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韩国那边动静不小,韩联社直接放出消息说,他们号称“最强导弹”的玄武-5要在今年年内完成实战部署。
这导弹还被吹成是“大规模惩戒报复作战计划”的关键武器,听着挺唬人。
![]()
但扒开数据一看,里面的门道可不少,不光射程一会儿长一会儿短,连技术来源都透着一股子“借来的”味道。
300公里到3000公里,全看载荷怎么减
说起玄武-5的射程,那可真是把“灵活”俩字玩到了极致,按韩联社给的数据,这导弹长16米,直径1米6,重量超过30吨,标准配置下携带8吨载荷时,射程只有300公里,妥妥的短程弹道导弹。
可韩国偏偏不承认,非要把它往“最强”上靠,还琢磨出了“减载荷增射程”的法子。
要是把载荷降到2吨,射程一下子就蹦到800公里,更离谱的是,要是完全不带载荷,射程能突破3000公里,这就够着中程弹道导弹的门槛了。
![]()
但问题来了,导弹不带载荷,飞3000公里过去干什么,总不能是去“旅游”吧?
说白了,这种“极限操作”更像是韩国在刻意刷数据,想在面子上不输周边国家。
要知道,之前韩国的导弹发展一直被“韩美导弹指南”捆着,1979年这协议一签,40多年里韩国导弹射程上限就没超过180公里,弹头载荷还不能超500公斤。
跟北边动不动就射程1万公里的导弹比,那差距可不是一星半点。
后来韩国一次次找美国谈判,2001年射程才提到300公里,2012年到800公里,直到2020年这指南被废除,韩国才算拿到导弹研发的“完全主权”,玄武系列才开始“爆发式”发展。
从玄武一的300公里,到玄武二的500公里,再到玄武2B、2C的800公里,一步步走到玄武-5,韩国确实在往前赶,但这“忽长忽短”的射程,还是暴露了它底子薄的问题。
![]()
就拿半岛战场来说,玄武-5携带8吨载荷时300公里的射程,覆盖北边的军事指挥中心、后勤枢纽倒是够了。
韩媒还吹“一枚能把山头从地图上抹去”,这话水分多大咱先不说,可要是真遇到需要远距离打击的情况,要么减载荷牺牲威力,要么射程不够只能干着急。
而且30吨的重量摆在那,跟它那几百公里的射程比,体型实在太臃肿,机动性差不说,搞不好还会出现“射程没算准,炸到自己人”的尴尬情况。
苏联专家称“圣诞老人”,乌克兰人才是关键
韩国能在短时间内搞出玄武-5这样的导弹,很多人都好奇它的技术到底从哪来。
毕竟美国对导弹核心技术卡得严,韩国自己在大推力火箭发动机、重型弹头载入这些关键领域,之前一直有瓶颈。
![]()
但扒一扒历史就会发现,韩国其实是捡了个“大便宜”,靠招揽苏联解体后的军工人才,才跨过了技术难关。
上世纪90年代苏联解体,大量军工人才丢了工作,每个月只能领点低保,连吃饭都成问题。
这时候各国都盯着这块“肥肉”,美国搞了“过度腾飞秘密计划”,挖走了包括苏-27战斗机设计师格罗琴科在内的不少人。
我们也启动了“双引工程”,吸引了航空、舰船领域的人才,而韩国仗着当时经济实力强,出手更阔绰,招揽的人数甚至超过了美国,而且大部分都是来自乌克兰的“硬核人才”。
![]()
这些人才主要来自乌克兰的南方设计局和南方机械制造厂,这两家可是苏联洲际弹道导弹和太空运载火箭的核心单位,像大名鼎鼎的SS-18导弹就是他们的手笔。
根据韩国《周刊朝鲜》披露的消息,从90年代末到2022年,不断有苏联导弹专家以“技术顾问”的身份,通过官方或非官方渠道秘密跑到韩国,被韩国国防科学研究所(ADD)聘用。
这些专家带来了大型火箭发动机设计、弹头防热材料、飞行姿态控制等关键技术,ADD甚至直言“他们就像圣诞老人,带来了我们梦寐以求的技术图纸和捷径”。
虽然韩国官方从来没正式承认过这种合作,但从玄武-5的技术特征上就能看出端倪。
比如它的发动机分段设计、尾喷技术,都隐约有苏联重型火箭技术的影子。
![]()
正是靠这些专家带来的技术,韩国才在大直径固体火箭燃料发动机领域实现突破,而这恰恰是玄武-5能承受数吨载荷的基础。
要是没有这些“外来的和尚”,韩国想在短短十几年里从射程300公里的导弹,跳到能携带8吨载荷的玄武-5,几乎是不可能的事。
不过靠“引进人才”搞技术也有隐患,这些专家带来的技术大多是苏联时期的,虽然能解燃眉之急,但后续的升级改进还得靠韩国自己。
而且美国也不会真的放任韩国掌握完全独立的导弹技术,说不定暗地里还在卡脖子。
现在玄武-5看着挺唬人,可要是后续技术跟不上,很可能会陷入“出道即巅峰”的困境。
“斩首除根”喊得响,实际就是“大号火箭弹”
韩国对玄武-5的定位很高,说它是“韩国型三轴体系”里的关键武器。
![]()
一旦发现敌方有使用核武器或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迹象,就用它来“先行摧毁敌方领导核心及战略设施”,执行“斩首”“除根”任务。
这话听着杀气腾腾,但在我们看来,这玄武-5顶多就是个“大号火箭弹”,真要说到实战能力,还有不少漏洞。
先看它的两个子型号,玄武-5A是高爆战斗部版本,携带8吨载荷时射程300公里,韩媒吹它威力大,可8吨高爆战斗部的杀伤范围虽然不小,但想精准打击“领导核心设施”,还得看制导精度。
韩国在制导控制方面确实有积累,可跟中美俄这些大国的导弹比,精度还是差了一截。
而且300公里的射程,意味着发射点离前线很近,很容易被敌方提前发现并摧毁,生存能力堪忧。
另一个型号玄武-5B是钻地版本,携带3吨钻地弹头,射程能到500公里,号称钻地能力能媲美美国的GBU-28“堡垒粉碎者”。
![]()
钻地弹靠的是高空俯冲的动能贯穿防护层,可玄武-5B的速度和弹头强度到底够不够?
美国GBU-28经过了多次实战验证,而玄武-5B只进行过几次试射,没经过实战检验,所谓的“钻地能力”到底是真是假,谁也说不准。
再看它的部署和后续发展,韩国说今年年内完成实战部署,目前整合进了“杀伤链系统”。
可这系统的协同能力怎么样,导弹的储存、运输、发射流程是否顺畅,这些都是影响实战效果的关键。
而且韩国还在琢磨玄武-5的反舰型号(ASBM)和潜射型号(SLBM),反舰型号要换导引头和弹头。
潜射型号要解决小型化问题,可玄武-5,30吨的重量摆在那,小型化难度极大,潜射型号很可能只是“画饼”。
![]()
更重要的是,半岛局势复杂,一旦真的发生冲突,韩国想靠玄武-5“先发制人”,根本不现实。
北边的导弹技术也在发展,而且有足够的反击能力,玄武-5刚发射出去,很可能就会遭到报复。
韩国把玄武-5吹成“杀手锏”,更多是想在心理上威慑对手,同时给国内民众“安全感”,可实际战斗力,远没它喊得那么厉害。
说到底,玄武-5的出现,是韩国想摆脱美国控制、提升自身军事地位的尝试。
但从射程、技术到实战能力,它都存在明显短板,今年年内部署后,顶多是韩国在半岛博弈中多了一张“牌”,但想靠它改变地区力量平衡,还差得远。
![]()
我们作为旁观者,看看热闹就行,真没必要把这“大号火箭弹”当回事。
参考资料:
1、2025-10-18 环球网 弹头重量达8吨,韩国“怪物导弹”将投入实战部署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