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加拿大一枝黄花”在多地疯狂生长,志愿者纷纷上山铲除,外来入侵物种再次成了焦点。
- 其实,我国境内的外来入侵植物不止它一种——截至目前,已知种类超过600种!
- 它们中有的确实“祸害田地”,但也有一些被成功驯化,从“外来害草”变成了“农民的摇钱草”。
今天要说的,就是这样一种——全身长刺,却根值20元一斤的“刺苋”。
![]()
一、茎上长满刺的“苋菜”
在南方农村,几乎每个村子、每条田埂、每片荒地,你都能看到它的身影。
远看像苋菜,近看却满身带刺——它就是刺苋,又叫“猪母菜”“猪母刺”。
它属于苋科苋属的一年生草本植物。虽然名字里有个“苋”,但跟咱们平常吃的红苋、绿苋不是一回事。
区别就在茎上:
刺苋通体带刺,一摸就扎手,而普通苋菜则光滑柔软。
二、“外来的客人”,如何在中国扎了根?
也许很多人不知道,刺苋其实不是咱们的“土生土长”。
资料记载:1857年,它被从美洲带进香港,后来一路北传,如今几乎遍布全国——从河北到海南,从四川到福建,田边、山坡、果园、荒地,到处都能见到它。
2010年,刺苋被正式列入《第二批外来入侵物种名单》。
它适应能力极强、繁殖力惊人,很容易在农田里扎根、蔓延。
———⚠️———
⚠️ 三、刺苋的危害:田地里的“钉子户”
为什么说它是“害草”?
因为一旦入侵农田,它会疯狂争夺水分和养分,严重时能让农作物减产。
在北方的苹果、梨、桃、山楂等果园中,刺苋最容易“钻空子”。树根下肥水被它抢走,果实个头小、产量低。
在花生、大豆、红薯、小麦地里,它同样能迅速扩散成灾。
更麻烦的是——茎上有刺,割除困难,工人一不小心就被划伤。
四、“害草”也有好处?
虽然是入侵物种,但刺苋并非一无是处。
✅ 幼苗能吃
刚出土时的刺苋,茎叶嫩绿,没那么多刺,可以炒食、做汤,味道和苋菜几乎一样,略带清香。
在一些农村,它还是猪的“青饲料”。老辈人都管它叫“猪母菜”,因为猪吃了长得快。
✅ 老根能药用
等刺苋长老了,就别摘叶子了,真正值钱的是——根
刺苋根能清热解毒、散瘀消肿,常被拿来煲汤、炖肉,汤味微甜、去火不腻。
因为没人专门种,全靠野生挖,市场上价格稳定在 20元一斤左右。在一些农村集市上,挖刺苋根成了不少老乡的“副业”。
五、“防”与“用”的平衡
像刺苋这样的外来物种,如果完全放任,会危害生态;但如果科学管理、合理利用,也能带来收益。
比如:
- 在果园除草时可集中清除刺苋,避免其扩散;
- 对采挖下来的刺苋根,可做药材、饲料、甚至开发农产品。
这样既控制了扩散,又让农民获得收益,可谓“一举两得”。
六、结语:认识,是最好的防御
外来入侵植物不是天生的“坏家伙”,它们之所以变“害”,往往是因为我们不了解、不防控、也不利用。
刺苋就是这样一面镜子:看似扎人,其实也能生财;若被忽视,却能“反客为主”。
所以,当你再在田边看到它,别急着铲除,也别任其疯长——学会辨识,懂得利用,才是对自然最智慧的回应。
各位朋友,你们那里有刺苋吗?有没有人挖过它的根、尝过它的味道?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聊聊!
小知识卡
![]()
———⚖️———
⚖️ 特别声明
本文为乡村植物与生态保护科普内容,旨在传播科学认知与合理利用理念,不构成医疗建议。如需药用,请遵医嘱或咨询专业人士。
互动区
你家乡有刺苋吗?
你怎么看“外来物种的利用与防控”?
欢迎留言讨论,一起认识“扎人的财富草”!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