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建立初期,将履带式车辆作为重要战略物资——它们可以广泛用于农业、工业和军事领域。
![]()
最初的履带式牵引车(或称“拖拉机”)结构相当简单,不过,历史证明了,这种设计简单的重要装备在苏联最艰难的时期发挥了决定性作用。本文要介绍的STZ-3履带式牵引车就是一个典型例子。
![]()
故事始于1929年。当时,NATI研究所完成了几款外国拖拉机的测试和评估工作,并制定了苏联同类车辆必须满足的基本技术指标。由于苏联正在致力于工业化,最高领导层决定自行研制一款能够满足以上指标的通用履带式牵引车。
![]()
这项工作在斯大林格勒和哈尔科夫两家工厂同时进行。1935年,斯大林格勒工厂制造出性能最好的原型车,并将其投入批量生产。1937年第一批量产型履带式牵引车下线,斯大林格勒和哈尔科夫两家工厂均参与了生产工作。顺便一提,这款履带式牵引车最初的名字是SHTZ-NATI,后来才改成STZ-3,并沿用至今。
![]()
这辆履带式牵引车的设计颇具时代特色——略微超出金属履带长度的车体、小尺寸负重轮、前置发动机、后置控制装置——这些都是当时已经非常普遍的配置。不过,它的发动机罩位置不像后来的拖拉机那样靠前,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STZ-3在牵引设备时的稳定性。
![]()
不过,STZ-3配备了一台动力强劲的52马力柴油发动机,只需摇动车体前部下方的启动手柄即可轻松启动。驾驶室极其简陋——一个双人硬座椅、几根操纵杆和一个圆形仪表盘,连一个像样的封闭驾驶室都没有,取而代之的是一个由细杆支撑的简易顶篷。
![]()
1937年,斯大林格勒和哈尔科夫停止生产SHTZ-15/30轮式拖拉机,转而生产STZ-3履带式牵引车,使其产量迅速提升。这样的选择在当时是可以理解的,毕竟轮式拖拉机尚未发展到足以取代履带式牵引车的程度,而履带式牵引车早在工业化之前就已经证明了自身的价值。STZ-3与其前身一样,可以用于基础农业领域,牵引轻型和中型农具。
![]()
1938 年,STZ-3履带式牵引车参加了在巴黎举行的世界工业博览会,并荣获金奖。所有这些都证明了这种新型履带式牵引车的实力,并提升了制造商的声誉,但是,属于这种重型设备的艰难时期即将到来。
![]()
1942年6月22日,纳粹德军入侵苏联,苏联急需履带式牵引车等各种装备。随着战线迅速东移,斯大林格勒和哈尔科夫的工厂都被向东疏散,STZ-3履带式牵引车生产线迅速在阿尔泰边疆区的鲁布佐夫斯克建立起来。从技术上讲,阿尔泰生产的拖拉机与斯大林格勒和哈尔科夫的拖拉机几乎完全相同,但完全转向了军事用途——它们既可以运送弹药,也可以牵引中型榴弹炮。
![]()
STZ-3并不适合牵引B-4等重型榴弹炮,然而,它对于轻型和中型火炮而言不可或缺。考虑到苏联军队装备了大量中型火炮,STZ-3履带式牵引车作用相当重要。尽管二战期间,损失了很多,仍有相当数量的STZ-3履带式牵引车拖着火炮抵达柏林。
![]()
二战结束后,阿尔泰和斯大林格勒的工厂仍在继续生产STZ-3履带式牵引车,只不过现在它们主要用于农业领域。1947年,第10万辆STZ-3履带式牵引车下线。1952年,苏联甚至进行了一个试验,在STZ-3的基础上研制一种名为KhTZ-12的电动履带式牵引车。
![]()
此时,新型履带式牵引车DT-54(东方红54拖拉机原型)的批量生产已经开始,因此STZ-3于1952年停产。STZ-3系列共生产约19.2万辆,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履带式牵引车逐渐报废。如今,只有少数俄罗斯博物馆收藏了这种履带式牵引车。
![]()
STZ-3履带式牵引车对于苏联来说至关重要,它巩固了两家重型机械生产厂的地位,促进了另一家企业的成立,并在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二战后,它作为农业拖拉机几乎遍布苏联整个国土,并成为新型农用拖拉机的发展基础。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