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又是许多候鸟迁徙到南方过冬的时节,有些鸟类启程早,甚至已到达目的地。
红嘴鸥先头部队已到达云南
每年10月,成群的红嘴鸥会从遥远的繁殖地飞抵云南昆明滇池,这几天,600多只红嘴鸥先头部队如约而至。在滇池海埂大坝附近,数百只红嘴鸥舒展着羽翼,时而低空掠过湖面啄食,时而停在岸边与游客对视。等到11月中旬至12月,4万只红嘴鸥将陆续抵达,届时,春城将迎来最佳观鸥季。
![]()
红嘴鸥俗名水鸽子,因它们的脚和嘴都呈现出特有的红色而得名,广泛分布于欧亚大陆,有着典型的候鸟群居习性,在选择栖息地时,它们需要综合考虑食物、水源和安全三者之间的平衡。四季如春的昆明,便成了红嘴鸥的最佳越冬地。
![]()
红嘴鸥从哪里飞来的?
来昆明的红嘴鸥每年飞行约8000公里,大半年时间都在路上,具体来看下路线:
每年大约9月下旬,红嘴鸥从西伯利亚的贝加尔湖和蒙古国乌布苏湖两地起飞,来自乌布苏湖的红嘴鸥会沿着河流飞行,两三天内抵达宁夏银川,在银川湿地休整一个月,而后会直接飞成都,在那里休整一周后,途径攀枝花和楚雄,于11月初抵达昆明滇池。
![]()
而西伯利亚出发的红嘴鸥则会在三四天内飞到内蒙古的乌梁素海,休整一个月后,它们会用近一周时间飞到银川湿地休整一周左右,而后飞往四川乐山,稍作几天的休整后,11月初直接抵达昆明滇池。
从北方而来的红嘴鸥会在昆明待到3月初,而后便开始返程去北方繁殖,等到10-11月会带着新成员又回到昆明。
红嘴鸥飞这么远,为何不迷路,是靠什么定位的呢?
科学家发现在候鸟的脑袋里有一个和记忆力相关的基因,这种基因可以说是相当的优秀,这种基因就好像它们生下来,就自带的导航系统一样,可以准确地记住迁徙的路线。
![]()
专家表示,目前鸟类的导航研究结果主要集中在两大方向,视觉定向与非视觉定向。
先看视觉:由于候鸟们具有很强的视觉记忆力,可以清晰的记下迁徙时经过的山脉、河流等的地形。除此以外,在晴朗的白天,候鸟们还可以以太阳的位置为导航,根据太阳东边升西边落,秋天中午时朝南、春天中午时朝北,这一规律来识别方向。
![]()
在天黑之后,它们就会启动了星空版的GPS,通过观察夜间围绕北极星的天体旋转,根据星空当中各种的星座的印象来确定正确的飞行轨迹,星星点灯,确保在夜间飞行当中不至于迷失方向。
而非视觉方面,就包括磁场定向、季风定向和听觉定向,其中磁场定向它是最为稳定的,因为地球的磁场的变化相对的稳定,候鸟在幼鸟时期就会跟随着亲鸟迁徙的时候,通过不断的加强对迁徙路线的记忆,就可以实现记忆定向,在幼鸟成年之后,自然而然的也会学习到了沿着固定的这个线路迁徙。
![]()
朋友们,这份与生俱来的导航能力是不是很神奇?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