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格拉底说,
当面对时尚的罪恶,都不能激起你的愤怒时,
这不是成熟,稳重,这是麻木和苍老。
今天的文章从一条不起眼的新闻说起,事情来自华商报大风新闻的报道。江西宜春丰城市的蔡先生今年64岁,1994年10月,他在当地镇上做餐饮生意,某天村干部来到店里,让他交纳200元养老保险费。
![]()
村干部说,如果不交这个钱,他们就坐在餐馆里不走了。蔡先生没辙,拿出两张百元大钞给了对方,随后他收到一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缴费手册,也就是俗称的“老农保”。
按照手册上的内容显示,蔡先生从2021年11月开始就可以领取养老金了。2024年9月,他满心期待跑去领养老金,结果却被告知这个养老金取消了,领不到了。
当地像他这样缴纳200元养老保险费的人还有很多,无一例外全都领不到养老金。经过投诉后当地镇里负责人给他打去电话,说这个确实取消了,但问到有没有相关文件、什么时候取消的,这个负责人马上挂断电话。
蔡先生只是朴实,并不是傻。在1994年,这200块钱可能是一个家庭几个月甚至是一年积攒下来的积蓄,也可能是一大家子几个月的生活开支,这笔钱不明不白就这样没了,放身上都不好受,于是蔡先生又带着缴费凭证去查询退款情况。
![]()
在采访中,社保部门的相关人士说,蔡先生可以要求镇里社保部门退还那200元并支付相应利息。
看到这也许有人会说,人家能做的也都做了,这还有什么不满意的?对于这种人,只能说他们所受的苦难都是应得的。
30年前的200元,和如今的200元能相比吗?这些钱用了整整30年,结果就像什么没生过一样,一声不吭。自己违约在先,结果还得别人主动要求退本金,如果不是别人发现,恐怕还想蒙混过关。
即使别人发现了也无妨,大不了原路返回。可反过来,如果你借了200元用30年,最后还违约了,恐怕就不是原路返回这么简单了。
说缴纳的时候,你不交都不行,不交就赖在那里不走;说退的时候,就如同儿戏一般。
以前读书时,看到孔子说的“巧言令色,鲜矣仁”,总是不明白其中意思,现在写着写着,居然豁然开朗。
原来说的就是,那些花言巧语和矫揉造作的人,基本上没什么道德。
信任是种美德,但在怀疑面前,它变得脆弱。
当你怀疑一个人时,他在你心里就已经不保真了。怀疑一旦产生,罪名就已然成立,不管对方做什么都会被怀疑。
到这里,想起今年8月底的一起新闻。一位名叫粟培的农民在1996年和妻子办理结婚登记时,被要求缴纳200元购买一份养老保险,不交钱就不给登记结婚。
![]()
当时工作人员说,只要买了这个保险,60岁后就能领养老金。虽然200元在那个年代是笔巨款,但为了结婚他还是交了。
一晃近30年过去,当他准备如约去领养老金时,工作人员却说系统里没他的档案。哪怕白纸黑字还有盖着公章的红本子,但还是被告知:
“兑现不了,只能给你退200元本金。”“那个时候的200元,只能按照200元退,你不能说退2千2万。”
再来到哈尔滨的吴先生身上,1995年他在登记结婚时,同样被要求买保险,不过保险名称叫“婚龄保险”,同样是花了200元,同样盖着公章。
![]()
按照约定,他今年5月就能拿到1960元的保险收益,可结果却如出一辙,同样是拿不到。200元放在那整整等了30年,结果到头来就连这微乎其微的1960元都不愿兑现。
在被像皮球一般四处踢来踢去后,吴先生最终被告知,只能拿到400元。可问题是,沙漠里的一瓶水和家里的一瓶水,那能等价吗?
当年的交出去的巨款,花了整整30年的等待,最后换来的却是一张空头支票。采访中,吴先生说了这样一句话:
“我们有证,证上也明确写着1960元,现在却只能拿400元,他们的这种行为既不公平,也不守信啊!”
世间最昂贵的浪费,往往不是因为铺张,而是因为丧失的信任。
这件事说好听点叫不认账,说难听点就是没有契约精神。
没有契约精神,意味着背信弃义,不守规则,随时可以翻脸不认人。
最后,想起尼采的一句话:
“我感到难过,不是因为你欺骗了我,而是因为我再也不能相信你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