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教育部的在一份文件中发布的调整措施引起了广泛讨论——工学门类之下的“风景园林学”一级学科被正式调整为二级学科,与此同时,博士学位层次新增“风景园林专业学位”。
当时有不少人都认为这是专业价值弱化的信号,但结合行业发展逻辑来看,这一调整恰恰是风景园林学科顺应时代需求的转型。:正如知乎高赞评论所分析,一级学科对“独立理论体系、清晰研究边界”的要求,与风景园林“跨学科整合、解决实际问题”的核心属性存在适配偏差,而此次调整正明确了其“应用型导向”,意味着行业未来将更急需能打通“技术—生态—设计”的复合型人才,而非单纯的学术研究者。
![]()
在这场行业转型的浪潮中,一所拥有近70年园林教育积淀的高校,早已用前瞻性的培养布局接住了这一变化——南京林业大学的风景园林专业,正以“传统根基+现代技术”的特色,为学生铺就适配新方向的成长路径,也打破了外界“园林=画图种树”的刻板认知。
![]()
提起风景园林,不少人仍会联想到“一支铅笔绘到底”的传统绘图场景,或是“单纯种树造景”的简单认知,但南林的培养体系早已突破这一局限。其风景园林专业以“以工为主,兼具农、理背景”为定位,培养的是能从事风景园林规划设计、风景建筑设计、生态修复技术等工作的创新复合型新工科人才。课程设置上,除了传统的《中国风景园林史》《园林植物学》,更融入了《数字景观设计》《生态修复技术》等现代化内容,甚至在《古典园林设计》课程中引入VR虚拟仿真技术:学生戴上设备就能走进拙政园等经典园林,拆解空间比例的同时,还能通过AI模拟植物生长周期,让设计既具传统韵味又符合现代生态需求。
这种“技术+生态”的课程组合,正是为了让学生在毕业时能直接对接行业对“数字 建模+碳汇计算”的复合型需求,避免陷入“毕业即脱节”的困境,而这样的课程设计,也依托于学院建成的全国首批园林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园林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让抽象的技术知识有了落地实践的载体。
![]()
除了国内实践与课程赋能,南林风景园林专业还为学生搭建了多维度的国际交流平台,让成长视野直接对接全球行业前沿。学院与美国哈佛大学、佐治亚大学,澳大利亚西澳大学,荷兰瓦赫宁根大学,英国谢菲尔德大学等世界知名高校保持长期合作,核心合作形式完全围绕学生升学与能力提升展开:与西澳大学共建的本硕联合培养项目,风景园林专业学生可选择“3+1+1”模式,在南林完成3年本科学习后,赴西澳大学学习1年本科课程和1年硕士课程,毕业可同时获得南京林业大学本科学位与西澳大学硕士学位。
实践能力与国际视野的双重提升,直接转化为学生升学与就业的硬实力,这也是南林风景园林专业最吸引考生的优势之一。从专业认可度来看,在2024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行榜中,南林风景园林专业位列A级,排名全国第9,其依托的风景园林学学科在第四轮全国学科评估中获评A-。从升学路径来看,除了赴海外合作院校深造,前往清华大学、东南大学等顶尖高校的学生不在少数;从就业情况来看,60%以上毕业生集中在江苏本省,进入中建集团、江苏省建筑设计院等企业从事核心岗位。
![]()
在这场行业转型的浪潮中,南京林业大学凭借其多年以来的积淀,凭借完整的培养链条,为学生搭建了稳定且持久的发展平台,让学生在掌握传统园林美学的同时,也能玩转数字技术、读懂生态需求,最终成长为行业转型需要的复合型人才,值得选择。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