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恰恰相反,我的观点是,如果不考虑出国,书读得越多,在城市选择的自由度上越少。
随着信息技术 和物流 的发展,产业越来越集中。书读得多,读得好,总希望能发挥自己的特长,能做些有门槛的工作,那特定的行业只会在有限的几座城市。如果行业比较小众,那参与的企业数量都有限,换工作很可能意味着换城市;在欧洲甚至意味着换国家。
倒是没有太特别的技能,只想做些通用的基础工作,选择会更多一些,在每座城市都会干。
如果你真的对职业发展、薪资报酬都不在意,只想回老家小城市工作,也不代表小城市HR看到你的简历就会颤抖。
看到overqualified的简历,HR的第一反应肯定是疑惑,你为什么要投,为什么要来。虽然有35岁危机 ,会说“你不干有的是人干”,但企业还是需要团队保持相对稳定的,招一个明显干不长的人来,不是理想的选择。你因为一时的情绪想低就,哪天反应过来了要走,对雇主也是麻烦;或者身上有其他问题,对团队也是风险。
我真有同学,将近十年前海外博士毕业,和我差不多“不求上进”,投了个高校的实验员。HR电话马上来了,你投这个干啥?这不是给你准备的。他也只能收起惫懒,“老老实实”地区申请“人才计划 ”。
而如果一项工作六十分的人就能完成,那聘八十分的人来做,不见得有额外的益处。那要何必去聘八十分的人呢?至少雇主不愿意给八十分的人付出额外的薪资。
如果六十分的人在人际关系等其他方面有独特的优势,或许雇佣六十分的人才是更理性的选择。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