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两点三十分,陶勇电话里只说了四个字——‘攻不进去’。”这是1946年12月15日夜,鲁南前线作战室里传出的简短通话。参谋把听筒放下时,屋里灯光摇晃,空气像被拉紧的弓弦。宿北告捷刚过十天,枣庄却卡住了部队的前进齿轮。
![]()
同一时间,华东野战军的地图上,纵横交错的铁路、河道与日伪时期留下的碉堡标记得密密麻麻。枣庄、峄县、台儿庄——三个点连成一条弧线,拱卫着津浦铁路和临城煤矿,既是物资咽喉,也是政治象征。蒋介石调集整编第二十六师、第一快速纵队和南北两翼部队,企图一举捣毁山东解放区中心临沂。宿北战役的火星刚熄,新的烈焰就撩上来了。
陈毅、粟裕判断敌军锋线被宿北打弯,南北两翼畏缩不前,唯有中路冒进,为此决定“剪其锋,折其腰”:先啃下整编二十六师和快速纵队,再伺机吞掉三十三军或整编五十一师。山野第一纵队、鲁中第四、第九师和鲁南第八师列入右纵队;叶飞第一纵队与陶勇第一师归左纵队,直接归粟裕调度。这一步棋走得干脆,42小时闪击,整编二十六师及快速纵队全部覆没,敌军被压进枣庄、峄县一线,鲁南战役遂进入第二阶段。
短促的胜利之后,难啃的骨头露出尖角。峄县由第八师包围,枣庄则落在陶勇手里。枣庄城墙不高,却被日军削坡筑壕、工事成环,碉堡、暗堡、交叉火力网层层咬合。5天里,陶勇反复组织突击,炸药包一次比一次大,冲锋号吹到嘶哑,城头却始终插着敌人的“复字旗”。伤亡数据不断攀升,支援火力又有限,陶勇只得咬牙请示:“暂停,整顿再说。”
![]()
问题究竟在哪?前线参谋翻着刚打下来的工事构造图,不得不承认一个现实:八年抗战游击居多,多数部队对城市攻坚几乎是“白纸”,爆破、火力配合、分段突击样样稚嫩。说实话,战士们的血性够、弹药也省着用,可糊在厚壳上的炸药包就像拍在石头上的泥巴,声音挺大,洞口却小得可怜。
粟裕没有立刻答复,而是喊来叶飞。叶飞第一纵队原在华中拼刺刀出名,1945年底北上,本准备去东北,形势变化又调回山东。几个月下来,他们硬是在齐村、兰陵等地摸索出一套“多点突破—集束爆破—连续冲击”的打法。粟裕开门见山:“能不能给陶勇把这仗续上?”叶飞一笑:“打,不能服这个气。缺口不在城墙,在爆破。”
当天傍晚,叶飞带着二旅干部钻进陶勇指挥所。桌上的马灯把两个人的影子拉得老长。叶飞摊开齐村攻坚图,手指一点:“四面渗透,炸药包别抱成团,要分组带。先爆外壕,再炸内堡,火力掩护用迫击炮散射。”陶勇皱眉:“没重炮怎么摇动主堡?”叶飞回了一句:“炸药不够,就凑;人心要够,城就塌。”
![]()
叶飞二旅随即归陶勇指挥。夜色中,各团潜入既定位置:西南角精确爆破,北门佯攻声势拉满,东侧炮兵用60迫击炮接力,火舌在工事间跳动。12月18日凌晨两点,首批爆破组贴近外壕,八十公斤集束药包“轰”地拉开豁口,穿山甲似的突击队顺势钻进。守军火力点倚仗早期日式钢筋混凝土,第一次爆破只能撬开裂缝,但紧跟其后的第二波爆破把裂缝撕成了门户。残火闪烁中,指挥所内电话铃声短促——“南墙洞开”。
破墙并未终结战斗,巷战随即展开。陶勇把二旅分作三股,手榴弹、冲锋枪轮番上阵,街口碉堡一旦被点燃,后续战士就像水流般倾泻。枣庄守军本是途中新整编的残部,刚吃过败仗,这一夜心理防线彻底崩溃。拂晓前,东站、窑厂、煤井相继插上红旗。天色泛白,陶勇登上旧警察局楼顶,看着满街硝烟,喃喃一句:“气,总算出了。”
峄县的敌军闻讯,自行引爆弹药仓库后狼狈南逃。至此,鲁南战役落下帷幕:累计歼敌五万三千余人,俘虏中尉以上军官六百八十七名,缴获山炮十八门、迫击炮一百二十七门,轻重机枪两千余挺,步枪、卡宾枪不计其数,尤其是上千箱日式TNT,成了部队后续攻坚的宝贝。
战后检讨会上,叶飞意味深长地说:“土办法也能撬石头。爆破经验得刻进作战条例,谁打攻坚谁就得先学会抱药包。”这句话不是什么豪言,却在随后几个月传遍华东部队:临朐、孟良崮、涟水……一次次爆破声里,敌军那些曾被视为铜墙铁壁的据点,接连在夜色中坍塌。
胜利当然可喜,但过程中的血与火更难忽略。放眼当时的华东战场,武器短缺、弹药有限是共同难题,能够对高墙厚堡奏效的手段并不多。爆破,成了轻步兵对抗坚固工事的钥匙;士气,则是扭转僵局的最后砝码。枣庄一役把“人到炸药到”的打法刻在官兵脑子里,也让指挥员明白:敌人的水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不敢再向前一步。
多年以后,再翻鲁南战役简报,密密麻麻的数据后面,那通深夜电话仍旧冷不丁跳出来——“攻不进去”。一度的困惑,被一句“打,不能服这个气”顶了回去。或许正是这样的倔强,让枪膛里那颗子弹、肩头那包炸药、战图上那条箭头,在决定性的一刻都对准了同一个方向。
2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