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片现象是中空玻璃另一种典型的失效形式,在工程中屡见不鲜。中空玻璃贴片现象有哪些典型特征,有哪些危害?导致中空玻璃贴片的原因是什么,又有哪些应对措施?
1、中空玻璃贴片现象
随着我国建筑节能要求越来越高,中空玻璃、Low-E中空玻璃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同时,建筑师也越来越追求大尺寸玻璃的通透效果,从而使得玻璃贴片现象屡见不鲜。那么什么是中空玻璃贴片呢?
顾名思义,贴片就是内外两片玻璃吸贴并接触在一起,一般接触部位在玻璃的中心位置。
玻璃贴片的典型特征是,在中空玻璃中心部位出现斑点,斑点附近可见圆形或椭圆形的牛顿环,见下图。
![]()
GB/T 11944-2012《中空玻璃》的附录E.2条对“牛顿环”解释如下:
中空玻璃由于制造或环境条件等原因,其两块玻璃在中心部位相接触或接近接触时,会出现一系列由于光干涉产生的彩色同心圆环,这种光学效应称作牛顿环。其中心是在两块玻璃的接触点或接近的点。这些环基本上都是圆形的或椭圆形的。
了解了中空玻璃贴片现象,那么贴片又有什么危害呢?
2、中空玻璃贴片有哪些危害?
中空玻璃贴片的危害主要以下几个方面:
节能效果的降低。中空玻璃K值更低主要是因为存在空气层,空气层厚度又影响着K值,一般来说空气层厚度在12 ~16 mm时K值最理想。而贴片就意味着中空玻璃空气层厚度变薄或部分区域没有,会导致K值升高,降低节能效果。
膜层损伤或部分脱膜。越来越多的中空玻璃采用了低辐射镀膜中空玻璃,贴片时部分膜层损伤甚至脱落,并出现肉眼可见的斑点。
外观效果的破坏。无论是出现斑点还是出现牛顿环,对于玻璃的外观效果都是一种破坏,从而影响整体建筑的外装饰效果。
既然有这么多危害,那么中空玻璃贴片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3、中空玻璃贴片原因有哪些?
中空玻璃贴片原因主要有:
单片玻璃选用不当。主要体现在玻璃厚度偏小刚度不足,玻璃钢化变形较大。玻璃厚度偏小刚度不足容易在风压、温度、气压等作用下出现较大变形;而目前工程上多使用钢化玻璃,钢化加工过程中会导致玻璃出现一定的初始变形。
合片工艺。目前中空玻璃合片工艺有立式和卧式两种。立式合片是将玻璃竖向放置进行合片的工艺,卧式合片是将玻璃水平放置进行合片的工艺。
卧式合片时因玻璃自重导致玻璃凹陷变形,大板块且玻璃厚度不够时尤其明显。合片后由于玻璃内外气体不流通,导致中空玻璃出现永久凹陷变形。
温度原因。环境温度也是导致中空玻璃贴片的重要因素。当中空玻璃使用时环境温度低于生产时的环境温度时,因密闭空腔空气冷缩气压下降,使中空玻璃面板两侧存在气压差,引起玻璃内凹变形。
理论计算表明,随玻璃尺寸增大,因温差产生的玻璃变形不断增大,但不成线性关系,当玻璃尺寸增大到1.0 m以上时,玻璃变形量递增速率迅速减缓,并趋于一个极限值,该值大约为3.5 mm左右。
![]()
气压原因。气压原因也是中空玻璃贴片的可能因素。当中空玻璃使用地气压高于生产地气压时,密闭空腔气压低于外部气压,引起玻璃内凹变形。
明确了原因,那么我们来看看如何应对吧。
4、中空玻璃贴片应对措施有哪些?
针对分析的主要原因,应对措施如下:
合理选用单片钢化玻璃。首先要根据玻璃尺寸选用合适的厚度,以保证足够的刚度抵抗风压、温度、气压等因素引起的变形;然后要关注玻璃的钢化工艺,确保钢化玻璃的弯曲度符合标准要求。
采用立式合片工艺。立式合片工艺可以有效避免卧式合片带来的中空玻璃,尤其是大尺寸玻璃板块,因自重导致的初始凹陷变形。
合理设计空气层厚度和玻璃尺寸。因环境温差引起的中空玻璃凹凸变形不可避免,但应通过合理设计空气层厚度并限制玻璃板块尺寸,尽可能避免环境温差引起的板中心处最大凹陷变形。
中空玻璃贴片现象降低玻璃节能性能、影响外观效果,与玻璃选用、加工工艺、温度、气压等因素密切相关,需要在玻璃设计与选用、加工工艺等方面采取必要的措施加以控制,以达到预期的性能、功能和装饰效果。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