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14年,秦朝大军征服岭南,设南海郡,郡治在番禺,番禺的县治在现广州市中心。
隋开皇十年(590年)将番禺县改为南海县。
唐长安三年(703年)分地复置番禺县。
之后南海县和番禺县分分合合。
直到北宋皇祐三年(1051年)重新分置南海县和番禺县。
在这期间,广州城(现广州市中心)南海县和番禺县各占一部分(捕属),两个县的县署衙门也在现广州市中心,这是中国城市发展历史上比较少见的两县附郭一城的现象。
![]()
![]()
南海县和番禺县分管广州城这么久,那么他们两县在广州城内的分界到底在哪里。南海县志,番禺县治,各种省城(广州)地图上,说法各不一样。这有边界各自定义的问题,也有不同年代边界变化的问题。
我这里用清朝末年的省城地图作为依据。这个版本的地图出现了位于海珠石的水巡总局(水警),水巡总局成立于1905年,说明地图是1905年或以后出版,已经是清朝最后的时光,也是南海番禺分管广州城最后的时光。
![]()
![]()
地图中的虚线为两县边界。
两县边界的北段,从广州城的最北端五层楼(镇海楼)开始往南,一直到惠爱直街(现中山四路)。
![]()
具体的走向,从五层楼(镇海楼)往偏东方向,到现应元路,再往偏东到三多里街,然后沿三多里街、都土地巷(现都土地巷)、正南街(现正南路)一路向南,到现越华路,然后偏东一直到布政司(现北京路北段)东侧的惠爱直街(现中山四路)。
![]()
![]()
![]()
边界的中段,从惠爱直街(现中山四、五路交界处)开始,沿双门底上街、下街(现北京路步行街),一直往南到大南门(现北京路和文明路大南路交界处)。
![]()
![]()
边界的南段,从大南门沿城墙往西,一直到归德门(现解放路和大德路交界处),然后往南到五仙门(现一德路和海珠广场交界处),到珠江边。
![]()
具体的走向,由大南门沿城墙往西(现大南路,广州起义路、大德路)到归德门,然后沿小市街(现解放南路)往南到五仙门,然后沿果栏等(现海珠广场)西侧一直到珠江边。
![]()
![]()
这是南海县和番禺县分管广州城(现珠江北岸市中心)的范围。
![]()
在南海县辖内,有广州将军署,两广总督署,广东巡抚署,广州府署,广东广州最重要的衙门几乎全在南海县,六榕寺,大佛寺、三元宫等最重要的寺庙大多也在南海县,而城外最繁华的西关和十三行也属于南海县。番禺县辖内其重要性则大为逊色。
明朝时期,南海县衙在现中山六路以北的旧南海县社区。
![]()
清朝(1683年)南海县衙搬到早亨坊,也就是现在的解放路和惠福路交界处的东北处。现在南海县衙早已没有了踪影,县衙的原址现在是宿舍楼,下面是菜市场“惠福新街市”。
![]()
![]()
![]()
番禺县衙,一直在榨粉街东侧。番禺县衙也早已没有踪影,现在是广州少年儿童图书馆。
![]()
![]()
![]()
1921年,广州市正式成立,结束了南海番禺两县近千年分管广州城的局面。
1937年,南海县政府搬离了驻在一千多年的广州,1988年搬到现址桂城镇。现为南海区,属佛山市管辖。
![]()
1932年,番禺县政府搬离了驻在两千来年的广州,1945年搬到现址市桥镇。现为番禺区,属广州市管辖。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