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特朗普政府推进药品降价的背景下,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近日发布新政草案,通过简化临床试验要求、赋予所有获批生物类似药 “可互换” 资格等措施,加速这类药品的市场准入。此举旨在打破生物药专利到期后的价格垄断,缓解美国医疗支出压力,预计将使生物类似药的研发周期和成本双双减半。生物药支出占比过半 市场竞争严重不足
数据显示,生物药虽仅占美国处方量的 5%,却占据了全国药品支出的 51%。与欧洲相比,美国获批的生物类似药数量不足前者的一半,未来十年即将专利到期的品牌生物药中,仅 10% 有对应的生物类似药在研。
造成这一现状的核心原因是准入门槛过高。生物药源于细菌、酵母等活生物体,结构复杂导致仿制难度大。而 2007 年《生物制品价格竞争与创新法案》被制药行业游说修改后,生物类似药的审批流程变得冗长且昂贵。FDA 局长马蒂・马卡里直言,过去十年仅批准 76 种生物类似药,实际应有 200 至 300 种。
新政直击痛点 研发周期成本 “腰斩”
此次 FDA 推出的改革措施精准发力。最关键的变化是取消 “可互换” 资格所需的转换研究,所有获批生物类似药将自动获得该资格,意味着药剂师可直接用其替代高价原研药。
同时,新政大幅降低临床试验负担。马卡里透露,这将把生物类似药的上市周期从 5 至 8 年缩短至一半,平均研发成本也将减半。“这些繁琐要求曾让企业望而却步,现在我们要为创新扫清障碍。”
多方响应 药价改革仍待观察
生物类似药论坛执行董事朱莉安娜・里德对新政表示赞赏,称其及时应对了 “生物类似药缺口” 危机。她指出,若缺乏平价替代药,患者将被迫依赖高价原研药,加剧医疗可负担性危机。
这并非 FDA 首次向制药巨头 “开炮”。2018 年,前局长斯科特・戈特利布就曾谴责药企通过回扣、诉讼等手段限制生物类似药竞争的行为。
此次新政也与特朗普政府的 “最惠国待遇” 药品定价策略相呼应。目前辉瑞、阿斯利康等企业已同意为部分药品提供折扣,但对普通民众的实际减负效果仍有待检验。分析人士认为,生物类似药的普及将为美国药价降温提供新动力,但最终能否打破行业垄断,还需看后续执行力度与市场反应。
参考来源: https://www.fiercepharma.com/pharma/fda-aims-streamline-access-biosimilars-us
识别微信二维码,添加抗体圈小编,符合条件者即可加入抗体圈微信群!
请注明:姓名+研究方向!
本公众号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cbplib@163.com),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