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安伟 杨璐
10月11日,一张贴有拍摄于1955年的青春照片、盖着鲜红校印的毕业证明书,从河北张家口寄到了河南郑州。
![]()
一张贴有拍摄于1955年的青春照片、盖着鲜红校印的毕业证明书
当64岁的滕玉平收到这张贴有母亲杨志年轻时照片的毕业证明书时,不禁泪流满面。这张补办的67年前的毕业证明书,见证了一代人在烽火与和平之间的使命传承。
10天后,滕玉平与家人收获了更大的温暖。10月21日,来自河北北方学院的档案馆副馆长张志金和王士军老师、李海军老师一行三人,怀着崇敬的心情,从河北远道而来,专程寻访已故老校友、中国人民志愿军女护士杨志的故事。
![]()
![]()
PART.1
从学生到志愿军护士
杨志是重庆合川人,1950年,年仅16岁的她考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2军卫校,开启了她的军旅生涯。
![]()
1951年3月,加入中国共青团一周后,她便作为中国人民志愿军的一员,跨过鸭绿江,奔赴抗美援朝战场。
在烽火连天的朝鲜战场上,她曾参加上甘岭战役等战斗救死扶伤,用青春和热血践行了医者的使命与担当。
据相关资料记载,杨志和战友们在通风条件极差、充满血腥味和汗臭味的坑道手术室中,以顽强的意志和专业的护理技能,与时间赛跑,为抢救战士们的生命拼搏。
![]()
杨志(左四)与战友在朝鲜前线的留影
当时,面对美军燃烧弹造成的深度烧伤感染这一救治难题,杨志和战友们积极探索,创新出“磺胺粉+煮沸绷带”防感染方案。这一方案效果显著,被载入当时的《志愿军战伤救护规范》,为后续的伤员救治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1954年年底,杨志与战友回到祖国,在原河北省抚宁县人民医院从事护理工作。1955年,她考入河北北方学院的前身:张家口医士学校(即张家口医学院),重返课堂开启求学深造之路。
![]()
杨志的学生卡片
1958年,杨志毕业后被分配至原国家粮食部科研所工作。1961年,响应国家号召支援地方建设,她来到河南,在当时河南省粮食厅下属的卫生所从事医疗服务,从此扎根基层医疗一线,渐渐从护士转为全科医生,默默奉献数十载,直至退休。
PART.2
医疗一线默默奉献
10月21日,滕玉平在家中见到了来访的张志金一行三人,深情地向他们讲述了自己母亲杨志的生平事迹。
![]()
滕玉平讲述母亲杨志的生平事迹
当时杨志工作的卫生所包括她在内仅有四名医护人员,而服务范围涵盖当时河南省粮食厅的机关、家属院以及周边多个单位。
在那个医疗资源匮乏的年代,杨志一人肩负多项职责,既要接诊病人,又要打针、配药,成为居民心中的“健康守护神”。
![]()
杨志与爱人滕久有年轻时的留影
在滕玉平和哥哥弟弟三人的记忆中,母亲总是忙于治病救人,对他们的照顾很少。那怕正在吃饭,只要有人敲门喊“杨阿姨,我爸不舒服了”,她也会立刻放下碗筷,奔赴病人家中,半夜出诊更是常态。“我妈对待病人总是满面笑意,语气温和,对病人比对家人还要亲切。”滕玉平笑着说。
在那个医疗条件有限的年代,杨志用最朴素的方式治愈了无数人。
她曾悉心为胆囊炎患者李阿姨诊治,病情痊愈后多年未复发。如今九十多岁的李阿姨仍常对子女提起:“你们杨阿姨是个好大夫。”
机关幼儿园的老炊事员刘师傅曾因便秘前往卫生所求诊。杨志问清病情后,二话不说戴上手套,一点点帮他将大便抠出。
在粮食厅家属院长大的曲女士至今还记得,小时过敏休克,是杨志阿姨及时救治,才让她转危为安。如今曲女士已年过六旬,仍对这段往事记忆犹新。
“母亲告诉我,她后来能顺利从护士成为全科医生,得益于战地救护的经历,救死扶伤既要有革命精神,也要有专业本领。”滕玉平回忆道,母亲一生低调朴实,始终将荣誉深藏心底,邻居只知道她是一位热心的退休医生,但无人知晓她曾是上甘岭战场上的志愿军护士。甚至家中记载历史的一些老照片也被母亲锁在柜子中,很少拿出。但从母亲偶尔对孩子们的讲述和珍藏的旧物中,他们能感受到那段岁月的艰辛与母亲的勇敢。
![]()
杨志和丈夫滕久有的合影
“母亲常说,她不是什么英雄,她能活着回国,就很知足。”滕玉平回忆时眼含热泪,“她总感叹那些牺牲的烈士,‘他们从前线被抬下来时,衣服破成一条条,根本看不清是哪个部队的。他们还那么年轻’”。因为父母都曾是军人的缘故,滕玉平的哥哥、弟弟也都投身军旅,丈夫也出身军旅,家门口长年悬挂着“光荣之家”的牌匾。
2020年,杨志荣获“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纪念章。战火硝烟早已远去,但那些长眠异国的战友,那些并肩作战的日日夜夜,永远铭刻在她心中。
![]()
杨志向家人展示纪念品
PART.3
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
岁月流转,杨志老人的毕业证书不慎遗失。重新拥有一张证明自己接受正规医学教育经历的毕业证,成为老人晚年未了的愿望。
年逾九旬的老人于今年7月离世,老人未了的心愿就成为女儿滕玉平一直以来的心结。她思索再三后,2025年9月向原张家口医士学校、现河北北方学院档案馆拨通了电话。
![]()
杨志旧照
在河北北方学院档案中,工作人员找到了1955年护士专业104班的毕业生名册,学籍卡片上贴着青年杨志扎着双辫、眼神明亮的照片,成绩单和相关纸质档案依旧清晰。
尤为珍贵的是,滕玉平提供的一张老照片记录了1958年7月1日张家口医士学校升格为张家口医学院的历史瞬间。这些泛黄的影像,让年轻的学子与战场的护士身影重叠,勾勒出一代人的青春轨迹。
为完成这位令人尊敬的老校友的心愿,在河北北方学院档案馆馆长回娅冬的牵头下,学校特事特办,快速完成档案馆查证、教务处补办、校领导审批等多个环节。新颁发的毕业证明书上,贴着杨志1955年入学时朝气蓬勃的照片,盖着河北北方学院的公章,由现任校长彭学君签名,落款时间为2025年9月28日。这是一张补办的证书,也是一份及时的告慰。
“杨志在校期间谦虚低调,从不炫耀自己的战场经历,以至于同学和老师都不知道她曾经是一名志愿军护士。”10月21日,在滕玉平家中,王士军老师说。
寻访结束时,张志金将刻有百年校庆标识的纪念书签赠予家属,滕玉平则将老照片复印件回赠给母亲杨志的母校。
![]()
杨志(左一拿扇者)毕业留影
“她既是护士,也是战士。”河北北方学院相关负责人表示,“杨志的故事将在学校史册中永远闪亮。”
杨志一辈子深藏功与名,不愿把曾经在前线的经历讲述出来,但她却用女性特有的细腻与坚韧,诠释了志愿军精神的另一种模样,留下永不褪色的芬芳。
而这场跨越千里的寻访,不仅补全了一份档案,更连接了战火青春与和平年代。在泛黄照片与崭新证书之间,一种精神正在无声传递。
![]()
(本文图片均由受访者提供)
各位新老读者:
因为微信公众号文章推送规则的改变,导致很多粉丝无法第一时间接收到最新文章。为防丢失,建议您:
1.点开大河健康报(id:dhjkb999),点击右上方“三个点”(•••);
2.点击“设为星标”;
3.出现“黄色星标”后,以后文章都会第一时间发送到您的手机。
关注大河健康报,求医问药健康防治全知道。
动动小手,每个人做好自己的健康第一责任人。
温馨提醒:如您有需要,可进群咨询获取医药健康知识、健康管理、寻医问药等健康服务,扫码入群,获取最新信息↓↓
值班丨王丽娜
统筹丨安 伟
编辑丨刘广辉
版权声明
本文原创 转载请联系授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