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又有一起叛韩事件,朝鲜士兵冒死穿全球最密雷区,军事机密恐泄露

0
分享至

2025年10月19日,一名朝鲜士兵直接从北边跑到南边,穿过那片全世界最危险的非军事区。韩国军方很快就确认了这事,说这人是自愿过来的,想留在韩国。

这种直接陆路穿越的叛逃太少见了,大多数人都是绕远路从中国走。这事一出,让人担心朝鲜的军事秘密会不会漏出去,毕竟这士兵在边境干了好几年,肯定知道不少东西。



韩国联合参谋本部在当天发了个声明,说这士兵从中部前线跨过了军事分界线,然后就被韩军抓起来了。不是抓,是扣押,因为他自己表示要叛逃。

国防部后来也表态,说这人是主动过来的,目的是去南方生活。

这片非军事区,大家都知道,名义上没军队,但实际上是全球武装最严的地方。宽4公里,里面布满了地雷,保守估计有100万枚,有的说多达200万。



朝鲜估算更高,韩国专家直呼密度高得吓人。

这些地雷分两种,一种针对人,一种针对坦克车。埋了几十年,还没失效,反而因为树叶泥土盖着,更难发现。想清掉?韩国算过,按现在的技术水平,光韩国就得花费489年。

能活着穿越这里真的是奇迹,因为这片地不光有地雷,还有森林沼泽挡道,哨所24小时巡逻,传感器到处都是。



成功率低到几乎为零。

历史上,从1953年半岛分裂到现在,跑去韩国的朝鲜人有3.4万多,但绝大部分选的路是先过中朝边境,进中国藏起来,然后偷渡去泰国等东南亚国家。

在泰国被抓了,韩国政府再通过外交把人接回去。这路子虽然长,几个月甚至几年,但至少没那么拼命。相比之下,直接穿非军事区就像走钢丝,稍不注意就炸飞了。



这士兵为啥选这条路?专家分析,他很可能在边境服役时间长,对地形超熟。知道哪有地雷的空隙,巡逻队什么时候换班,哪有死角,这些小窍门加起来,才让他侥幸过来了。

朝鲜肯定急了,因为这不是普通老百姓跑路,这人是军人,身上可能带着情报。韩国统一研究院的分析师洪敏就说过,这种士兵接触过边境的兵力安排、日常行动。

这些东西听起来不咋样,但对韩国来说,能帮他们更好摸清朝鲜的动静,打破情报平衡。



更麻烦的是,他说不定知道地雷的具体位置、怎么引爆。朝鲜的雷区是防美韩坦克的重要屏障,要是这些情报漏了,韩美联军就能针对性破解,朝鲜边防就弱了。

以前也有类似案例,比如多年前一个叫林康镇的炮兵军官跑过去,透露了补给站位置、运输路线弱点。结果韩国直接改了战术,火力平衡就变了。

这次这士兵,身上情报价值不低,朝鲜的防御隐患大了。



韩国军方动作挺快,发现人后就用标准程序处理。动用特种部队和侦察队,在火力掩护下,用喊话让士兵放下武器,按指定路线走,狙击手全程盯着,确保安全。

总统李在明今年6月上台后,一直推温和政策,不像前任尹锡悦那么鹰派。9月在联合国讲话,他还说要结束跟朝鲜的紧张循环,不想改人家政权。

但这事出了,韩国还得平衡安全。



统一部数据,去年从朝鲜跑到韩国的有236人,女性占88%,大多是平民,对局势影响小。但军人不同,情报风险高。

朝鲜可能在事发地加地雷、建墙,甚至用暴雨放水漂地雷反制。

韩朝沟通本来就卡壳,韩国之前就水漂地雷问题找联合国军司令部转达,朝鲜不理。现在情报泄露疑虑一加,信任更低,边境对话难上加难。



半岛局势本来就敏感,李在明的温和路线在韩国国内有争议,反对派借机说政府太软,让朝鲜有机可乘。国际上,韩国跟美国强调朝鲜内部不稳,得加强韩美日合作。

朝鲜跟中国互动多,破孤立局面。结果,一个士兵的跑路,很可能变成大国间的暗斗。

同样,这反映了朝鲜内部问题,经济难,管理严,年轻人信念动摇。士兵在边境天天守着,食物短缺,压力大,跑路的念头容易生根。



韩国统一部统计,从分裂到现在,有3.4万多人过来,数字一直在增长。地雷墙再多,也挡不住人心想走。

和平不是靠武器堆出来的,得改善民生,坐下谈。否则,这种事还会反复。



参考资料:

1、媒体曝朝鲜人集体“叛逃”背后有韩国特工推动 中国青年报 2016-09-25

2、朝鲜士兵罕见穿越非军事区叛逃至韩国 《印太防务论坛》 2016.10.22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柳建民已任河南省铁路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

柳建民已任河南省铁路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

大象新闻
2025-11-05 08:24:02
72岁老人中毒身亡!医生提醒:吃完降压药千万别碰它,中老年要看

72岁老人中毒身亡!医生提醒:吃完降压药千万别碰它,中老年要看

39健康网
2025-10-28 19:30:54
客场逼平首尔FC!成都蓉城打出血性,把压力给到了中足联!

客场逼平首尔FC!成都蓉城打出血性,把压力给到了中足联!

落夜足球
2025-11-04 21:56:43
沉默的荣耀:唯一全身而退的潜伏者,是装憨的吴家佣人

沉默的荣耀:唯一全身而退的潜伏者,是装憨的吴家佣人

历来纵横
2025-10-25 20:09:56
中国正在上演的诡异经济

中国正在上演的诡异经济

难得君
2025-10-29 19:26:55
《依依向北风》38集结局:儿子绝症,乔正君入狱,俞乐山破产去世

《依依向北风》38集结局:儿子绝症,乔正君入狱,俞乐山破产去世

阿讯说天下
2025-11-04 16:43:52
苏州地铁暗战:百强县张家港为何主动“弃赛”?背后暗藏三重博弈

苏州地铁暗战:百强县张家港为何主动“弃赛”?背后暗藏三重博弈

趣味萌宠的日常
2025-11-05 00:53:01
炸了,印度发射4吨多通信卫星,创本土纪录,这技术到底有多牛?

炸了,印度发射4吨多通信卫星,创本土纪录,这技术到底有多牛?

沧海旅行家
2025-11-03 17:10:08
官宣,韦世豪签约,2年合同,或拿500万年薪,和蓉城合同1月到期

官宣,韦世豪签约,2年合同,或拿500万年薪,和蓉城合同1月到期

乐聊球
2025-11-04 14:00:13
荷方又闹出大笑话,妄图以晶圆封锁,竟反成替中企狂揽海量爆单

荷方又闹出大笑话,妄图以晶圆封锁,竟反成替中企狂揽海量爆单

说故事的阿袭
2025-11-04 11:06:02
带小三产检后续:女生长的很美,其航空公司遭围攻,男子职业不保

带小三产检后续:女生长的很美,其航空公司遭围攻,男子职业不保

艳儿说电影
2025-11-05 07:41:53
蒋军司令起义,见解放军将领太年轻,脸色大变:你们不讲信用!

蒋军司令起义,见解放军将领太年轻,脸色大变:你们不讲信用!

大运河时空
2025-11-03 21:40:03
记者:灰熊和鹈鹕被认为是最可能搬到西雅图和拉斯维加斯的球队

记者:灰熊和鹈鹕被认为是最可能搬到西雅图和拉斯维加斯的球队

懂球帝
2025-11-05 08:13:26
中美呼吁立即撤侨,中资遭针对性袭击,美俄欧再次得到血泪教训

中美呼吁立即撤侨,中资遭针对性袭击,美俄欧再次得到血泪教训

古事寻踪记
2025-11-05 07:46:38
国资委:贯彻“应给尽给、能给尽给”的政策导向 持续支持中央企业优化科技创新机制

国资委:贯彻“应给尽给、能给尽给”的政策导向 持续支持中央企业优化科技创新机制

科创板日报
2025-11-04 12:54:04
小S大女儿Elly晒自拍照,穿抹胸短裙,身材火辣,网友:像小S

小S大女儿Elly晒自拍照,穿抹胸短裙,身材火辣,网友:像小S

艳儿说电影
2025-11-05 07:40:25
陈锦鸿也没想到,那个被医生诊断智力问题的儿子,如今活成了这样

陈锦鸿也没想到,那个被医生诊断智力问题的儿子,如今活成了这样

科学发掘
2025-11-03 13:46:43
上海拆迁补偿刷新记录...

上海拆迁补偿刷新记录...

新浪财经
2025-11-05 00:17:26
49+24!中国男篮最强双塔!全运会第一惨案诞生

49+24!中国男篮最强双塔!全运会第一惨案诞生

篮球实战宝典
2025-11-04 21:01:40
巴黎世家3.6万的一分裤长这样!衣服已经颠到让人怀疑人生

巴黎世家3.6万的一分裤长这样!衣服已经颠到让人怀疑人生

80后房车生活
2025-09-28 23:27:33
2025-11-05 09:04:49
荣亭小吏
荣亭小吏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2349文章数 76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军事要闻

美国“福特”号航母驶往加勒比海

头条要闻

郑丽文:让唾弃民进党力量重新汇集 取得2028选举胜利

头条要闻

郑丽文:让唾弃民进党力量重新汇集 取得2028选举胜利

体育要闻

27岁热刺门将,夺冠后退役当导演

娱乐要闻

爸爸去哪儿6孩子现状,个个不同

财经要闻

飞天跌破1700元 茅台迎来最不确定的冬天

科技要闻

亚马逊发函叫停:AI替你购物,平台有权阻止吗

汽车要闻

把海岸诗意织进日常 法拉利Amalfi重塑超跑生活方式

态度原创

艺术
本地
家居
亲子
公开课

艺术要闻

Amber Lia-Kloppel:当代美国具象画家

本地新闻

秋颜悦色 | 在榆中,秋天是一场盛大的视觉交响

家居要闻

年轻态度 功能舒适兼备

亲子要闻

跟着奶奶长大的孩子,骨子里都有这4个特点,还挺明显的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