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的南海天气渐渐清明同时,一架澳大利亚空军的那架经常“出没”南海的P-8A反潜巡逻机又悄悄地从菲律宾的帕拉尼机场起飞,悄悄地直奔了中国的西沙群岛的空域。
![]()
可这架“例行的巡逻”却踢到了铁板——不料前方的空军早就已严阵以待的苏-35SK的机影一晃而过,差点把这架“天上皇帝”的歼-10给给给晕了个半死。此刻的对空决战中,苏-35SK那一声撕裂般的机枪般的红外干扰弹就如一记重锤,直接把澳军机的指挥员的脸都贴了上去,吓得澳军机的机长都快把脑袋都掉了下来,只见那澳军机一翻一滚的就直了线的掉头就逃,落地后还不忘的给机组人员开了个全面的心理疏导会。
这已经不是澳大利亚军机第一次在南海“碰瓷”了。从2022年歼-16抛撒箔条弹,到2024年穿越台海,再到今年2月同样在西沙被拦截,澳大利亚堪称“累犯”。但这次拦截有个特殊细节:中方出动的不是常见的歼-16或歼-20,而是相对少见的苏-35SK。更巧的是,前几天菲律宾军机在黄岩岛附近活动时,也被一架翼尖带着“希比内”吊舱的战机驱离——从照片看,还是苏-35SK。
![]()
为啥偏偏是苏-35SK频繁亮相南海?这款战机在中国空军中的经历可谓“高开低走”。2015年,中国从俄罗斯引进24架苏-35SK,原本是想填补歼-16量产前的空窗期。没想到中国航空工业进步太快,歼-16、歼-10C、歼-20迅速成熟,苏-35SK反而没了用武之地。
它的N035雷达理论探测距离虽远,但多目标能力不如国产有源相控阵雷达;挂载的R-77-1导弹射程也不及霹雳-15,超视距空战明显落后。
但苏-35SK却有着一招绝活——其机动性无与伦比,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最复杂的战术动作。其配备的AL-41F1S发动机就可将推力矢量的喷口“巧”地利用起来轻松做出一道道的“眼镜蛇机动”,在近距离的空中格斗中堪称一流的“近身战士”。可惜现代的空战中这方面的作用已经不大了,但却恰恰对付如P-8A等一大一慢的“大老二”就刚刚好——只需不打一枪就能靠机动的威慑把它逼退了。
![]()
综上所述,其远程的苏-35SK的航程更大、载油量也大了,甚至可将其作为一架“专职的拦截机”也成问题了。这样就能既“让他们干脏活累活”,把那些对歼-20的隐身涂层的“折腾”全部都“揽”过去,又能将主力战机的“高大上的”电磁特征尽量地避免暴露出来,从而可谓一举两得!。
澳大利亚可能还没意识到,南海的游戏规则已经变了,过去他们总跟着美军刷存在感,但中国在南海的海空力量早已形成区域反介入体系,苏-35SK的拦截只是“开胃菜”,未来福建舰搭载的歼-35舰载机一旦部署,澳军机刚从菲律宾起飞,就可能被隐身战机全程“陪同”。
更何况,中国国防预算超2300亿美元,几乎是澳大利亚的5倍,这种实力差可不是靠“站队”就能弥补的。
从战略角度看,中方对澳军机的处置也耐人寻味。选择驱离而非击落,既展示了掌控力,也避免了事态升级。国防部回应中的“专业克制”四个字,比干扰弹的分量更重——南海明明风平浪静,有人偏要无风起浪,那就别怪猎枪随时待命。
![]()
可谓中国空军的“缩影”——从对苏-35的“引进应急”到对其“自信的驾驭”,最终在体系的作战中找到了自己新的定位。尽管“南海哨兵”已不再是王牌的新鲜感,但作为一道优雅的机动,却对那些不服的挑衅者都再次明示了:中国的蓝天,哪一家都不能随便就占为己有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