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25日台湾光复80周年纪念日后,新华社连续3天刊发署名“钟台文”的文章,从历史、利益、立场三个维度层层递进,引发两岸乃至国际社会高度关注。
台湾政治大学学者王信贤直言,这标志着大陆对台政策从“宣示阶段”迈入“实践阶段”,“承认两岸同属中国人”成为对话的唯一前提。
而重庆警方对“台独”分子沈伯洋立案侦查、台湾光复日被定为法定纪念日等动作,更让这一信号有了坚实支撑,这场跨越海峡的舆论与政策互动,背后藏着怎样的战略考量?
![]()
相关媒体报道
台湾属于中国从未改变
先来谈谈央媒署名的第一篇文章,即《台湾问题的由来和性质》,历史的定论为台湾的归属划定了清晰边界,而现实的利益得失则让两岸民众更直观地感受到统一与分裂的天壤之别。
从三国时期的史料记载到现代国际法的明确界定,台湾属于中国的属性从未改变,这正是央媒系列文章立论的根基所在。
1945年10月25日台北公会堂的受降仪式上,国民政府代表陈仪庄严宣告,“从今日起,台湾及澎湖列岛已正式重入中国版图,所有一切土地、人民、政事皆已置于中国主权之下。”
这一历史场景被完整记录于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的文献中,成为台湾光复的铁证。
![]()
陈仪
而更早的公元230年,吴国将领卫温率船队抵达夷洲,沈莹在《临海水土志》中详细记载了当地风土人情,这是世界上最早关于台湾的系统性记述。
法理层面的证据同样无可辩驳,1943年《开罗宣言》明确规定“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东北四省、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华民国”,1945年《波茨坦公告》进一步重申这一主张。
1971年联大第2758号决议通过后,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其核心逻辑正是“台湾属于中国”。
![]()
乔的笑
从甲午战争后《马关条约》的屈辱割让,到抗战胜利后的光荣光复,再到如今光复日被定为法定纪念日,台湾的命运始终与祖国紧密相连。
这些跨越千年的历史脉络与法理依据,不仅让“台独”言论失去立足之地,更印证了央媒文章“台湾属于中国是历史必然”的核心判断。
![]()
台湾属于中国
统一红利与“台独”苦果
历史与法理的定论已无需赘言,而统一与分裂对台湾民生的实际影响,更能让普通民众看清利弊。
央媒发布的第二篇文章《两岸关系发展和统一利好》强调“利好”并非空泛承诺,而“台独”带来的困境也已在台湾社会显现,两种选择的对比愈发清晰。
![]()
两岸关系发展和统一利好
统一对台湾的红利早已在局部地区显现,2018年厦金通水工程启动后,金门结束了长期缺水的历史,如今当地居民生活用水成本下降,农业灌溉面积增加,利弊清晰可见。
2025年上半年数据显示,两岸贸易额达1477.8亿美元,同比增长11.4%,台湾对大陆出口额占其总出口额的42%,电子、农业等产业对大陆市场的依赖度居高不下。
央媒文章提出“和平统一后台湾可共享大陆发展红利”,在这些数据中得到生动体现,可赖清德当局推行的“台独”路线则让台湾付出沉重代价。
![]()
厦金大桥
为打造所谓“台湾之盾”,其耗费巨资采购美国淘汰的M113装甲车和“毒刺”导弹,2026年军费预算已增至GDP的3%,却导致教育、医疗等民生支出被挤压。
大陆取消对台部分商品关税优惠后,2025年台湾水果对大陆出口量暴跌58%,屏东果农不得不将滞销的莲雾低价处理。
《美丽岛电子报》10月民调显示,58.3%的台湾民众认为“恢复两岸谈判”是维护安全的最佳方式,仅28.2%支持增加防务预算,民心得失,可见一斑。
![]()
赖清德
“台独”外部空间持续压缩
此外,台湾问题从来不是孤立的地区事务,其背后牵涉复杂的国际博弈。
但随着大陆综合实力提升和国际社会认知转变,“台独”势力寻求外部支持的空间不断缩小,国际舆论对“一个中国”原则的认同持续巩固。
这便与央媒发布的第三篇文章《祖国必然统一势不可挡》的立场形成了鲜明呼应。
![]()
祖国统一
美国国内对“台独”势力的态度已出现分化,《时代》杂志亚洲问题专家高德斯坦撰文批评赖清德是“鲁莽的领导人”,警告其激进路线可能引发台海冲突,呼吁美国政府对其加以节制。
美国国会参议院外交委员会部分议员也公开表示,不应为“台独”势力“火中取栗”,担心台湾问题影响美国在亚太的核心利益。
这种内部分歧,打破了民进党当局“倚美谋独”的幻想。
![]()
赖清德
国际组织的评估也传递出明确信号,国际危机组织2025年10月发布的《台海局势评估报告》指出,“台独”势力的挑衅行为是台海最大不稳定因素。
报告援引联大第2758号决议强调,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政,外部势力不应介入,这一结论与央媒文章“台湾问题是两岸内部事务”的主张高度一致。
现在,又越来越多的国家通过实际行动践行“一个中国”原则,2025年以来,已有5个国家与台湾地区断绝所谓“官方关系”,重申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
![]()
台湾省所谓的“邦交国”
在联合国等国际场合,越来越多国家主动发声支持中国在台湾问题上的立场,形成了反对“台独”的国际舆论氛围。
国际社会的态度转变与大陆的外交努力密不可分,更印证了央媒文章“两岸统一是大势所趋”的判断。
外部势力的干预空间不断压缩,“台独”势力的国际生存空间持续萎缩,为统一进程创造了有利的国际环境。
![]()
台湾民众示威抗议
结语
台湾问题必将在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进程中得到解决,当历史的脉络、民心的所向、实力的支撑形成合力,统一便不再是遥远的愿景。
而“承认是中国人才能谈”的底线,既是对民族根本利益的坚守,更是为两岸和平留下的最大诚意,毕竟,血脉相连的同胞,从来不该兵戎相见。
未来,随着两岸交流的不断深化,这份诚意终将转化为跨越海峡的共识,让统一的必然成为温暖的现实。
信息来源:岛内关注大陆官媒发布署名文章
环球时报 2025-10-29
![]()
信源截图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