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我最近看东西有点模糊,是不是手机看多了?”在眼科门诊,这样的对话每天都在发生。很多人并不知道,视力下降的背后,可能隐藏着一种常见的糖尿病并发症——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糖网”。更令人担忧的是,“糖网”往往不痛不痒,等患者察觉到视力问题时,病情可能已经发展到了一定阶段。
那么,一旦确诊“糖网”,应该如何科学应对?除了严格控制血糖,还有哪些治疗方式?今天我们就来系统地聊一聊。
![]()
一、“糖网”是如何发生的?
首先,来了解一下“糖网”是如何发生的?长期高血糖会损伤视网膜上的微小血管,导致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加、血液粘稠度升高、血小板聚集性增强,进而引发渗出、出血、微血管瘤,甚至新生血管生成。这些病变会逐步破坏视网膜结构,影响视力,严重时可能导致失明。但任何病变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在确诊之前,身体往往会发出一些警示信号。例如:
1.视物模糊:感觉眼前像隔着一层磨砂玻璃,看东西不清晰;
2.飞蚊症:眼前出现小黑点、细丝或蛛网状影子,随眼球转动而飘动;
3.视力波动:视力时好时坏,尤其在傍晚或光线不足时视物困难;
4.色觉异常:看东西时感觉颜色发暗、褪色或偏黄。
一旦出现以上任何一种症状,尤其是已被确诊为糖尿病的患者,务必引起重视,这可能是眼底微血管正在受损的征兆,应及时就医进行专业的眼底检查,做到早发现、早干预。
二、“糖网”的治疗方式有哪些?
“糖网”的治疗是一个系统工程,需根据病情阶段采取不同策略:
1.基础治疗:控制“三高”
(1)控血糖:日常需坚持饮食管理,并养成规律运动的习惯,以帮助身体提高胰岛素敏感性,平稳血糖。
(2)控血压:每日食盐摄入量不超过5克,注意酱油、咸菜等“隐形盐”,并配合多吃富钾食物。同时,避免情绪剧烈波动,保持心态平和,也有助于血压的稳定。
(3)调血脂:降低心血管风险和微血管损伤。重点是调整膳食结构,减少饱和脂肪和反式脂肪的摄入,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必要时,需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降脂药物。
2.生活方式干预:戒烟限酒、合理饮食、适度运动。此外,避免长时间用眼,每30分钟休息5分钟。
3.药物治疗:在控制“三高”的基础上,常需配合使用改善微循环的药物,以延缓病变进展、保护视力。
![]()
三、配合药物治疗,守护眼底健康
在“糖网”的药物治疗中,多贝斯OTC版羟苯磺酸钙胶囊就是常用于预防和辅助治疗的产品。它是一种微血管循环改善剂,具有三大作用:
1.修护血管:增强微血管壁韧性,减少渗漏和出血;
2.疏通血流:降低血液粘稠度,抑制血小板聚集,防止微血栓;
3.减轻水肿:促进视网膜积液吸收,缓解黄斑水肿。
服用方法也很简单,治疗初期(前2个月)每日3次,每次1粒,随餐服用;2个月后调整为每日2次,每次1粒,坚持服用效果更佳。
四、治疗“糖网”,关键在于“早”
“糖网”不是不治之症,但贵在早筛查、早诊断、早治疗。确诊糖尿病后,无论年龄大小,都应每年进行眼底检查。若已出现视物模糊、飞蚊症、视力波动等症状,更应尽快就医。
在控糖、控压、调脂的基础上,配合使用如多贝斯OTC版羟苯磺酸钙胶囊这类改善微循环的药物,能有效延缓病变发展,保护好视力,让“糖网”不再成为生活的阴影。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