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
在南通海门区三星镇地下29.4米深处
经过27小时连续不间断施工
新建上海至南京至合肥高速铁路
关键控制性工程
海门北站核心区基坑
最后一块底板顺利完成浇筑
![]()
标志着我国目前
最长超深超大基坑地下高铁站
核心区基坑底板实现“封底”
项目建设取得阶段性进展
![]()
海门北站由长江沿岸铁路集团江苏公司建设、沪杭客专公司建设管理,中铁一局项目部承建。
车站连续开挖长度达1.8公里,相当于8.5列CR400BF-Z型动车组首尾相连;最大开挖深度29.4米,相当于10层楼高度;总开挖土方量约148万立方米,围护结构采用1.2米地连墙加5道混凝土支撑。
其中核心区基坑长104米、宽166米,底板总面积1.7万平方米,厚度1.5米,共划分为16个区段浇筑,总混凝土方量约3.2万立方米,工程规模宏大、结构复杂、技术难度高,是目前国内最长的超深超大基坑地下高铁站。
![]()
为保障施工进度、控制安全风险,项目部加大资源投入,强化过程管控,组织拌合站与钢筋加工厂满负荷运转。自今年9月13日核心区基坑底板首个区段开始浇筑以来,仅用48天就完成全部底板施工。其间,混凝土日产量最高达3175方,钢筋日加工量突破597吨,日产值最高达1036万元。
海门北站地处富水粉土、粉砂和淤泥质粉质黏土地层,施工难度如同“豆腐块里修高铁”。建设中,车站基坑安全等级设为一级,围护结构深层最大水平位移不超过5厘米,地表沉降控制值不超过3厘米,变形控制要求极为严格,在此类地层中建造可通行时速350公里高铁列车的地下车站,国际上尚无先例。
面对挑战,项目团队依托数字化智能管控手段,创新应用智能可视化降水、基坑支撑伺服补偿与基坑自动监测三大系统;布设1105口疏干井,通过水位和流量自动化监测报警,实现分区可视化按需降水;设置2185个轴力和基坑监测点位构建实时采集、传输、分析和预警的全流程监控体系,有效抑制围护结构变形,实现潜在风险事前处置,确保工程安全质量全程可控。
![]()
海门北站采用两台六线站场布局,地下一层为换乘通道,地下二层为高铁站台层,地下三层预留地方城际轨道层,未来将成为集高铁、航空、城轨、地铁、公交、出租车等多种交通方式于一体的大型综合交通枢纽。
![]()
目前,海门北站总体工程已完成超过80%,核心区基坑底板实现“封底”,意味着海门北站主体结构进入快速推进阶段,后续将全面展开墙板柱施工,预计2026年3月底完成主体结构施工。
文字:南通报业全媒体记者 彭军君 通讯员张蓓 孙芹科 张乾兴
图片、视频:南通报业全媒体记者 许丛军
编辑:房亚楼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