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早晨八点多,高原的太阳终于洒进横断山脉的河谷。
这是滇藏线上车程最漫长的一天。松赞的车队凌晨4点出发,擦着黑夜与星光,从如美驶向来古。318国道正在修路,放行时间被切割成几个区间,错过就要再等4个小时。有时急赶,有时空等,让原本就稍显单调的这段路被拉扯得愈加漫长。
当光终于降临,车队停了下来,想在附近的村子里找个能晒到阳光的地方伸展筋骨、席地就餐。在村广场转了一圈,太阳又被云遮住,直至继续前行偶遇一座鲜有人知的寺庙——田妥寺。那时正值萨嘎达瓦月,门帘之后的僧人正在做胜乐金刚坛城,香气与诵经声涌出,古壁画在昏暗中闪烁,一种穿越的眩晕感瞬时袭来。走出门时,朝阳恰好重新落在台阶上,于是就地享用早餐。经历了黎明前漫长的等待,一天,才刚刚开始。
寺院墙壁上的藏文与僧人
这是松赞25周年纪念之作“朝圣之路”的一次内测踩线。作为松赞高端精神属性系列“隐秘之门”的旗舰产品,它是一条为旅人而设的朝圣路:从香格里拉出发,历时15天,穿越横断山脉与三江并流,攀越七座五千米雪山垭口与无数高山峡谷,走过茶马古道的遗痕和修行者的苦旅,最终抵达拉萨,串联起松赞在这片土地上25年的耕耘与两代人的接力探索——一条由自然、信仰与时间共同铺就的史诗路。
西藏有句关于朝圣的谚语:“匆匆忙忙到不了拉萨”,缓缓行走方能抵达目标。松赞“隐秘之门”系列产品的发起人知诗七林告诉我们,从云南抵达拉萨的那一天,是整个旅程中让所有人印象最深刻的峰值体验。而要理解那一天的意义,也许要从更根本的问题开始:朝圣,究竟是什么?
![]()
作为藏族人,知诗七林在真正踏上朝圣之路前,对它的理解与大多数人无异——那是一场带着信仰的出发,去往某个被赋予神性的地方,追寻能量,也完成心愿。真正走过之后他才发现,那些臆想的意义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人在过程中,内心与精神状态发生了微妙而深远的变化。
![]()
![]()
松赞隐秘之门系列产品发起者知诗七林先生(下图左一)
第一次朝圣归来,他察觉到自己读书更精进了一些,以前读不进去的书,如今能一口气读完;思维更清晰,工作与生活都更有力量、更扎实。第二次、第三次,变化依然如此。“那时候我才明白,这就是朝圣的后劲。这种能量会不断启发你,去重新看待这个物质世界,它意味着开启生命新的维度,或者说更高、更深的维度。”
他印象最深的一次,在开启“朝圣之路”前,他出差前往尼泊尔EBC线路选址。那天,他抵达珠峰南坡登山大本营附近,海拔四千二百米的雪山脚下,一处平台正对着珠穆朗玛峰。天黑得很早,极低的雾气一层层落下,山体的轮廓在夜色中若隐若现,直至被彻底吞没。“我一个人坐在那间破旧的小旅馆里,兴奋得几乎睡不着。想着身边就是世界最高峰,仿佛自己也站在了世界之巅。”那一夜,他的脑海中闪过许多从未出现的问题,关于生命的意义,也关于此刻的觉察——细微到无从言表,却让人知道自己不再是原来的自己。
![]()
![]()
尼泊尔EBC线路徒步的沿途风光
这让知诗七林开始重新思考时间。为什么朝圣需要时间——至少,需要十五天?“最初把这条线路定为两周时,团队其实有些犹豫,觉得客人未必能抽出这么久。”但在他看来,朝圣是一个需要被时间浸润的过程,它要求身体和心灵逐渐对齐,也要求人在途中慢下来,让时间成为意义的一部分。“如果用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生命尺度去衡量,这两周其实很短。比起它能带给人的力量,这段时间几乎微不足道。”
依循藏地文化的智慧,这段旅程被划分为准备、行走与回向三个阶段。准备,不仅是适应高原环境,更是一场从外来旅行者到真正朝圣者的身份转化;行走,是与世界同行,忘掉所有目标,享受每一个当下;回向,则是将旅途中积累的感悟与善意,重新流向他人与世界。
在藏族传统文化中,“回向”是一种修持,人将所修所悟不为己私,而愿一切众生同得利益。在他看来,这是朝圣最动人的地方:消弭人与人之间的隔阂、不同文化之间的藩篱,真正成为这片土地精神的一部分,更重要的是,在短短两周后,带走能够影响一生的经历。
![]()
![]()
田妥寺的僧人在专注地制作沙坛城
![]()
在奢华旅行的语境中,舒适与挑战似乎天然对立。多数旅游服务都在追求将不确定化为确定的“周到”自证。可当一切完美无瑕,旅行的意义也随之褪色。尤其是带有修行意味的朝圣,若无艰辛与未知,精神的探索也将无从发生。
知诗七林认为,这正是当下行业最容易忽视的一点:“我们其实要不断给旅人挑战感。”因此,松赞在这次内测中首次采用“共创”方式,邀请客人一同进入不确定的旅程。“我始终相信,最高级的审美,是帮助人看见真实的那一面,哪怕它有瑕疵或残缺。假如强行为维纳斯接上断臂,反而会毁掉她的美。”
![]()
![]()
前往田妥寺(上图),以及波密周边徒步的沿途风景(下图)
“就像我们不能要求大自然随时展现它的美,只能期望当它展现时,我们恰好在场。太阳不出现或者318堵车,都是人生中一定会出现的遗憾——唯有接纳不完美,旅行才真正开始。”在藏地语境中,接纳更是一种超脱“我执”的智慧。“当你卸下执念,真正愉悦的事情便会发生。”
就像那漫长一天的另一个四小时,他们因封路在邦达村停下。邦达曾是318线上的修车站,嘈杂而无人久留。他们走进一处村落,意外发现两座雕花彩绘的古宅与鲜为人知的邦达寺。寺中珍藏多件国家级文物,却被锁在密室,几次请求僧人始终被婉拒。他们没有坚持,转而在殿中打坐,这是松赞每到能量场惯有的修习。一位僧人在身后伫立,静观了二十分钟,竖起了大拇指。随后,他亲自带领他们走遍寺中殿堂,打开那些原本紧锁的门。
![]()
去往来古途中的邦达寺,僧人手中拿着象征启程前往圣地的钥匙
此后的路上,意外的馈赠接踵而至。古宅里的《蒙人驭虎图》壁画、山谷牧场风中疾驰的藏原羚群、318国道旁触手可及的巨大彩虹......那些被延误的时光,反而成为旅程最丰盈的部分,也让共创的线路生长出新的风景。这一路上,他们抵达的许多地方几乎从未被游客踏足——正是在这样的不期而至中,“朝圣之路”的八成体验被发现。
夜晚九点,车队终于抵达来古。在此之前,他们拜访了一位常年闭关的瑜伽士。瑜伽士诵经、洒净水,为众人加持。“那一刻整个人像被电击一样,从头到脚都在发麻。”知诗七林回忆道,仿佛所有等待、遗憾与巧合都在那一瞬间汇成前往人生新维度的入口。
![]()
“朝圣之路”项目团队在来古周边的雅隆冰川
“那一天,我感觉赚回来二十多个小时,像体验了两三天的人生。”这便是“朝圣之路”所要回向的——在陪伴中共同经历风雨,也在陪伴中抵达彩虹,当你如此行,朝圣便在旅途中自然发生。
![]()
在芒康的迈巴牧场,他们遇见了一个意料的变化。昔日的黑牦牛毡帐篷几乎全部消失,取而代之的,是蓝色的活动板房。
“我第一反应是,天啊,太丑了。”当地员工告诉他,牧场深处还保留着一顶松赞的黑牦牛毡帐篷,可以提供原生态体验。知诗七林走进去看了看,出来后摇头:“我们还是去牧民家吃饭吧。”
![]()
![]()
俯瞰芒康的迈巴牧场
员工不解,他解释道:“蓝色板房是活着的。我们的帐篷是漂亮,但它不是真的——它曾经是真的,但今天牧民的生活早已不同。那天我心里也有些复杂,但我凭什么去‘责怪’制造业的进步让百姓能以更低的成本住得更好呢?社会在变,我们要学会欣赏藏地在发展中的真实样貌。”
知诗七林想起日本国宝级摄影师上田义彦在来访时拍过一张照片:牧民用黑色PVC电缆管截去两头、封住底,制成酥油茶桶。旁人不解他为何拍这个,上田义彦只答:“因为有人的痕迹,有生命的痕迹。”那一刻,他幡然醒悟,当今老百姓真实的生活状态,才是真正的审美。而那些在柜子里精雕细琢的木制酥油茶桶,实际上没有一天有一个人用它倒过茶。
![]()
上田义彦在来古的休登寺、拉萨的贡嘎曲德寺和乃朗寺进行摄影作品的拍摄
“黑牦牛毡帐篷并不是文化的核心。它是一种符号。今天我们藏族人都住在钢筋水泥的房子里,年轻一代也回不到帐篷里。我们不能去表演,因为那顶帐篷里早已没有牧民。”他所理解的核心,是人的精神——是他们为什么愿意一代又一代生活在这片牧场上,而不愿离去。“如果一个民族失去了自己的核心文化,不论谁来,终会将它覆盖。”
因此,松赞的使命从来不是守旧,而是让在地文化焕发自信。“我们要带客人去看最真实的,但依然很美的东西。”当旅人由衷地赞叹,当地人会被触动。他们会意识到,原来自己每天所生活的地方,本身就值得被珍视。那是一种温柔而持续的文化回路,从凝视转为理解,从被看见转为自我认同。
![]()
拉萨周边的敏珠林寺里,当地人正在点酥油灯
这种理念,也在松赞的日常里生长。1600多名员工中,九成来自本地26个民族,他们大多在雪山脚下长大,如今成为这片土地的讲述者与守护人。
当一位康巴汉子讲起童年的牧场故事,当一位纳西族姑娘分享她沐浴过的山风与歌声,文化的传承便在这些瞬间自然发生。朝圣,不仅是外来者向这片土地学习,也让土地上的人们重新照见自身的光。
![]()
![]()
作为本地文化讲述者与守护人的松赞员工
![]()
文化之所以动人,并非因为它古老,而是因为它仍在呼吸。由滇入藏的两千多公里,没有被设计好的完美,唯有真实的相遇与同行。正如《大道之歌》所颂:“不凝望其他地方,仅注视你能到达并经历之处;不遐想其他时间,⽆论多么遥远,仅思索你能到达并经历之时;不张望其他途径,仅追寻那为你延伸、为你等候之路;了解宇宙如同道路,许多道路,替旅行之灵魂所铺的道路。”
朋友啊,请别遥望终点闪耀的金顶,而在雪山与峡谷的壮阔之间,在人文与信仰的深处,于每一个被风吹动的当下,照见自己——那便是朝圣的意义。
![]()
策划 / 悦游编辑部
监制 / Shawn Ong
编辑 / Oliver
助理编辑 / Gloria
采访 / 至尊盖
撰文 / 至尊盖
图片来源 / 松赞旅行
版式设计 / CNT ARTROOM
![]()
![]()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