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这是整个十月最值得看的国产片,国庆档放在它面前,简直不值一提。
还有人说,都说韩国时不时就出一部世界级的爆款,什么《鱿鱼游戏》《苦尽柑来遇见你》,却没有哪一部像这部影片,拍出了韩国的另一面。
它又魔幻又克制,看似蜻蜓点水,却又尖锐深刻,它冷眼旁观,却又极具人文关怀…
它来自乌鸦经常推荐的B站顶流“食贫道”,饼叔。
这次出品,我想打10分:
《首尔夏天》
![]()
韩国首尔,大峙洞。
一间隐蔽的写字楼隔间里,一个胖大叔,四仰八叉躺在一张单人床上,打着吊针…
![]()
这里十分拥挤简陋,一间房只够放两张小床。但不断有人推门进来,生意相当红火。
这不是什么治暗病的黑诊所…
而是专门给学生党打营养针的正经医院。
饼叔挨的这一针,6万韩元,合300块人民币,医保报不了,全自费。
![]()
在韩国,饭可以不好好吃,觉可以不怎么睡,但这种针,据说很多学生每个星期都要去打一次,目的是缓解身体疲劳,肌肉酸痛,神经痛等等…
打完针,继续回到旁边的补习班学习…
饼叔对这种“人类迷惑行为”一脸不解,甚至有些质疑:打完了似乎也没什么特别的感觉…
旁边的韩国小姐姐忙说:那可能是因为你不够虚、不够累…
![]()
当然,如果条件允许,还可以选择更贵的,17万韩元的,据说恢复更快,“注射进去感觉整个人都要飞起来了”…
这,确定不是什么兴奋剂?

![]()
大峙洞是韩国私人教育中心。
如果说内卷是现代社会的普遍困境,那么这里就是卷中之王,内卷的黑洞。
这里充斥着背着沉重书包的孩子,有的才五六岁,就要拉着拉杆书包来这里补课了。
只要迈进学院大楼,家长鸡娃的一切需求都可以被满足。
这里汇集了各个学科的补习机构,还有24小时自习室,如果肯多付点钱,能找专人监督学习,比如收手机,比如学生几点来几点走,会跟家长密切沟通…

来这儿补习的学生,平均一周上10-12个补习班。
周一到周五,每天要上3-6小时,周末则是全天候,早上10点到晚上10点。
韩国法律规定,晚上10点以后补习班不能开,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你可以看到,那些教室的窗户都被木条封住了,根本看不到里面有没有人补习…
学得累了,就去隔壁的医院打营养针,抑郁了,想死了,旁边还有精神科,做完心理咨询,回来继续卷…
![]()
![]()
就连这里的餐厅,也充满了“卷”的味道。
家长一边骂着孩子,一边进来吃饭,吃着饭还要一起解题…
更离谱的是,如果餐厅老板毕业于名牌大学,生意也会好一点,因为大家会觉得,可以沾沾名校的喜气…
于是老板把毕业证直接挂到了墙上…
![]()
保守估计,在大峙洞补习,从四岁到大学,大概需要花费3亿韩元,约合150万人民币。
这样卷的结果是…
一方面,这些孩子,十几岁就可以写出艰深的学习报告,看起来比成年人懂得都多…
但另一方面,他们一直处在紧张的氛围里,眼里没眼光,甚至看上去都有点麻木,没有人情味,跟他们说话,他们几乎都不太回应…
![]()
![]()
以上这段,是我看《首尔夏天》时,感到特别触目惊心的一个片段。
![]()
或许因为,我也是一个家长,也常常在躺和卷之间纠结徘徊…
韩国人的卷,卷到极致,卷到窒息。
高中生一天睡4个小时,咖啡已经不够了,要打针续命,精神科和教室一墙之隔,只要卷不死,就往死里卷…
我难以想象,都是什么样的孩子能在这种高压之下,健康撑到成年。
![]()
而更绝望的是,你还别不乐意卷,不是每个人都有资格卷。
越是有钱人,越能获得更好的教育资源,有老师一对一辅导,因材施教,孩子越有机会出头,而寒门出贵子,难上加难…
这也难怪,即使是发达国家,韩国的生育率已经跌到谷底。
如果生下个孩子,要吃这么多苦才能有美好的未来,那干脆都别生了…
![]()
《首尔夏天》长达3个多小时,教育,只是其中很小的一个切片。
它还讲了韩国的政治变革,追星、整容文化,还跑到济州岛去采访了海女…
看似是松散的结构,但其实内在相互勾连,盘根错杂,甚至互为因果。
比如,韩国强大的造星能力。
为什么韩国那么多人十几岁就去做练习生,每天进行魔鬼训练,这在很多国家不可想象,未成年人怎么能被这样折腾?
一个很地狱的原因是,韩国小孩卷学习就是这么玩命的,所以换个地方卷,比如在某个公司每天只睡3小时进行训练,也不会遭到社会的负面评价…

当练习生,是逃避学业压力的一个出口,也是出名致富的另一条捷径。
也因此,这个赛道也挤满了人,越来越卷。
但这又何尝不是消费主义盛行的社会下,一个巨大的陷阱?
饼叔采访的24岁女生黄永恩,就在这个赛道摸爬滚打。
![]()
她不停地试镜,被选中进培训公司当练习生后,不仅没有收入,还要一个月交40-50万韩元的培训费。
这份“工作”还不稳定,随时可能在选拔中被淘汰,解约没有任何赔偿…
培训公司好像是个无本经营、空手套白狼的公司,赚着这些发明星梦的孩子们的钱,直到他们年纪大了,主动选择退出…

而也正是这样高度内卷的机制之下,最终脱颖而出的,必然也是经过市场考验,最具商业价值的一群人。
在公司的运作之下,这些韩国明星精准地把情绪价值包装成不同层次的产品,卖给粉丝:卖唱片、开演唱会只是基操,粉丝还可以花钱买“见面”“一对一聊天”“摸手摸脸”…
甚至因此诞生了一条追星产业链。
饼叔采访到一个“站姐”,中国人,本来也是个粉丝。
在为爱豆花掉几万块钱之后,有一天突然醒悟:因为她遇到另一个粉丝,发现爱豆对她俩说的话是一样的。
![]()
人间清醒之后,她开始成为“站姐”,成为追星产业链上的“中间商”。
她卖签售会的名额。
这种活动可以让粉丝和爱豆说一分钟的话,但入场不是靠卖票,而是卖专辑。
谁买的专辑数量多,谁就更有机会,这是竞价,上不封顶,而且你不知道别人买了多少。
这个站姐,就是凭借经验,帮客户拿下入场名额,中间商赚差价…
![]()

她还通过非法渠道,获得明星们乘坐的航班号,倒卖机票,让粉丝有机会和爱豆共同乘机…
追星,因此变成了一种钞能力的体现,情感的表达被高度资本化和工具化。
它似乎构建了一套新的“游戏规则”:爱意可以计量,支持可以购买,地位可以用钱堆砌。
![]()
再比如,韩国的整容文化。
在一家整容医院,受访者称,他们那儿最年长的整容手术患者是93岁,要削骨,最小的才9岁,很多小孩偷妈妈的信用卡去医院做手术。
还有一部分家长,带着十二三岁的孩子来整,他们要让孩子在升入高中之前就完成手术,万一孩子将来当了明星,回头看初中毕业照,不至于露馅…
整容文化,似乎又和明星梦有着某种联系,也是被资本精心引导和放大的结果。
难怪有网友感叹:韩国像是一个巨大的营销号…
![]()
![]()
韩国知名作家郑智我,曾对此有过这样精准的分析:韩国人有一种集体意识,就是别人做我也要做…我们本应该认同多元价值,但如今,在我们国家,只看重外表、金钱、学历。
她提到一件意味深长的小故事:
她的学生从首尔到乡下来看她,他们会去乡下的集市买东西。
他们告诉她,集市有个非常老的,可怜的老奶奶,穿着领口都松垮的T恤,所以他们就把她的东西全都买了。
郑智我说:你被骗了,你有房吗?十有八九没有吧,但这些农村老奶奶中99%都是有房子的。她们还有耕地和土地,甚至有的还拥有山地,你有吗?
![]()
![]()
这些大学生对乡下老奶奶充满同情,他们却不知道,生活在首尔的自己,并不见得比乡下老奶奶幸福,更不会比她们高贵。
他们要拼命卷学习才能上好大学,要拼命提高颜值才不会被夜店拒绝,衣食住行的观念都是必须随大流,他们看似衣着光鲜,拥有在别人看来体面的工作,却并不真的自由。
因为他们过的是样板人生,他们每一个人生选择,都是被推着走,似乎他们自己想不想,一点也不重要…
![]()
值得一提的是,饼叔这次把很多镜头,给了济州岛的海女奶奶。
今年的韩剧爆款《苦尽柑来遇见你》中,做海女的外婆,坚决反对妈妈做海女,而妈妈又靠种田卖菜,把女儿送进了大学,这是关于两代女性托举的故事…
在那个故事的年代里,做知识女性,比种田强,种田又比当海女强…


![]()
韩剧《苦尽柑来遇见你》
但饼叔的视角却提醒我们,并不能这样简单地界定。
如果把视野扩展到今天,一个二十来岁的韩国女大学生,并不一定比一个海女奶奶,生活得更好。
片中有个海女奶奶,1957年生人,15岁开始做海女。那是韩国最困难的年代,在乡下要生存下去,就是种田和下海。
而下海偏偏又是真能赚钱的活儿,她并不反感。
![]()

这当然危险,当然辛苦,容易呛水,冬天海水冷,很多人会心脏骤停,采鲍鱼要下到10米深,耳朵会很痛,有人会因为缺氧而死…
她也害怕,但害怕之余,她更有欲望,赚钱好好生活的欲望。
她说:我也贪心,我就提醒自己快点剥,快点割,快点多采点。

还有一个91岁的海女奶奶,37岁那年死了老公,靠做海女,拉扯大四个孩子,供他们读书…
她说:当年很多人看不起我,但后来他们都死了…我可不是苦命的人…

![]()
我很惊讶于这样的视角,镜头下的她们,没有悲情,只有尊严,没有居高临下的怜悯,只有一种深邃的平视。
这才是真正拍出了劳动者的精神面貌,她们看上去如此有生命力。

![]()
那条与风浪为伍的谋生路,是她们主动选择的战场。
这份工作给了她们对命运的掌控感和对生活的信心,而劳动本身,带给她们精神上的独立和自由…
哦对了,片子还说,她们一般一天能赚30多万韩元,约合人民币1500元,多的时候50多万韩元,约合人民币2500元…
![]()
今天的讨论,不是要大家都去当海女,而是从海女的生命形态中,提炼出我们时代所稀缺的价值元素。
海女每一次潜水,都是与生命的对话。这种直面生存的体验,反而催生了强烈的存在感。
而大城市里的内卷,则是将“生存”无限期推迟的游戏,我们为了“更好的生存”而透支此刻的“存在”,导致生命力的枯萎…
我们自由地出售自己的劳动力,却因此陷入了精神的贫困。

我们是否有可能,去建立一种既拥抱现代文明,又能保有生命原始活力与尊严的新型生活模式呢?
毕竟,“值得的活着”,不是在一个被设定好的游戏里赢,而是有勇气和能力去选择,甚至创造属于自己的游戏。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