当近万条投诉密集涌现,当平台选择“隐身”而非担当,信任的崩塌或许只在一瞬间。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