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9日,特兰普正式开启访问韩国之行,并且与李在明进行了会晤。
然而就在前一天,美国前驻华大使伯恩斯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却突然放出狠话,直言美国“绝不当老二”。
在这种节骨眼上,这位美方高级官员的言论,究竟有什么含义?
![]()
特朗普亚洲行
特朗普这趟亚洲行,从日本到韩国,每一步都透着“想攒底气”的味道。
10月27日刚落地日本,他就和高市早苗关起门谈,核心话题绕不开“经贸合作”——说白了,就是盼着日本多买美国货。
高市早苗也很“上道”,提前备好采购清单,把大豆、皮卡车、天然气全列进去,明眼人都能看出来,这是借“花钱”向美国示好。
毕竟这些年日本在安全上全靠美国罩着,现在美国有难处,递个台阶既能巩固关系,也能换点信任,算盘打得很精。
可这“示好”的实际效果,却实在经不起细算。
美国大豆前几年全靠中国撑着,最多的时候一年能卖140多亿美元给中国,现在中国采购量直接降到零,仓库里的大豆堆得没地方放,价格还一个劲往下掉。
![]()
日本呢?它本来每年吃的大豆里七成就是美国的,市场就那么大,就算再使劲买,顶多是帮美国缓口气,根本填不上中国留下的窟窿。
更让美国心虚的是,不光大豆滞销,连高端制造的“命门”也捏在别人手里。
美国造导弹、搞航天,尤其是F-35战机,90%的稀土材料都得从中国买。
之前对华加关税时,美国对其他商品敢下狠手,唯独对稀土只敢维持20%的税率,生怕把中国惹急了断供。
伯恩斯在这时候喊“美国不当老二”,表面是硬气,实则是给特朗普敲警钟:“这局躲不开,硬骨头必须啃”,可美国自己的底气,早就没表面看起来那么足了。
等特朗普10月29日到了韩国,想拉李在明一起站队时,恐怕也没那么容易。
毕竟韩国看着美国连大豆滞销都解决不了,连稀土都要靠中国,心里难免会掂量:跟着这样的“老大”,真能占到便宜吗?
这场看似“风光”的亚洲行,从头到尾都透着美国的焦虑——想靠盟友撑场面,却连自己的基本盘都稳不住。
![]()
漏洞百出的“拉帮结派”
这些年美国为了“不当老二”,在围堵中国这件事上没少下功夫,可仔细一看,满是破绽。
从拜登时期开始,美国就把对华策略从贸易战升级到“全领域围堵”:军事上拉着日本、韩国、菲律宾搞联合军演,科技上搞“小院高墙”卡脖子,外交上还四处串联盟友,想把中国团团围住。
可到了特朗普上台,这套打法不仅没见效,反而暴露了更多问题。
最明显的就是美国国内的“分歧”。
商界想继续和中国做买卖,毕竟中国市场大,丢了可惜;普通民众更关心物价涨没涨、工作稳不稳,没人愿意为“中美对抗”买单;只有政客和少数精英天天把“竞争”挂在嘴边。
特朗普自己就是商人出身,他比谁都清楚,和中国彻底脱钩对美国没好处——所以一边喊着“强硬”,一边又主动找中国谈贸易,这种矛盾的态度,让美国的对华政策始终拧巴。
更让美国头疼的是,盟友们也没那么“听话”了。
以前美国一招呼,日本、韩国还会马上跟上,可现在连东南亚国家都开始“不站队”。
这些国家心里门儿清:中美都是大市场,跟谁闹僵都不划算,不如保持平衡,哪边给的利益多就跟哪边合作。
![]()
就像做生意一样,谁也不想把鸡蛋放一个篮子里,美国想让大家“只跟自己玩”,根本不符合人家的利益。
就连美国最看重的“稀土围堵”,也只是个“空架子”。
美国拉着澳大利亚、日本签稀土协议,看似想摆脱对中国的依赖,可实际上,稀土开采容易,提炼难——中国在稀土提炼技术上全球独一份,美国想建自己的提炼产业链,专家说至少要十年。
这十年里,技术要突破、产能要建设、成本要控制,哪一样都不是说说就能成的。美国想靠“拉盟友搞稀土”压中国,说白了就是“雷声大,雨点小”。
不被带节奏,只打“实力牌”
面对美国的围堵和喊话,中国没跟着起哄,反而一直打得一手“稳牌”——不跟美国争“老大老二”的虚名,只盯着自己的核心利益,用实力说话。
就拿稀土和大豆来说,中国的应对不是“赌气”,而是精准打击美国的“软肋”。
中国收紧稀土出口管制,不是随便拍板,而是因为稀土是美国高端制造的“命门”。
美国造F-35战机、搞航天航空、生产高端芯片,都离不开稀土,而中国掌握着全球最核心的提炼技术。
![]()
你美国想在科技上卡我脖子,那我就从源头保障自己的优势,让你知道“卡脖子”不是单向的。
而且中国的稀土优势不是一天两天来的,从开采到提炼的全产业链已经成熟,美国想追上,至少得等十年,这十年里,中国还能继续巩固优势。
在大豆问题上,中国把采购量降到零,也不是“故意找茬”,而是对美国关税战的合理反制。
以前中国是美国大豆最大的买家,可美国非要搞贸易战,加征关税,那中国自然要维护自己的利益。
这一调整直接打在美国的“基本盘”上——中西部农场主是特朗普的支持者,大豆卖不出去,他们的不满情绪只会越来越大,特朗普政府能不急吗?
可中国不吃“威胁那一套”,你不拿出诚意,我就不会随便让步。
更重要的是,中国没把精力放在“对抗”上,而是专心搞自己的发展。
这些年中国连续12年保持全球制造业第一大国的地位,华为的5G专利数量超过高通,“一带一路”覆盖了152个国家,这些成就不是靠喊口号来的,而是实打实干出来的。
![]()
美国总想着用“围堵”拖慢中国,可中国却在芯片、科技、对外合作上不断突破,反而把美国甩在后面的领域越来越多。
就像两个人赛跑,一个人总想着绊对方,另一个人却只顾着往前跑,最后谁能赢,一目了然。
不是“争老大”,而是“比定力”
现在再看这场中美博弈,其实早就不是“美国不想当老二,中国想不想当老大”的问题,而是一场比“战略定力”和“长期实力”的马拉松。
伯恩斯喊“美国不当老二”,更像是给自己壮胆——如果美国真的稳如泰山,何必反复强调这一点?反而这种反复,暴露了美国的不自信。
日本的“接盘”也只是暂时的“政治表态”。
它帮美国买大豆,不是因为“够朋友”,而是想换美国的安全保护,可自己的市场容量就那么大,根本撑不起“长期接盘”的角色。
未来就算美国再想让日本帮忙,日本也未必有这个能力,毕竟经济规律不是靠政治意愿就能改变的——你不能逼着老百姓天天吃大豆,也不能让企业明明不需要皮卡车还硬买。
而中国的定力,恰恰是这场博弈里最关键的“王牌”。
![]()
中国不跟美国争“虚名”,不搞“零和博弈”,而是专心发展自己的优势,扩大开放合作。
比如在芯片领域,中国不断传来突破的好消息;在对外合作上,“一带一路”让更多国家受益,大家愿意跟中国合作,不是因为中国“想当老大”,而是因为中国能给他们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
现在全球多极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没有哪个国家能再像以前那样“一家独大”。
美国想靠“拉帮结派”围堵中国,想靠“喊口号”维持霸权,只会越来越难。
结语
这场博弈的终点还很远,谁能保持定力,谁能持续发展实力,谁就能笑到最后。
而从现在的情况看,中国显然已经走在了正确的路上——不被外界干扰,只按自己的节奏前进,这或许就是应对所有挑战的最好办法。
参考信息:
美前驻华大使明说了:就是要跟中国争,可不兴当老二——观察者网2025-10-28
喜欢本期节目,请您点击“关注”,不错过下期分享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图片来源于网络,此文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