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哺乳动物的早期胚胎发育中,生命的最初一次“自我发声”来自合子基因组激活(Zygotic Genome Activation, ZGA)——这是细胞命运最早的分水岭。随着ZGA的启动,胚胎从母源转录控制转向自主转录, 细胞也 从全能 性状 态(totipotent state)逐步过渡到naïve多能 性状态 (naïve pluripotent state)再到primed多能 性状态 (primed pluripotent state),这一转变不仅奠定了发育轨迹,也为体外干细胞模型的构建提供了蓝图。
在这一过程中, 重复序列(repeats)——尤其是长末端重复元件(LTR)——的激活与沉默构成了发育程序的隐秘节奏 。它们既是全能性状态的标志,也是表观调控的靶点。BioArt曾报道高绍荣团队发现,组蛋白H3K9me3修饰的建立对于维持LTR的沉 默至关重要 ( 详见BioArt报道: ) ,而RNA层面的修饰,尤其是m ⁶ A(N6-甲基腺苷),也通过与染色质因子的对话参与其中。例如,在小鼠胚胎干细胞中,m ⁶ A reader蛋白YTHDC1可通过招募KAP1促进H3K9me3的沉默性修饰,缺失YTHDC1则导致LTR去抑制和细胞重编程为全能态 ( 详见BioArt报道: , ) 。然 而,这一RNA修饰—染色质互作网络在人类胚胎干细胞中的作用机制仍不清楚。
2025年10月 29 日,同济大学高绍荣教授、高亚威教授、王译萱教授,北京大学刘君教授团队合作在Cell Stem Cell发表研究论文,题为N6-methyladenosine on L1PA Governs the Trans-silencing of LTRs and Restrains totipotency in Naïve Human Embryonic Stem Cells。 该研究揭示了 m ⁶ A修饰通过L1PA RNA介导的跨层级转录调控网络,调控LTR沉默并限制人类胚胎干细胞全能性,阐明了RNA修饰与染色质重塑之间的分子连接机制。
![]()
研究者在 naïve 人胚胎干细胞中使用 METTL3 抑制剂降低 m ⁶ A 水平,发现细胞增殖减缓、naïve 与 primed 标志基因下调,而 8-细胞期特征基因显著上调 。在诱导体系中,METTL3 抑制阻断了 naïve 向 primed 的分化,却促进其向 8C-like 全能态转变。嵌合实验进一步显示,m ⁶ A 缺失增强了细胞对滋养外胚层的嵌合能力,提示 m ⁶ A 抑制拓展了发育潜能 。转录组和单细胞分析显示,METTL3 抑制后细胞转录谱更接近 8C 胚胎,上调的 LTR 主要集中于 ERV1 与 ERVL-MaLR 亚家族 ,表明 m ⁶ A 抑制促进了广泛的全能性转录激活。
进一步的 nascent RNA-seq 与 ATAC-seq 显示, 8C 基因、eRNA 和 LTR 的转录活性与染色质开放度显著上升 。联合 N-ChIP 结果揭示,不同 LTR 亚家族呈现差异化表观调控 模式 :ERV1 激活伴随 H3K27ac 增强,而 ERVL-MaLR 激活则伴随 H3K9me3 丢失。m ⁶ A-seq 结果显示,修饰下降区域主要集中在 eRNA 和 L1PA 上,其中 8C eRNA 上 m ⁶ A 的丢失促进 EP300 结合与 H3K27ac 积累,而 L1PA 上 m ⁶ A 的去除复现了 METTL3 抑制的转录组特征。利用 FTO-dCas13b 系统定点擦除 L1PA 上的 m ⁶ A 得到一致结果,确立 L1PA 是关键的 m ⁶ A 靶点 。
ChIRP-seq 结果显示, L1PA RNA 富集于增强子及上调的 8C LTR 区域,可直接结合 LTR 并招募表观因子 。m ⁶ A 丢失后,L1PA 与 H3K27ac 写入酶 EP300 的结合增强,而与 H3K9me3 调控因子 KAP1 的结合减弱。研究者据此提出,m ⁶ A 作为“组蛋白修饰调控因子选择器”(selector),决定 L1PA 招募的表观因子类型:在 ERVL-MaLR 区域,m ⁶ A 保证 KAP1 招募维持 H3K9me3 沉默;而在 ERV1 区域,m ⁶ A 阻止 EP300 结合、抑制 H3K27ac 激活。此外,eRNA 亦为 L1PA 的结合靶点,其转录受 m ⁶ A 直接修饰的 顺式 调控 与 L1PA 脚手架介导的 反式 调控 协同调节。
基于上述结果,研究团队提出了一个整体模型:在人类 naïve 胚胎干细胞中,METTL3 抑制导致 m ⁶ A 水平下降,从而激活 8C 特异性转录本并引发染色质重塑。m ⁶ A 修饰的丢失主要集中于 eRNA 与 L1PA 上, 通过顺式调控和反式调控两种机制共同影响染色质状态及转录活性。 其中,L1PA RNA 作为跨层级的分子支架,能结合 eRNA 与 LTR 区域并招募表观因子: 带有 m ⁶ A 的 L1PA 招募 KAP1 并限制 EP300,从而维持 LTR 的抑制状态;当 m ⁶ A 丢失后,EP300 结合增强促使 ERV1 获得H3K27ac,KAP1 结合减少促使ERVL-MaLR 失去 H3K9me3,最终推动8C LTR 激活和 8C-like 转录状态形成。
总体而言,该研究揭示了一个贯穿 DNA、RNA 与染色质的层级调控网络——m⁶A–L1PA–LTR 轴作为 RNA 修饰与表观重塑之间的关键桥梁,阐明了人类胚胎干细胞由多能性向全能性转变的分子机制。这项工作不仅深化了我们对早期发育中 RNA 修饰生物学功能的理解,也提供了 RNA 介导染色质可塑性的全新视角。未来,这一机制有望为 细胞命运重编程与干细胞状态调控 提供新的理论基础与干预策略。
![]()
同济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博士研究生朱学昊、常展赫,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博士研究生肖维德为该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同济大学高亚威教授、高绍荣教授、王译萱教授,北京大学刘君教授为该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
https://www.cell.com/cell-stem-cell/fulltext/S1934-5909(25)00371-6
制版人: 十一
学术合作组织
(*排名不分先后)
![]()
战略合作伙伴
(*排名不分先后)
![]()
![]()
转载须知
【非原创文章】本文著作权归文章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未经作者的允许禁止转载,作者拥有所有法定权利,违者必究。
BioArt
Med
Plants
人才招聘
近期直播推荐

点击主页推荐活动
关注更多最新活动!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