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在纽约举行的联合国大会关于古巴议题的专门会议上,一场意外爆发的外交摩擦迅速吸引了国际社会的广泛注视。
2. 美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在发言中严厉批评古巴政府“资助极端组织”并称其为“压迫性政权”,然而这一表态立刻激起古巴外长罗德里格斯的现场驳斥。
3. 罗德里格斯随即举起手提出程序性质疑,指出美方言论严重偏离会议主题,且无视既定议程安排,现场气氛刹那间由礼节性的外交对话转变为高度紧张的对抗局面。
4. 此次交锋所折射出的深层矛盾,远不止于语言层面的冲突。
5. 数十年来,美国对古巴实施的经济、贸易与金融封锁不仅是一项长期战略手段,更逐渐演化为其对外政策中的象征性姿态;而古巴方面则持续将此视为违反国际法准则、侵犯国家主权的“系统性制裁”。
6. 当会议本应聚焦于“封锁带来的人道后果及解除必要性”时,美国代表却突然转向指控古巴“支持恐怖主义活动”,此举直接导致讨论重心发生偏移,原定议程被强行打断。
外媒报道截图
7.
外媒报道截图
8. 同期发布的古巴外交部官方文件显示,自2024年3月至2025年2月期间,因美国封锁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累计达75.56亿美元,相较上一统计周期激增49%。
9. 这场公开争执清晰揭示:一旦多边平台沦为政治表演的舞台,实质性议题便极易被边缘化,讨论的核心也从客观事实滑向权力博弈与话语主导权的争夺。
话语权战争背后的各方算盘
10. 谈及美古之间的这场纷争,并非一时情绪的产物,而是根植于数十年的地缘政治积怨。
11. 自1962年美国启动全面封锁以来,两国关系始终处于对立状态,据古巴统计,至今已造成超过1706亿美元的经济损失。
12. 仅在2024年3月至2025年2月这十二个月中,损失金额就攀升至75.56亿美元,同比上升49%,数字触目惊心。
13. 如此沉重的代价,也解释了为何古巴每年都会借助联合国讲台积极争取全球声援。
14. 美国并未被动应对,在大会前夕即展开密集外交运作,试图游说部分国家调整立场,避免在相关决议投票中支持结束封锁。
15. 尽管如此,在2025年10月29日举行的表决中,仍有165个国家明确支持终止封锁,反对者仅有7国,另有12国选择弃权。
16. 华尔兹作为美方代表,此前曾多次公开质疑联合国“背离根本职责”,此类言论意在重塑美国在全球治理中的主导地位;而古巴自1992年起,几乎每年都推动类似决议通过,且屡获压倒性支持。
17. 此次会场内的激烈对峙,实则是美古持久角力的一次集中体现。
![]()
外媒报道截图
18. 美国长期以“支持恐怖主义”为由将古巴列入特别名单,但哈瓦那方面始终坚持否认,并强调这是为其单边制裁提供合法外衣的政治托词。
19. 在国际舞台上,绝大多数国家均对美国的做法表示质疑,普遍认为其行为违背了联合国宪章精神和国际法基本原则。
20. 罗德里格斯的果断反击,不仅是捍卫本国尊严的行动,更是对多边机制平等原则的坚定维护。
![]()
21. 联合国设立初衷即是各国平等协商、共商全球事务的平台,不应成为某一强国推行意志的工具。
22. 客观来看,美国对古巴的现行政策已显陈旧,历经半个多世纪,封锁非但未能实现预期目标,反而促使古巴赢得更多发展中国家的道义支持。
23. 归根结底,真正的外交较量不在于言辞的激烈程度,而在于是否占据道义高地;若一味坚持单边施压,美国或将面临日益加剧的国际孤立风险。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