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暖重阳,敬老添粮。10月29日,正值九九重阳佳节,“屯酒飘香 歌传四方”文化展演暨走进100个美丽乡村之“寻味乡愁”第二十二站活动,在西秀区鲍家屯村这座拥有六百年历史的军屯古寨中温情启幕。这一天,重阳的热闹与屯堡文化的厚重,被熬成了一坛醉人的“乡愁”。
![]()
开场歌伴舞《九哥》
下午2时,主会场人声鼎沸,暖意融融。场上“屯酒飘香 歌传四方”文化展演正式开启。一曲激昂热烈的开场歌伴舞《九哥》点燃全场。头戴雕花面具、手持木制兵器的地戏演员跃上舞台,步伐刚健,瞬间把观众带回那段“金戈铁马”的年代。紧接着,别开生面的屯堡农耕文化T台秀,村民们化身“模特”,用接地气的农耕场景表演还原田间日常,绘声绘色的演绎,逗得台下老人掌声不断、笑声连连。
![]()
屯堡农耕文化T台秀
“我们鲍家先祖是明洪武年间的屯军,地戏、鲍家拳都是那时传下来的。今天把这些搬上台,就是让娃娃们知道,咱屯堡人的根,是‘屯垦戍边,安家兴邦’。”主持人话音未落,舞台上的鲍家拳展演已起势:传承人弓步出拳,动作朴实却带着风声,围观的孩童跟着比画,拳风里裹着六百年的尚武余温。
![]()
酒歌酒拳展示
如果说《鲍家拳》的刚劲展示让人看到屯堡人骨血中的尚武精神,那么接下来的“酒歌酒拳”环节,则彻底打开了屯堡人热情豪爽的情感闸门。
“三杯美酒又满斟,双手端来敬寿星”的歌词裹着酒香飘出寨门。“屯堡人的酒歌不用教,端起碗就会唱!”表演者鲍优华举着酒碗碰向游客,与游客吆喝对阵,胜者满饮一碗米酒,败者亦哈哈大笑。屯堡酒俗在此刻不再是展演,而是鲜活的生活。
![]()
高山流水敬酒迎贵客 李航 摄
全场最暖的时刻,应该是“添粮”仪式。四十余位银发老人坐在广场中央,晚辈们端着新米依次上前,把饱满的稻粒添进老人的木斗,齐声喊:“添粮添寿!添寿增福!”82岁的鲍吉才摸着礼物笑出皱纹:“今年重阳节,这么多人来给我们过节,添了粮还送了礼物,心理暖暖的。”这已不仅仅是仪式,更是把“孝”揣进了日子里。
62岁的韦艳专程从镇宁赶来参与活动,眉眼间满是喜悦:“今天也是我们的节日,我和姐妹团上台为八九十岁的老人添粮,能沾沾老人们的福寿喜气,真是件幸福的事。”
![]()
文化展演现场
活动现场,一个个精彩节目轮番上演,舞台下,观众们举着手机拍照录像,镜头里的石墙、飞檐与歌舞叠在一起,像把六百年的时光按了“播放键”。地戏的铿锵鼓点、酒歌的醇厚乡音、芦笙的欢快旋律,与“黔中小都江堰”的潺潺水声交织,仿佛将六百年的屯堡历史一页页摊开在青山绿水间。
![]()
游客走进鲍家屯 李航 摄
主会场之外,“寻味乡愁”的第二十二站也同步展开。游客们在观看展演之余,信步走入鲍家屯的深巷古院,触摸六百年的时光痕迹。不少人特地前往有“黔中小都江堰”之称的古代水利工程打卡,至今仍在使用的沟渠系统,默默诉说着屯堡先民的智慧。
![]()
游客与村民围坐一起共享“重阳宴” 李航 摄
暮色里,“屯堡一锅香”的香气漫过寨墙。游客与村民围坐一起,锅里的腊肉、豆腐煮得咕嘟响。“以前只在书里看过屯堡文化,今天吃着屯堡菜、听着酒歌,才懂这是‘活着的历史’。”游客孙庆华夹起一块豆腐开心说道,“这重阳宴,吃的是饭,品的是六百年的乡愁。”
这个重阳,屯堡用一场展演、一锅暖香、一坛老酒、一段徒步,让“乡愁”二字,有了具体的味道与回响。
安顺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陈思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