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苏联巅峰时期拥有超过500万军队,工业总产值达到美国的75%,核武器储备甚至超过美国,里根都承认如果苏联发起进攻美国将无力抵抗。
然而1991年12月25日圣诞夜,这个横跨欧亚的红色巨人在克里姆林宫悄然落幕,连记者都没来得及围观,平静得让人难以置信。
叶利钦明明可以成为这个超级大国的掌舵人,为何偏要亲手拆家?久加诺夫多年后的分析,终于揭开了这个历史谜团的真相。
![]()
从信仰到背叛,30年如何改变一代人的灵魂
要搞懂叶利钦的选择,得从苏联的思想变化轨迹说起。
这事儿的根子,要追溯到赫鲁晓夫那个年代。1956年,赫鲁晓夫在苏共会议上做了个秘密报告,把斯大林时期批得一无是处。
这对当时的年轻人冲击特别大,刚加入苏共的叶利钦就是其中之一。那会儿他才二十多岁,正是容易被思想冲击波影响的年纪。
更要命的是,从那时起苏联开始了长达30年的思想西化进程。
![]()
美苏争霸期间,美国人的生活水平确实让苏联人眼红。
电视里都是汽车洋房,对比之下,苏联老百姓排队买面包的日子就显得特别寒酸。久加诺夫后来分析得很到位。
这种对比让包括叶利钦在内的苏联精英,逐渐对自己的制度失去信心,开始迷信西方模式。
思想的变化是个缓慢的过程,就像温水煮青蛙。
一开始只是怀疑,后来是动摇,最后变成了彻底的背叛。
叶利钦这一代人,就是在这种氛围中成长起来的。等到他们掌握权力的时候,精神上早就不是苏联人了。
![]()
据俄罗斯科学院研究,这种思想转变影响了整整一代苏联精英。
从赫鲁晓夫时代开始的去斯大林化运动,实际上摧毁了苏联人的精神支柱。
哈佛大学教授理查德·派普斯将此现象定义为精英背叛,这个判断相当准确。
当一个国家的统治精英开始否定自己的历史和制度时,崩溃就不远了。
![]()
当权力遇上野心,叶利钦如何算出"拆家"这笔账
叶利钦的政治生涯,简直就是一部野心家崛起史。
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后,看中了叶利钦的改革劲头,把他从地方调到中央。可谁也没想到,这是在引狼入室。
叶利钦在莫斯科的表现确实出色,他痛批官僚主义,亲自骑自行车上班。
跟那些坐小轿车的高官形成鲜明对比。老百姓一看,这人不一样啊,是真心为咱们着想的。
可实际上,这些都是叶利钦的政治包装。
他要的不是慢慢改革,而是彻底推翻现有的一切。到了90年代初,苏联内忧外患。
![]()
各加盟共和国独立呼声越来越高。叶利钦敏锐地察觉到,这是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他仔细算了一笔账:当苏联总统,得管着十几个加盟共和国。
经济烂摊子无从下手,还得天天跟保守派斗。但如果苏联解体了,他就能专心经营俄罗斯。
甩掉其他共和国的包袱,还能获得西方的支持和援助。
最关键的是,美国那边早就给他画好了大饼。
只要苏联解体,俄罗斯走西方道路,就会有巨额援助,帮俄罗斯实现经济腾飞。
叶利钦信了,他觉得这是个双赢的买卖:自己得到了权力,俄罗斯得到了发展。
1991年的八一九事件,给了叶利钦最好的表演舞台。
当保守派发动政变时,叶利钦站在坦克上发表演讲,成功地将自己包装成民主斗士。
这一招确实管用,政变三天就失败了,叶利钦的声望达到顶峰。
从那以后,苏联的解体就成了板上钉钉的事。
![]()
从超级大国到三流国家,俄罗斯付出了什么代价
叶利钦的算盘打得精,可现实却给了他一记响亮的耳光。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不仅没有迎来经济腾飞,反而陷入了史无前例的衰退。
数据最能说明问题。根据俄罗斯科学院的研究,苏联解体导致俄罗斯GDP下降39%。
这个数字比美国大萧条时期还要惨烈。更要命的是,人均寿命减少了3.2年。
贫困率从2%激增至25%。用久加诺夫的话说,这简直是国家的灾难。
![]()
美国承诺的援助成了空话,不光没给钱,还趁机搞北约东扩。
把导弹架到了俄罗斯的家门口。叶利钦搞的休克疗法更是把俄罗斯经济推入深渊。
物价像坐火箭一样飞涨,原来能买一头牛的钱,后来连个面包都买不起。
无数人一辈子的积蓄成了废纸,街头到处是失业的工人。
对比一下中国的改革开放就知道差距有多大。同样面临制度调整压力,中国选择了渐进式改革。
30年GDP增长41倍。而俄罗斯呢?从超级大国沦为资源出口国,影响力一落千丈。
![]()
这种对比让人不得不思考:选择不同的道路,结果天差地别。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2022年报告显示,前苏联地区国家中。
坚持独立自主发展道路的国家普遍表现更好。这个结论很有说服力。
白俄罗斯2020年的政治危机,也印证了这一点。
反对派领导人采用了类似叶利钦的策略,试图通过民意动员对抗既有体制。
但结果证明,这种做法并不能真正解决国家发展问题。
俄罗斯付出的代价实在太沉重了。不仅丢失了50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更失去了在国际舞台上的话语权。从能与美国平起平坐的超级大国,变成了依赖能源出口的普通国家。
![]()
苏联覆辙前车之鉴,今天的我们该如何选择
苏联解体这段历史,给全世界上了一堂深刻的政治课。
久加诺夫的分析虽然带有政治色彩,但也说出了不少真相:思想阵地不能失守。
制度自信不能动摇,发展道路不能照搬。最核心的教训是什么?思想决定命运。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对自己的文化和制度失去信心。
开始全盘否定自己的历史,那崩溃就不远了。苏联的悲剧,本质上是一场思想上的失败。
![]()
看看今天的世界,各种思想观念激烈碰撞。
每个国家都面临着外部思想冲击的考验。联合国的报告显示。
那些坚持独立自主发展道路的国家,普遍表现更好。这说明什么?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叶利钦当年以为学美国就能过上好日子,结果呢?把俄罗斯拖进了泥潭。
这个教训告诉我们:每个国家都可以学习别人的经验。
但绝不能丢掉自己的根本。制度选择要基于自身实际,发展道路要符合国情民意。
历史是最好的老师。苏联解体30多年过去了,这段历史依然在提醒我们。
道路决定命运,选择决定未来。
![]()
近年来国际形势的变化,更加印证了这一点。
那些盲目照搬西方模式的国家,大多陷入了发展困境。
而坚持走自己道路的国家,反而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2023年莫斯科大学发布的《苏联解体30年反思》报告指出。
苏联的教训不仅是俄罗斯的,更是全世界的。任何国家都不能重蹈覆辙。
思想自信是制度自信的前提,这个道理永远不会过时。
当我们面临各种外部冲击和内部挑战时,最重要的是保持战略定力。
既要学习借鉴,又要坚持独立自主。既要改革创新,又要保持制度自信。
![]()
结语
苏联解体的教训告诉我们,思想自信是制度自信的前提,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对自身发展道路的信心。
当代各国都面临着全球化带来的思想冲击,如何在学习借鉴中保持独立自主,是每个国家都必须面对的时代课题。
制度选择没有标准答案,只有最适合的才是最好的。对于这段历史,你有什么不同的看法?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