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栏目介绍
为进一步弘扬科学精神,加大群众科普宣传力度,花都区科学技术协会联合花都区融媒体中心在本微信公众号开设“每周科普”专栏。
专栏将围绕花都区科普宣传工作重点,通过定期发布优秀科普作品,以科学实用、及时高效、通俗易懂为目标,普及科学知识,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广大群众科学文化素质。
第363期
10月29日是第20个世界卒中日。卒中俗称“中风”,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是我国成年人致死、致残的首要原因,每年新发病例约330万人,成年人脑卒中的患病风险接近40%。
记住“中风120”口诀
近日,国家卫健委发布2025年世界卒中日宣传要点,强调:记住“中风120”口诀,尽早识别是关键。
“1”代表“看到1张不对称的脸”;
“2”代表“2只手臂是否出现单侧无力”;
“0”代表“聆听讲话是否清晰”。
如果自己或他人突然出现以上任何一种症状,则有可能是卒中,要立刻拨打急救电话120。建议不要自行驾车或由家人送往医院,救护车可以提供院前急救,并将患者直接送往距离最近的具备卒中救治能力的医院。
治疗方法主要包括静脉溶栓和动脉取栓,静脉溶栓通常在发病4.5小时内进行,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急性期疗法。
专家提醒,卒中发生后,救治越早,大脑损伤越小,康复希望越大。卒中可能导致偏瘫、失语、吞咽困难、认知障碍等后遗症,康复治疗的最佳时间是发病后3个月以内。在生命体征稳定和病情无进展情况下,卒中患者应尽早开展康复治疗。
![]()
年轻人脑卒中发病率
呈明显上升趋势
很多人认为脑卒中是老年病,但是近些年经常能看到年轻人发病的案例。为什么年纪轻轻也会患脑卒中?
医学上把发病年龄在18至45岁的脑卒中称为青年卒中。近年来,其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全球范围内,青年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率在过去十年间增加了40%。《中国脑卒中防治报告(2023)》数据显示,我国40岁及以上人群脑卒中现有患者达1242万。
![]()
北京安贞医院急诊危重症中心副主任贺晓楠介绍,久坐、肥胖、压力过大、熬夜以及吸烟,这些不良的生活习惯,是导致年轻人脑卒中的原因。
专家提醒:
年轻人应避免熬夜、久坐、高油高糖饮食,戒烟限酒,防止血管提前老化;
管控基础疾病:定期体检筛查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隐形风险;
警惕先天性脑血管畸形、先兆性偏头痛等诱发因素;
另外,女性长期服用避孕药或者是长期吸烟,会增加脑卒中的发生率。
![]()
脑卒中急救的常见误区包括:
“歇歇就好”,忽视轻微症状,错过4.5小时静脉溶栓、6小时动脉取栓的“黄金救治时间”;
“先吃药再就医”,卒中分为缺血性和出血性两类,不能盲目服用降压药或抗凝药;
“头晕忍忍就过”,拖延治疗会导致脑细胞持续死亡,增加致残致死风险。
秋冬如何预防脑卒中?
防寒保暖。在外出的时候根据气温来调节自己的穿衣,可以采用“洋葱式“穿衣法。特别要注意头部保暖,戴好围巾、帽子和手套,避免血压突然升高。
“洋葱式”穿衣法,即像洋葱一样层层叠加式穿搭,这样穿衣能在保证足够温暖的同时还方便穿脱,不至于着凉或出汗。
内层:排汗功能好的衣服;
中层:毛衣、绒衫等保暖性强的衣服;
最外层:防水、防风等材质的衣服。
健康饮食,戒烟戒酒。建议多摄入富含纤维、维生素的食物,减少高糖、高盐、高脂肪及加工食品的摄入;及时戒烟戒酒,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
定期参与体育活动。建议每周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或75分钟的高强度有氧运动,以促进血液循环、降低血栓形成风险,从而有效预防脑卒中。
保持规律作息。每晚保证7~9小时的充足睡眠,有助于身体恢复,并对调节内分泌平衡、减少压力激素分泌、维护心脑血管健康大有裨益。
规范用药。对于已经确诊的慢性病患者,应规范用药,把血压、血糖、血脂控制住。
综合:央视新闻 国家应急广播
编辑:花无缺
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旨在科普知识分享,如有侵权请联系小编删除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