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冬季还在“趁热吃”?这个习惯要变变

0
分享至

“趁热吃”,这句在饭桌上常常听到的温馨话语,如今却被健康研究敲响了警钟。有研究指出,长期食用温度超过54℃的食物,可能会悄然增加患食道癌的风险,这一警示对于我国这个食道癌发病率较高的国家而言,尤为关键。

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已明确将高于65℃的食物及饮品列为潜在致癌物,这意味着我们习以为常的饮食高温偏好,或许正不知不觉地将自己置于疾病的威胁之下。

西安市61岁的李奶奶一直热衷于食用热烫食物,偶尔出现的咽部及胸骨后不适,并未引起她的重视,饮食习惯也未改变。直到10余天前,一碗热烫饺子引发了胸骨后烧灼感伴吞咽不畅和食欲欠佳等症状,李奶奶这才急忙前往西安市红会医院消化内科就诊。

胃镜检查显示李奶奶的食管表面凹凸不平,血管结构紊乱,病理活检证实为食道癌。令人惋惜的是,由于病灶发现较晚,李奶奶已错失内镜下治疗的机会,只能接受外科手术治疗,为“趁热吃”的习惯付出了沉重代价。

西安市红会医院消化内科主任韩霜介绍,从医学原理上讲,人体食管黏膜虽具备一定的温度耐受能力,但并非毫无极限。当食物温度超过65℃,如热茶、热汤、热粥等,食管黏膜会遭受直接烫伤。偶尔的烫伤,黏膜尚可勉强自我修复,但频繁“趁热吃”,则会使食管黏膜陷入“受伤-修复-再受伤”的恶性循环,为食道癌的发生创造条件。韩霜说,相关研究数据显示,54℃的热刺激会激活促癌通路,推动食道癌的发生发展;长期饮用超过60℃茶饮的人群,患食道癌的风险更是会增加41%。

然而,食道癌的诱发因素并非仅仅局限于食物温度。韩霜提醒,长期吸烟、酗酒也是重要的致病因素,烟草中的尼古丁、焦油以及酒精,都会对食管黏膜产生刺激与损害,与热损伤形成协同作用,加速病情发展。此外,长期食用腌制、霉变食物,其中所含的大量亚硝酸盐、黄曲霉毒素等致癌物质,同样为食道癌的发生埋下了隐患。

尤其冬季,很多人喜欢“趁热吃”,为有效降低食道癌的发病风险,韩霜建议大家改变“趁热吃”的习惯。在日常饮食中,等待食物冷却至40-50℃左右再食用,既能享受美食口感,又可保护食管黏膜免受高温伤害。同时,应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戒烟限酒,减少腌制、霉变食物的摄入,增加新鲜蔬菜水果的摄取量,全方位维护食管黏膜健康,提升身体整体免疫力,远离食道癌的潜在威胁,守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生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福建舰已挂满旗,央视、中船疯狂暗示,服役时间兴许就是今天了?

福建舰已挂满旗,央视、中船疯狂暗示,服役时间兴许就是今天了?

啸鹰评
2025-11-05 18:18:06
江西纪委:62岁柏林被查

江西纪委:62岁柏林被查

鲁中晨报
2025-11-05 13:07:01
大型特级建工集团破产!

大型特级建工集团破产!

新浪财经
2025-11-04 20:59:50
被谢贤养了12年,用青春换来2000万的Coco,已经走上了另一条道路

被谢贤养了12年,用青春换来2000万的Coco,已经走上了另一条道路

妙知
2025-11-05 15:19:50
林徽因中年照疯传:哪是女神,是硬骨头!

林徽因中年照疯传:哪是女神,是硬骨头!

手工制作阿歼
2025-11-05 08:46:00
爸爸去哪儿6个孩子现状:有人进国家队,有人出家,有人出国断联

爸爸去哪儿6个孩子现状:有人进国家队,有人出家,有人出国断联

观察鉴娱
2025-11-04 09:35:35
饿了么,改名

饿了么,改名

中国新闻周刊
2025-11-04 20:09:04
河北原副市长被逮捕,是河北人熟悉的他

河北原副市长被逮捕,是河北人熟悉的他

新牛城
2025-11-05 19:33:49
省级老同志赴郑州航空港区参观调研

省级老同志赴郑州航空港区参观调研

政知新媒体
2025-11-05 14:51:57
美专家:当美军第一波导弹干掉中国航母或两栖舰后,希望中国退让

美专家:当美军第一波导弹干掉中国航母或两栖舰后,希望中国退让

阵匠
2025-08-02 09:16:14
郑主席反击得漂亮!3天内挖掉朱立伦埋的雷,侯友宜成最大刺头

郑主席反击得漂亮!3天内挖掉朱立伦埋的雷,侯友宜成最大刺头

知鉴明史
2025-11-04 19:45:40
WTT冠军赛:首位世界冠军出局!日本队遭首败,林昀儒苦战5局逆转

WTT冠军赛:首位世界冠军出局!日本队遭首败,林昀儒苦战5局逆转

全言作品
2025-11-05 19:28:31
蒋介石死后,无子女的宋美龄,靠啥在美国过了28年奢华生活?

蒋介石死后,无子女的宋美龄,靠啥在美国过了28年奢华生活?

牛马搞笑
2025-11-01 09:52:48
冷空气+台风“双重夹击”!广西将有大雨或暴雨

冷空气+台风“双重夹击”!广西将有大雨或暴雨

鲁中晨报
2025-11-05 16:19:02
欧冠封神之战!22岁小将锁死皇马巨星:6万人鼓掌 官方MVP

欧冠封神之战!22岁小将锁死皇马巨星:6万人鼓掌 官方MVP

叶青足球世界
2025-11-05 09:02:58
石家庄事件后遗症!有网友发帖称今天站长开早会,说话态度好多了

石家庄事件后遗症!有网友发帖称今天站长开早会,说话态度好多了

火山诗话
2025-11-05 16:01:52
王家卫不戴墨镜的照片,原来是长这样的,平时基本都是戴墨镜

王家卫不戴墨镜的照片,原来是长这样的,平时基本都是戴墨镜

手工制作阿歼
2025-11-05 13:44:19
一位72岁靠运送垃圾为生的老人,却在租住的简陋地下室里,研究哥德巴赫猜想!完全是“竞赛级别”

一位72岁靠运送垃圾为生的老人,却在租住的简陋地下室里,研究哥德巴赫猜想!完全是“竞赛级别”

观威海
2025-11-04 09:58:04
美国民主党在三场竞争最为激烈的地方选举中“大获全胜”,特朗普回应

美国民主党在三场竞争最为激烈的地方选举中“大获全胜”,特朗普回应

环球网资讯
2025-11-05 13:39:27
秦雯编剧电视剧被央视撤档,此前王家卫秦雯私密录音曝光惹争议

秦雯编剧电视剧被央视撤档,此前王家卫秦雯私密录音曝光惹争议

鲁中晨报
2025-11-05 11:31:09
2025-11-05 21:28:49
健康导刊
健康导刊
传播医学知识,倡导健康生活
77文章数 0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健康要闻

超声探头会加重受伤情况吗?

头条要闻

神二十推迟返回 专家:厘米级空间碎片可致航天器损坏

头条要闻

神二十推迟返回 专家:厘米级空间碎片可致航天器损坏

体育要闻

赢下皇马,会是利物浦的转折点吗?

娱乐要闻

港星林尚武突发心脏病去世

财经要闻

事关加快建设金融强国 中央金融办发声

科技要闻

大转弯!特朗普再提名马斯克盟友任NASA局长

汽车要闻

智己LS9入局"9系"混战 全尺寸SUV市场迎来新变量

态度原创

教育
健康
数码
游戏
公开课

教育要闻

“科学追光计划”边疆行第六站落地海南海口市琼山华侨中学。

超声探头会加重受伤情况吗?

数码要闻

华为智慧屏 MateTV 系列灵犀手写笔参数公布,需用 7 号碱性电池

实体游戏碳强度超数字版百倍!多用掌机可降低碳排放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