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革热、基孔肯雅热等均为伊蚊传播的急性传染病,两者有类似的临床症状和体征,以发热、全身肌肉和骨关节痛、皮疹、乏力为主要特征。一旦出现疫情,容易造成社区的广泛传播。目前,这两种疾病已成为威胁我省居民健康的一个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如何防控“两热”,我们一同关注。
![]()
嘉宾简介
![]()
刘泽
潮安区疾控中心传染病与艾滋病防控股公卫医师。2018年毕业于广东医科大学预防医学专业,毕业以来主要从事传染病监测及防控,参与过多起登革热、基孔肯雅热、新冠等传染病疫情的现场调查处置和驻点工作。新冠期间参与过支援中山市疫情防控工作,2024年参与梅州市洪涝灾区卫生防疫支援工作。
登革热与基孔肯雅热
![]()
近年来,广东省每年都有输入及本地登革热病例报告。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经媒介伊蚊叮咬传播的急性传染病,是我国的乙类法定传染病。登革热的流行季节主要在6~11月份,高峰期在8~10月。其临床特征为突起发热、全身疼痛、皮疹、出血及白细胞减少等,严重者出现休克及重要器官衰竭,甚至死亡。近年来,我国输入引发的本地传播登革热疫情累及地区呈扩大趋势,有由南方亚热带地区向中、北部温带地区扩散倾向。
基孔肯雅热是一种因感染基孔肯雅病毒导致以发热、关节痛/关节炎、皮疹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毒性传染病,主要通过伊蚊叮咬传播。该病虽然病死率很低,但在蚊媒密度较高地区易形成大规模暴发和流行。
两者疾病的相同与不同
![]()
它们传染源相同,急性期患者、隐性感染者和感染病毒的非人灵长类动物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传播途径也相同,主要通过伊蚊叮咬传播。在我国传播媒介主要为白纹伊蚊和埃及伊蚊。伊蚊在“两热”患者或隐性感染者具有传染性的时间内通过叮咬、吸血获取病毒后,病毒在伊蚊体内繁殖数天,登革热一般为8-10天,基孔肯雅热一般为2-10天,带病毒蚊子叮咬健康人士来传播疾病。
传染期和易感人群有区别。一般认为登革热传染期为发病前1天至发病后5天,基孔肯雅热传染期为发病前1天至发病后7天。也就是说病人或者隐性感染者在这个时间段之内具有传染性;登革热人群普遍易感,感染后部分人发病。登革病毒感染后,可对相同血清型病毒产生持久免疫力,但对不同血清型病毒感染不能形成有效保护。再次感染不同型别登革病毒会引发非中和性交叉反应抗体增加,引起抗体依赖性增强感染,这是引起重症登革热机制的一个重要假设;未曾感染基孔肯雅病毒的人群普遍易感。一般认为,人感染基孔肯雅病毒后,可产生持久免疫力,不会再次感染。
清除传播媒介是最主要的防控措施
![]()
登革热和基孔肯雅热防控最主要的措施是清除传播媒介,即清理伊蚊幼虫孳生地和杀灭成蚊。
其一,幼虫的清除最简单的措施就是清理积水。
包括清除或倒掉室内外各种积水的容器,如种养水生植物应每隔2-3天换水洗瓶、清洗根须,登革热流行期间最好不要种养水生植物,如要种养则改为用泥、沙种养,保持花盆托盘不积水,如有积水应随时清干;及时清除沟渠、天台等积水、填塞竹节、树洞,对于长期无法清除的积水,可以投放杀灭蚊虫的药剂,如倍硫磷等;对于一些水池、水井、水缸等,首选养鱼,其次用苏云金芽孢杆菌以色列亚种,或者化学药物;家庭可安装蚊帐、纱门、纱窗等;适时使用蚊香、电子驱蚊器、电蚊拍、防蚊灯等装备,还可以用杀虫喷雾剂对房间实施灭蚊处理;个人可在衣服上施用驱蚊剂,着浅色长袖衫、长裤。
其二,毒蚊的杀灭是发生蚊媒传染病时的首要任务。
常用的成蚊杀灭方法有滞留喷洒、超低容量喷雾、热烟雾机。方法对应不同的适用对象,滞留喷洒用于核心区重点场所、物体表面或蚊子喜欢的停留的阴暗位置等;超低容量喷雾用于室内外空间消杀;热烟雾机用于绿化带、垃圾站、灌木丛、下水道、无人密闭空间、建筑工地、高密度竹林等成蚊栖息处或杂物多的环境。我们建议居民室内成蚊杀灭与政府组织室外杀灭行动要同时进行,避免毒蚊向外围或室内逃窜;考虑到伊蚊的活动高峰期,最佳施药时间为早上7-9时,下午4-7时,提高成蚊杀灭效果。
![]()
“潮安区融媒体中心”编辑部
本期编辑:许小薇
责任编辑:王晓丹
编 审:刘俊雄
出 品:潮州市潮安区卫生健康局、潮安区融媒体中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