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时郑大一附院都不给看了,您给看好了,哈哈...”
河南杞县的霍阿姨说着就笑了起来,声音爽朗。这句话听着轻松,可只有她和家人知道,这背后经历了什么。就在三个月前,她连从沙发上坐起来的力气都没有。
![]()
一场被误认的“感冒”
今年1月,69岁的霍阿姨突然开始咳嗽、低烧。起初以为是普通感冒,在老家诊所开了药,但反反复复总不见好。整个春节,她都在时好时坏的发烧中度过。
直到3月下旬,在家人再三催促下,她才到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检查。CT结果显示:左肺占位,胸膜黏连。医生严肃地告诉她:“左肺有占位,得赶紧住院。”
一家人立刻转往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4月初,霍阿姨接受了“左肺癌根治术+胸膜黏连烙断术”。术后病理报告显示:左肺上叶低分化腺癌。
![]()
手术虽然完成了,但身体的考验才刚刚开始。出院后,霍阿姨左侧胸背部的引流口一直无法愈合,身体虚弱得厉害:气短、乏力、吃不下饭、睡不安稳。更让人担心的是,5月10日复查CT发现:右肺上叶出现磨玻璃样结节,纵膈及左肺门有多发增大淋巴结。
医生建议做基因检测后服用靶向药,但霍阿姨的儿子看着母亲虚弱的状态,心里直打鼓:“我妈身体这么差,我怕靶向药的副作用她承受不住。”
特殊的诊室一幕:躺在沙发上把脉
“亲戚推荐的,说你们这儿有治好的病例,我们马上就来了!”2025年5月19日,刚出院没几天的霍阿姨在儿子陪伴下,来到了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袁希福老中医的诊室。
![]()
当时的霍阿姨虚弱到连坐起来的力气都没有,只能躺在诊室的沙发上。护士见状,赶紧拿来小被子给她盖上。
袁希福院长了解情况后,没有要求她勉强坐起,而是走到沙发前,俯下身来为她把脉问诊。这个特别的看诊场景,让在场的家人都印象深刻。
两个月的变化:从卧床到报喜
“感觉比之前好多了!”2025年6月5日,霍阿姨第二次来到诊室时,已经能自己走进来了。要知道,半个月前她还只能躺着。
她指着胸背部告诉袁院长:“引流口已经结痂了,就是还没完全脱落...”儿子在旁边忍不住补充,语气里透着欣喜:“我妈精神好多了,脸上也有血色了!上次来的时候,连坐都坐不住啊!”
![]()
7月23日,霍阿姨去医院复查,CT结果显示:原来右肺6.6x6.4mm的磨玻璃样结节缩小到6x5mm;之前的少量胸水不见了;纵膈内肿大淋巴结也消失了。
这样的变化让全家人都松了一口气。从初次问诊算起,才过去了两个月时间。第二天,霍阿姨和儿子就带着检查报告再次来到袁希福院长的诊室。他们翻看着片子,聊起确诊时的艰难,手术后的煎熬,以及这两个月来的变化...
想了解更多后续情况,欢迎关注我们,我们将持续分享这些真实而温暖的治疗故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