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前,一道刺目的白光划过广岛天际,数万人在瞬间化为青烟。然而今日的日本,却将这场本应铭刻历史教训的灾难,扭曲成了一场精心编排的"悲情秀"。2025年8月6日,广岛"和平纪念公园"内,日本首相石破茂高举"无核三原则"的旗帜,广岛市长松井一实呼吁"传承和平",联合国副秘书长中满泉(日本籍)声讨核武器——三者的演说如出一辙地回避了核心问题:谁投下了原子弹?为何而投?
![]()
被精心设计的"集体失忆"
仪式上,一名叫佐佐木的广岛男孩用英语向外国游客讲述"曾祖母遭核辐射"的故事,结尾时天真地表示要"销毁所有武器"。但没人告诉他,他的曾祖母可能曾为日军缝制军服,或在1937年举着灯笼庆祝南京大屠杀。这场表演的剧本早有模板:2016年广岛G7外长会上,安倍晋三特意安排奥巴马访问核爆纪念馆,却绝口不提珍珠港;2023年岸田文雄在广岛接待泽连斯基时,大谈"和平"却回避乌克兰收到的日本二战军火。
日本政客深谙"悲情营销"之道。广岛核爆后第二天,日本政府竟对外宣称是"陨石撞击",直到长崎再遭轰炸才被迫承认事实。这种扭曲的叙事传统延续至今:2024年日本文部省新版教科书将核爆称为"无差别屠杀",却将南京大屠杀描述为"事件死亡人数存在争议"。
![]()
"小男孩"的正义审判
1945年8月6日8时15分,美军B-29轰炸机投下代号"小男孩"的原子弹。6000度高温将广岛市中心7.4万人直接气化,消防水池沸腾煮死逃生者,女子商学院学生身上的水泡大如足球。但鲜少有人提及:广岛是日本陆军大本营,负责指挥侵华战争的"中国派遣军"司令部便设于此。1937年12月,广岛市民曾提灯游行庆祝南京陷落;1945年时,该城囤积着足够百万日军作战半年的物资。
更讽刺的是,日本在挨第一颗原子弹后仍拒绝投降,直至8月9日"胖子"摧毁长崎、苏联对日宣战,才在10日通过瑞士发出投降照会。美国原计划8月19日投下第三颗原子弹"大艺术家",目标锁定京都或小仓——若非日本及时屈服,其"悲情史"恐怕要多几个章节。
中国人为何"哈哈哈"?
1945年8月10日的《大公报》号外标题酣畅淋漓:《哈哈哈 日本人吃原子弹啦》。重庆市民抢购报纸,茶馆里的欢呼声震碎茶碗。这种情绪背后,是3500万中国军民的血债:南京大屠杀遇难者尸体可填满45个广岛核爆中心区;731部队活体实验受害者数量相当于10个长崎核爆死亡人数。
日本至今仍在偷换概念。2025年7月,参议员佐谷公开主张"日本拥核",获得数万网民支持;同年8月,日本防卫白皮书却指责中国核武"不透明"。这种双标暴露其真实意图:借"反核"之名行扩军之实。靖国神社仍供奉着14名甲级战犯,自民党修宪草案已删除"放弃战争"条款,海上自卫队正将"出云号"改装为可搭载F-35B的航母——这些行动与他们在广岛朗诵的"和平誓言"形成荒诞对比。
![]()
警惕"核爆叙事"的历史篡改
日本外务省每年投入数十亿日元在全球推广"核爆记忆"。广岛和平纪念馆的展陈刻意模糊时间线,使参观者误以为核爆是"战争开端"而非"终结信号"。这种叙事正在渗透中国:某知名视频平台上,"广岛核爆幸存者访谈"的弹幕中频繁出现"平民无辜"的言论,却鲜有人追问——谁让广岛成为军事目标?谁把竹枪发给妇女儿童准备"本土决战"?
真正的历史无法切割。当日本政客在广岛擦拭眼泪时,其海上保安厅的巡逻艇正冲撞中国台湾省渔船;当联合国日本籍高官呼吁"无核世界"时,日本却囤积着全球第三的武器级钚储量。记忆若被消毒,教训必然变质。中国人可以理解广岛平民的个体苦难,但绝不能接受将侵略者与受害者混为一谈的话术——因为在那道白光降临前,日本已用刺刀和细菌,给亚洲人民带来了更漫长的黑夜。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