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新的文章,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请知悉!
![]()
《——【·前言·】——》
说起岳飞,大家立刻想到的就是那个背上刺着"精忠报国"四个大字的抗金英雄。1142年那个冬天,他和长子岳云被秦桧害死在风波亭,那年他才39岁。
很多人以为岳家从此就完了,可谁能想到,岳飞的后代不仅没有消沉,反而一代比一代厉害。
特别是到了清朝,他的二十一世孙岳钟琪更是厉害,立下的战功丝毫不输岳飞。岳钟琪到底有多强?
![]()
家族惨案后的艰难延续
1142年冬天冷得刺骨,岳飞和长子岳云被秦桧害死后,整个岳家都陷入了恐慌。
岳飞一共有五个儿子,老二岳雷被流放到了岭南,那地方当时就是个瘴气横行的鬼地方,岳雷没过几年就含恨死了。
剩下的岳霖、岳震、岳霆都还是孩子,吓得赶紧改名换姓逃跑。
岳霖当时才10来岁,他和弟弟们躲到了偏远的山村里,过着提心吊胆的日子。
这种日子过了整整20年,直到宋孝宗继位,才下令为岳飞平反。岳家的孩子们这才敢恢复本姓,重新做人。
![]()
岳霖是个有心人,他知道父亲的冤屈不能就这么算了。虽然朝廷给了平反,可很多当年诬陷岳飞的说法还在民间流传。
他就开始整理父亲的遗稿,把那些奏折、书信、战报全都收集起来,编成了册子。
后来他的儿子岳珂继承了这个工作,花了几十年时间,编出了《鄂国金佗稡编》这本书。这本书详细记录了岳飞的生平和冤案真相,算是给岳飞正名了。
岳霖这一支后来被称为"金佗支",世世代代都在读书做官。到了明朝,岳家出了不少人才。
第十七世孙岳九皋和岳九德兄弟俩都当上了朝廷大官,第十八世孙岳和声更是被封为淮藩王,权势大得很。
![]()
岳和声还专门出钱扩建了岳王祠,让更多人能记住岳飞的功绩。
明朝末年的时候,蒙古人又开始南下骚扰。第十九世孙岳镇邦看不下去了,他组织了一支地方武装,专门对付蒙古骑兵。
岳镇邦这人有个特点,特别能吃苦。他带着手下在草原上跟蒙古人打游击,有时候一个月都吃不上一顿饱饭,就这么硬扛着。
朝廷看他立了功,封他做永泰营千总,这一支后来就叫"永泰支"。岳钟琪就是岳镇邦的孙子。
![]()
少年习武走上戎马路
1680年,岳钟琪出生在四川成都,那时候他爷爷岳镇邦已经去世,但家里还留着一些兵器。
岳钟琪最喜欢的就是一对铜锤,每天早上起来就抡着练。
他的父亲原本想让他好好读书,以后考个功名,做个文官。毕竟家里已经出了好几个武将了。
可岳钟琪读书的时候,脑子里全是打仗的事儿。他看兵书看得比四书五经还认真,什么《孙子兵法》《三十六计》,他都能背下来。
到了15岁那年,岳钟琪跟父亲说自己就是想当兵,不想考科举。
![]()
父亲气得不行,可最终还是拗不过儿子。
1700年左右,岳钟琪正式弃文从武,开始在军营里混。一开始他就是个普通士兵,什么脏活累活都干。但他特别能打,也特别聪明,很快就被提拔成了小队长。
1710年,康熙皇帝巡视西南的时候,听说有个叫岳钟琪的年轻军官很厉害,就把他调到松潘镇当中军游击。
![]()
这个官职虽然不大,但负责的事情可不少,整个松潘镇的军事防务都归他管。
岳钟琪在松潘镇干了七八年,把那里经营得铁桶一般。他训练士兵特别严格,每天天不亮就拉着人跑步,爬山,练刺杀。
就是这样的严格训练,让他手下的兵个个都是精锐。所以后来康熙派他去打西藏的时候,他才能用600个人创造奇迹。
![]()
清朝战神横空出世
1718年,西藏那边乱得一塌糊涂。准噶尔汗国的人勾结沙俄占了拉萨,清军派了好几拨人马去打都没打赢。
康熙皇帝急得不行,这时候有人推荐了一个叫岳钟琪的四川军官。
这人当时才30多岁,在松潘镇当个中军游击,说白了就是个中层军官,官不大。
康熙听说他姓岳,立马想起来了,这不是岳飞的后代吗?
当年岳飞被害死的时候,他那些子女都吓得躲起来了,有的改姓,有的逃到深山老林。
![]()
好在后来宋孝宗给岳飞平了反,这些人才敢出来活动。岳钟琪就是岳飞第三子岳霖这一支的后人,传了二十一代。
康熙把岳钟琪叫到跟前,看着这个年轻人,心里打鼓。毕竟清朝是满人的天下,岳飞当年是抗金的,金人就是满人的祖先。
让岳飞的后代带兵,这事儿靠谱吗?可当时实在没人能用了,康熙一咬牙,给了岳钟琪600个绿营兵,让他去试试。
谁也没想到,岳钟琪带着这600个人,硬是在60天里深入藏区两千多里地。那地方海拔高,空气稀薄,普通人走路都喘,更别说打仗了。
![]()
岳钟琪却像开了挂一样,先是突袭理塘,把敌人打了个措手不及,接着一路追击,把占据拉萨的准噶尔人打得落花流水。
康熙知道后简直不敢相信,600个人就把上万人的敌军给收拾了?这战绩也太离谱了。
康熙高兴得直接给他"功加十等",要知道清朝的军功制度可严格了,一下子加十等,这是多大的荣誉。
岳钟琪这一战打出了名堂。他用兵的风格特别狠,敌人在哪儿,他就带着人直接杀过去,根本不给对方喘息的机会。
有人说他这招像极了当年岳飞的"岳家军",快、准、狠,一击必杀。
![]()
三朝元老晚年仍在战场
打完西藏那一仗,岳钟琪的名声彻底响了。雍正继位后,更是把他当宝一样。雍正这人疑心重,谁都不太信任,但对岳钟琪却特别好。
1724年,雍正封他做“三等公爵”,还亲笔写了"壮猷茂绩"四个大字赐给他。这块匾额后来一直挂在岳家的大厅里,成了“传家宝”。
雍正十分重用岳钟琪,哪里有仗就派他去哪里。
青海的罗卜藏丹津叛乱,岳钟琪带兵去打。西北的准噶尔又闹事,还是岳钟琪去收拾。他就像个救火队员,哪里着火往哪里跑。
![]()
到了乾隆当皇帝的时候,岳钟琪已经60多岁了。按理说这个年纪该退休享福了,可乾隆还是舍不得放他走。
1749年,四川那边的土司又反了,乾隆专门把岳钟琪从北京调过去。
岳钟琪这时候走路都不太利索了,可他二话不说就去了。这一仗又打了好几年,岳钟琪硬是把叛乱平定了。
乾隆看着这个老将军,心里又敬佩又心疼。他把岳钟琪列为"五功臣"之一,说他是"三朝武臣巨擘"。
这个评价可不得了,意思是说岳钟琪是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最厉害的武将。能得到这样的评价,整个清朝历史上也没几个人。
![]()
1754年,岳钟琪在军中病倒了。那时候他还在四川前线,手下的将领都来看他,劝他回北京养病。
岳钟琪摆摆手说,自己一辈子都在战场上,死也要死在军营里。
没过几天,他就去世了,享年68岁。消息传到北京,乾隆皇帝难过了好几天,专门下旨厚葬他。
1779年,乾隆把岳钟琪的牌位请进了“贤良祠”。这个祠堂里供奉的都是对朝廷有大功的人,能进去的都是顶级功臣。
岳钟琪成了继岳飞之后,又一个被朝廷祭祀的岳家人。从宋朝的岳飞,到清朝的岳钟琪,中间隔了600多年,岳家人始终没有放弃家族的使命。
![]()
《——【·结语·】——》
岳飞去世的时候,谁都以为岳家完了。可事实证明,真正有血性的家族是打不倒的。
那种为国为民的精神,从1142年的风波亭,传到了1754年的四川军营,整整跨越了六百年。
这才是真正的家族传承,不是靠家产,不是靠关系,而是靠一代代人骨子里流淌的那股子劲儿!
信息来源
《清史稿·岳钟琪传》
《鄂国金佗稡编》岳珂编撰
《康熙朝实录》卷二百八十三
《雍正朝汉文谕旨汇编》第四十二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