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法治报记者 翟国明 通讯员 张端端 卫圆杰
编者按:高校毕业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关乎民生福祉、经济发展及国家未来。据教育部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25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总数将达到1222万人,较2024年的1179万人同比增加43万人,增长率为3.65%。这一数字再创历史新高,既反映出我国高等教育普及化的持续推进,也揭示了就业市场面临的严峻挑战。面对这场就业“大考”,各高校作为毕业生的坚强后盾,应如何有效推动毕业生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
![]()
济源职业技术学院提供了值得借鉴的“济职样板”,为兄弟院校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探索出了一条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模式。该模式涵盖四大核心内容:在理念层面,构建“双元导向、五链融合”的产教融合新理念,为高职旅游类相关专业群建设提供系统性指导思想;在方法论层面,构建了“专业群建设-产教融合-人才培养-制度保障”的四维驱动模型;在实施路径上,形成了“产业需求锚定(产业调研)—教育体系响应(专业重构-校企共建-教学改革)—价值转化验证(就业转化)—动态迭代优化(质量反馈)”的专业群建设标准化操作路径;在保障机制方面,建立了“党建引领—制度规范—品牌赋能”的三位一体支撑体系。由此初步构建出一个可复制性公式,即高质量就业=专业群适配度×校企融合度×人才培养闭环度×区域特色度×动态调整因子(兄弟院校可根据自身条件对变量权重进行动态调整)。
近年来,济源职业技术学院持续深化校企合作与产教融合,聚焦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大力优化专业结构,全面推进毕业生高质量就业。各二级学院结合专业特色,围绕促就业目标,积极开展教学改革实践研究与探索,取得了显著成效。文化与旅游学院作为学院重点发展的二级学院之一,深入贯彻院党委、院行政关于促进高质量就业的部署安排,全面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紧密对接文旅产业升级需求,先后与北京世纪华侨城、华住集团、锦江国际集团等行业头部企业展开深度合作,积极探索合作育人、合作就业机制。2025年,该学院首次实现大三学生专业对口岗位实习率92%,行业头部企业及省域骨干企业岗位实习率89%,毕业生实习就业一体化比率达62%的优异成绩,成功打造了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合作就业”的“济职文旅样板”。
![]()
一、加快专业结构优化:高质量就业的底层逻辑
高职院校通过加大专业结构优化调整,使得专业集群动态适配产业需求,从而实现就业市场供需的高效匹配。也就是通过教育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破解“企业招工难”与“学生就业难”并存的悖论,最终实现就业质量提升的“帕累托改进”。
文化与旅游学院基于全球智慧文旅产业的发展趋势与需求,结合河南省智慧文旅产业的特色与优势,立足济源示范区智慧文旅产业的发展现状,依托学校的教育条件与资源优势,以旅游服务与管理技术为核心,按照以群建院的工作思路,2024年以来,对原有6大专业进行全面改革优化,通过撤销2个老专业、新增1个新专业,划定1个群外专业,打造了一个全新的“一主二特一支撑”的“121智慧文旅专业群”。具体包括:一个群主专业,即旅游管理;两个特色骨干专业,即特色龙头专业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特色骨干新生代专业研学旅行管理与服务;一个具有新质生产力属性的支撑服务专业“智慧旅游技术应用”(详见图1)。
![]()
图1:济职智慧文旅专业群对接产业链坐标图
通过“济职智慧文旅专业群对接产业链坐标图”,可以看出121智慧文旅专业群的组群逻辑,横轴代表当前文旅业所对应的9大主要行业,纵轴代表文旅产业链的上、中、下游及支持服务链条。
具体内涵为:文旅学院的智慧文旅专业群依据我校办学层次和所在区域文旅产业发展需求,专业群面向产业链中游的项目策划、运营和下游的咨询、营销、服务领域,以及支持服务领域的住宿和新媒体,面向文旅行业中的旅行社及相关服务、旅游景区、游乐园和住宿业四大行业。其中,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专业行业面向为住宿业,旅游管理和研学旅行管理与服务两个专业面向旅行社及相关服务、旅游景区管理和游乐园,智慧旅游技术应用专业面向四大行业,赋能所有专业发展。各专业面向服务的行业之间彼此关联、相互交叉,由行业之间的密切相关性构建出专业之间的群属性关系。从而通过“产业需求锚定-教育体系响应”,共同打造高水平专业群。专业群的建设目标是通过三年建设,全力打造一个立足济源、服务河南、面向全国的小而精、小而美、小而特的智慧文旅高水平专业群,全面培养“厚基础、精技能、宽领域、高素质”的高技能人才和复合型人才,从而提升毕业生与目标行业需求的适配度,切实促进毕业生高质量精准就业。
![]()
二、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高质量就业的关键要素
切实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面向专业群主流对接服务的四大行业,在十五五期间与行业头部企业、省域骨干企业、区域龙头企业建立深度合作关系,切实实现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
(一)梳理产业链,建立核心企业图谱,聚焦主流就业渠道
文化与旅游学院全院上下解放思想,以专业结构优化为契机,全院上下深度研讨多轮论证,梳理出专业群近5年面向四大行业企业全景式图谱(图2),确立分层合作策略,聚焦构建“济职智慧文旅专业群行业企业核心图谱”,立足“4+20+N”校企合作工作布局(图3),不断深化校企合作,持续加大对优质企业的拓展和合作力度,推进实习就业一体化机制,不断调整构建出“立足济源、服务郑州、面向北京和上海的四大城市圈层实习区域,完成“城市圈层”实习基地布局,层层递进服务不同层面需求,从而实现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
![]()
![]()
图2 图3
(二)携手行业头部企业,构建校企命运共同体,差异化推进精准就业
1. 与华住集团精心打造"华住精英班"标杆项目
一是订单培养:双方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开展一系列合作办学事宜。2024年11月,首届"华住精英班"开班,2024级酒店管理专业30名学生通过企业面试入选订单班,单独组班开展教学,享受企业线上免费课程、企业师傅带教、企业讲师受聘入校主讲课程、优先录用等政策,实现"入学即入职",受到学生及家长欢迎;二是数字化赋能:共建"酒店管理数字化人才培养基地",引入华住"HWORLD"人才标准,培养兼具服务素养与数字运营能力的“六边形战士”复合型人才;三是开展多元化合作:校企双方围绕行业发展、产教融合、供需对接、校企联合人才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课程资源建设、育人模式创新、实践教学改革等开展形式多样的合作探索,特别是在教师实岗锻炼方面,与集团签订保密协议,制定《实岗服务锻炼实施方案》,2025-2026学年,我院选派4名专任教师在济源全季金基地开展为期1年的实岗挂职锻炼;四是促进成果转化:2022级首届实习生30人中,有65%留任上海、北京、郑州及济源全季、汉庭等门店,其中2人晋升为销售经理,3人晋升为高级前台,12人晋升为中级前台,起薪达5000元/月以上;2025年5月下旬举办的校企合作岗位实习双选会上,2023级有35名学生已现场双选成功,双方签订岗位实习协议,上岗成长为华住集团的济职新生力量,这些举措既造就了优质就业基础,也奠定了我院毕业生的人才培养成果。
2. 与开元名都酒店集团深度探索“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
我院酒店管理与数字化专业2017年与开元名都酒店集团等3家酒店企业合作申报教育部第二批现代学徒制试点,成功立项并获得教育部验收通过。8年来,深入实施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并辐射至旅游管理、高速铁路客运服务等专业,先后为酒店业输送400余名优秀毕业生,为合作的三家酒店培育200名岗位实习生,员工留任率达52%,现有104名员工分布在三家酒店集团的基层及中高层管理岗位,人才培养成效显著,受到企业的高度评价。通过多年来的实践探索,在与三家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酒店管理专业的建设中,校企协同、共建专业、共育人才,其中教学团队构建的“一线贯通、三课融合、四维协同、六双并举”育人模式,获得了河南省教学成果二等奖;通过学徒制培养的学生在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上荣获国家级铜奖2项,在省级职业技能竞赛中获一等奖2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2项,获国家级奖学金1项;河南经济报、大河网、济源日报,均对项目的成功进行了深入报道与广泛传播,取得了积极的社会反响。
3. 与亚朵集团探索“人文酒店”人才培养理念
2025年与亚朵集团开展合作,这是亚朵集团首批在河南省高职院校中遴选管培生项目的突破。在2023级学生中,选拔了19名同学进入首届“济职-亚朵管培生项目”,校内指导教师同步跟踪学生在郑州、洛阳亚朵门店的前厅服务、社群运营等岗位实践,聚焦酒店行业“新服务力”培养,提炼出“五感服务触点” 等创新服务规范;双方探索合作开发特色课程,针对酒店行业数字化转型、个性化服务等新需求,开发"社区化运营"、"IP主题房设计"等课程,基于亚朵典型案例“竹居”共享阅读空间运营,探索编写模块化教材;加强产学研协同创新,围绕酒店行业痛点开展课题研究,提出服务改进方案升级。探索通过三届学生的合作,培养30名学生成为河南省新开业亚朵酒店的储备店长,为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对接人文型服务业需求提供了可复制的实践样本。
4. 与济源文旅集团实现全方位“战略合作模式”
一是双方签订校企合作战略协议,就实习实训、人才培育、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及学术科研等多领域开展深度合作;二是共同打造济职智慧文旅大数据中心,通过接入济源文旅集团旅游大数据系统,学生实战演练项目运营及目的地营销等技能;三是主持开展济源智慧文旅蓝皮书项目研究,发挥对区域文旅发展提供政府决策参考作用;四是积极合作参与济源乡村振兴农文旅融合项目,通过研发村镇研学旅游线路、参与古村镇保护及开发项目等,发挥高职院校的社会服务职能;五是持续为地方文旅战线培养输送本土化、复合型高技能人才,毕业生已经成为济源示范区各级文旅战线上的本土骨干力量。
![]()
三、提升人才培养水平:高质量就业的基础工程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高水平是保障毕业生高质量就业的核心要素,高质量就业是检验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水平的度量衡。文旅学院积极探索人才培养高水平的建设路径,构建数智化教学新生态,全力打造五金新基建项目。
一是契合市场需求打造金专业。按照“一主二特一支撑”121建群理念,开展“三培育一提升”专业优化工程,实施包括“旅游管理”群主专业提升工程;“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龙头专业特色培育工程;“研学旅行管理与服务”新生代专业特色培育工程;“智慧旅游技术应用”新专业培育建设工程。 通过与行业头部企业的持续深化合作,通过打造企业订单班、实施“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等,形成特色品牌,切实打造地方离不开、业内都认可的高水平专业群。
二是优化教学内容开发金课程。近两年来,文旅学院通过新建培育校级在线课程和建设省级在线课程,教学成效明显,先后在各级各类省级以上竞赛项目获一等奖8项,国家级竞赛获奖3项,彰显了人才培养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三是加强师资建设,打造金师资。文旅学院在培育省级名师、教师队伍学历提升、博士人才引进、企业讲师进课堂以及国家级大师工作室建设等方面多渠道发力,取得突破性进展,努力建设一支共生共长型金师队伍。
四是校企合作研发金教材。聚焦培育开发多部校本教材《研学旅行课程设计》《智慧文旅专业群岗位实习教育》《岗位实习典型案例分析实务》《本土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等,在此基础上培育了1部省级规划教材《茶文化与茶艺鉴赏》,在教材建设方面取得显著成果。
五是校企深度融合建设金基地。文旅学院在校内对智慧文旅专业群现有实训室进行了全面改造升级,有效提升前厅数字化运营实训室、客房与智慧服务实训室数字化水平;全面改造提升调饮实训室、卢仝大师工作室、花艺美学实训室、济水文化研究中心建设及氛围营造;筹建旅游大数据研发中心、研学管理专业实训室;在校外通过对华住集团旗下的济源全季酒店打造真实场景的高水平专业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打造实岗锻炼基地,申报立项建设1项市级重点实验室“济源文旅大数据研发中心”,在此基础上争取培育1项省级科研平台等项目,多元化建设,构建产教融合背景下的济职文旅金基地。
![]()
四、健全完善制度办法:高质量就业的机制保障
在精准对接上级政策红利,用好用足国家政策以及学校全过程就业服务体系支持前提下,大力发挥二级学院办学能动性,实施“一院一策”灵活机制,促使各二级学院各有所长,各显其能。文旅学院实践探索取得主要成果包括。
一是通过完善制度办法,增强组织领导力。文旅学院先后制定实施了《促进实习就业一体化工作方案》《岗位实习实施细则》《学生择业期教育管理服务办法》《突出贡献奖评定办法》等一系列制度办法,有效保障了就业工作的实施和落地;
二是把握关键环节,精心筹办岗位实习双选会。文旅学院把每届学生的岗位实习双选会作为促进就业的基础工程来抓,加强双选会标准化流程建设。包括做好会前筹备安排、做好实习动员及企业宣讲,持续动态调整优化合作企业,精心办好专业素养现场展示,营造集中岗位实习氛围、做好双选会现场成效、做好岗前培训、实行学校企业双导师制等细节,确保全员集中岗位实习成效突出,并在历届学生中形成良好的风气及认同度。
三是抓住岗位实习初期及实习后期重要节点,促进实习成果与就业转换率。既要善于抓住实习初期的心理调适与指导,增强上岗的稳定性与满意度,更要抓好实习后期向就业转换的关键节点,双向服务毕业生及合作企业需求,提升双方满意度,促进实习就业一体化比率。
四是加强制度闭环管理,增强反馈与迭代。建立毕业生“职业发展追踪机制” ,关注就业质量及成长态势,通过持续追踪及项目研究,优秀毕业生座谈会等渠道收集各类信息,反馈至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修订。
通过以上各类分层施策,形成“国家-学校-学院-学生”四级联动的就业保障生态,真正将制度优势转化为就业质量提升的实际成效。
![]()
五、加强特色品牌建设:高质量就业的加持法宝
一是开展党建业务双融合专项主题活动。持续深化党的建设,以党建引领业务发展,切实发挥党支部的核心引领作用,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校企合作水平,为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保驾护航。文旅学院2024年专项活动主题为“党建业务双向赋能 改革发展勇攀高峰”,2025年为“党建业务双融合 深化改革促发展”,2026年为”党建引领业务攀峰 克难攻坚成果群生”。每年围绕主题活动,制定年度式作方案和工作台账,形成党建业务双融合的常态化工作机制,将建设目标分解落地,有效地促进了教育教学改革和内涵建设。
二是打造优质本科高校帮扶共建品牌。文旅学院先后与河南省本科院校旅游专业评估排名前2名的两大本科院校进行结对帮扶,支持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成效突出。2024年11月与郑州大学管理学院签订《盟院合作备忘录》建立深度帮扶机制,建设盟院合作帮扶品牌;2025年4月,与洛阳师范学院地理与旅游学院签订《党支部共建协议》,建设洛阳师范学院支部共建品牌,通过“两大特色品牌”建设赋能,对我院的党建、专业建设、学术科研、社会服务给予全方位的支持,特别是对智慧文旅专业群建设发挥了关键性作用。
三是打造新愚公素养特色工程。文旅学院通过精心策划,自2024年开始在全体在校生中实施“新愚公素养特色工程”,核心内容是通过一系列活动,落地五育并举理念,培育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养,提升毕业生社会竞争力。主要包括:落实四大基本要求(形象美,气质佳,技能强,素质高);提升四大基本能力(能说、会写、勤学、善做);训练四大基本技艺(会插花、懂茶艺、晓化妆、践礼仪);发挥四大素养成长支撑平台(一讲堂:人文讲堂,一中心:济水文化研究中心,一基地:卢仝煎茶技艺社科普及基地,一社团:书海航行阅读社团)作用;打造四大实践平台(礼仪礼宾团、茶艺美学团、导游讲解团、新媒体传播团)为载体,致力于让学生在沉浸式中提升人文素养与综合能力,最终为人才培养高水平和毕业生就业高质量打通“最后一公里”,强劲赋能。
![]()
从校园课堂到户外景区,从岗位实习到精准就业,从招生主线到就业为王,济源职业技术学院文化与旅游学院正以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为笔,全力书写职业教育服务地方发展的壮丽篇章。
(该成果为2024年度河南省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2024SJGLX0748、2024SJGLX0719阶段性成果)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